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志军 《法律科学》2011,(2):183-194
刑事证据能力契约是控辩双方以合意的形式赋予证人庭前证言笔录以及某些非法取得的证据以证据能力的制度。作为传闻规则例外的合意笔录、合意书证以及作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例外的"污点消除"是刑事证据能力契约的主要制度形态。某些国家或地区通过立法对刑事证据能力契约的成立和生效的实质要件、程序要件以及无效与撤回的条件及其后果等方面进行规制。刑事证据能力契约的法律性质、法律效果以及理论基础等问题,在理论上存在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2.
电子证据鉴定是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司法鉴定类型,目前面临着技术提升和法律规制两方面的重要课题。在法律规制方面,主要涉及电子证据鉴定的概念界定、电子证据鉴定的范围和类型、电子证据鉴定的基本程序、技术规范以及基本原则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郭莉  张妍 《中国检察官》2014,(10):71-74
正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一种新的证据形式——电子证据开始引起各国法律界的关注和讨论。这种新型证据的出现,给传统的证据规则带来了挑战。在美国,由宪法和一系列法规组成的复杂法律体系规制着执法者收集电子证据的行为,如侦听、从计算机、服务器或其他存储介质上获取数据等行为。本文主要围绕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对"不合理搜查和扣押"的规制以及《综合犯罪控制和街道安全法案》、《电子通讯隐  相似文献   

4.
刘方权 《证据科学》2010,18(1):74-81
相对于传统的物证、书证而言,电子证据是一种纯粹的技术产物。对电子证据的搜查、扣押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肉食者"系统在美国所引起的争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与法律规范之间的一种冲突,而"肉食者"系统的开发本身即是计算机技术在法律规范约束之下的结果。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规律与法律稳定性的考虑,对电子证据的搜查、扣押可以采取法律规范与技术规范双重约束的模式,即通过法律规范约束来保证搜查、扣押的合法性,通过技术规范的约束可以保证搜查、扣押所得电子证据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王清春 《法制与社会》2011,(27):25+31-25,31
无节制的自由竞争往往归因于"市场的失灵",为了有效遏制恶性竞争,国家发挥干预经济的职能,反垄断法的实行就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对于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原则,法学理论界有不同的提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并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法律制度,即"结构主义"规制方式和"行为主义"规制方式。本文通过对这两种规制方式的分析,展现了反垄断法中公平和效率的博弈。  相似文献   

6.
网络色情信息是在网络中传播的过度地渲染男女性关系和性行为的社会丑恶信息。防范网络色情信息在法律上有许多难点,会遇到文化观念的冲突、证据的收集和法律管辖等一系列问题。西方国家十分重视对网络色情信息的法律规制,其规制的程度、范围和方式受到它们传统文化观念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它们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在规制网络色情信息的过程中,要形成法治系统功能,在制度和技术方面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7.
DNA证据在现代刑事诉讼中科学证据的典型代表之一。但是,即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DNA证据采验和适用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困境,这也为我们相关立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证据是确认客观事实的依据,无证据即无法确认事实。对纠纷在法律上作出判定,必须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在婚姻家庭中当合法权益遇到违法行为侵害时,维权方就需提交证据能证明自己所述事实的客观真实性。我国婚姻法中没有"第三者"的说法,"第三者"是老百姓对侵入他人婚姻关系另一方的习称,其在婚姻法上应该是指所有进入他人较为封闭的夫妻生活的人,一般是在"同居"或者"重婚"行为中存在。本文拟对"第三者"的证据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9.
郑智军 《法制与社会》2011,(12):288-289
"人肉搜索"作为近两年新兴的一种网络搜索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侵犯公民人格权问题等,现实呼唤法律的规制。随着中国网民自发制订"人肉搜索公约"的出现,"人肉搜索"问题似乎开始趋于理性和反思。"人肉搜索"问题归根结底反映了网络视野下道德与法律的生存状态问题,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DNA证据以其高度的个体特异性,被视为"证据之王",但DNA技术所提供的只是一种证据,是为司法活动服务的,而司法活动是人的活动,将DNA技术正确应用,必须和司法规律相契合,才能避免错案。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电子证据的风靡盛行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了,2012年新的《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更是从法律上来确定了电子证据合法的证据地位。不可忽视的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在刑事侦查以及审判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增大,这种与传统的图像证据截然不同的图像电子证据,其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是如何进行规制的呢?是如何来体现其证据价值的呢?当然,我们必须要从其证明规则、证明过程以及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认定来进行覆盖。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帆 《证据科学》2010,18(4):444-447
由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课题组主办的"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立法论坛于2010年5月20日上午在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律工作委员会民法室杜涛处长,卫生部政法司法规处王玲处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DNA等科学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血液、精液、唾液、尿、毛发等人体样本的收集日益普遍。但是,我国法律对人体样本收集的主体、对象、条件、强制力的使用等都没有规定。对收集人体样本进行法律规制是人权保障和发现实体真实的需要。应当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人体样本的收集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4.
根据概率分析所涉及证据数量的不同,事实认定概率分析可分为单一证据维度和证据组合维度。在单一证据维度中,司法鉴定领域会不断涌现像DNA证据那样兼具实证统计数据和高度科学确认度的统计概率证据。在证据组合维度中,事实认定不可能通过数学推理实现,其原因主要有:事实认定过程复杂,数学推理难以模拟;数学推理并非司法证明思维的"母语",而是一门需要翻译的"外语";数学推理会通过"量"上的运算模糊、混淆乃至掩盖了"质"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证据"和"证据法"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证据"一般是指在裁决过程中能以理性方式影响最终判决结果的那些"输入"信息。理性方式是这里引入的第三个概念。在美国,"证据"还有一个专业性法律意义,特指在审判中提出的证言和展示件,但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定义。  相似文献   

16.
辨认人的感知、记忆、辨识以及辨认笔录的制作均可能存在错误,而辨认错误是导致刑事误判的一项重要原因.英美法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辨认笔录证据能力规则,其中,美国以传闻法则、律师帮助权和正当法律程序对审判外辨认进行规制,英国则通过传闻法则与证据排除规则对先前辨认陈述予以规制.我国辨认笔录的证据能力规则极为不完善,辨认人及辨认笔录制作人员出庭作证制度亦极为疏漏.为此,有必要从准入规则与排除规则两个层面对辨认笔录的证据能力规则予以建构.  相似文献   

17.
蒋鹏飞 《北方法学》2013,(2):89-102
侦查机关可以利用线人收集证据与信息,但是线人使用也可能带来伪造证据、诱惑犯罪等弊端,由违法犯罪人员充任的线人更是如此。可以利用侦查契约理论与正当程序理论、人权保障理论等对线人使用进行分析,为相关的法律规制奠定基础。线人使用的二元法律规制分别是以侦查契约理论为基础的"契约内"规制,与以正当程序理论、人权保障理论等为基础的"契约外"规制。  相似文献   

18.
推定作为一项证据法则,有时在替代证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并没有完整的民事诉讼推定制度,法院运用推定的现状尚不令人满意。对彭宇案的一审判决书中"从常理分析"的争论,折射出了民事诉讼推定规则的运用对增强司法公信力、适当规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以及保证推定过程中体现法律的价值取向和司法裁判的社会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洪怡静  徐帅 《法制与社会》2010,(14):153-153
行政规制可以理解为以一定的行政规则为依据,限制个人和经济主体的活动的行为,其中对于经济主体的行政规制通常是经济性规制。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基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属于自然垄断性产业"的基本认识,对于石油天然气行业进行了高度的行政经济规制,导致了该行业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完整、独立、透明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彭小珊  王传超 《法制与社会》2013,(13):114-116,120
DNA鉴定技术有着强大的同一认定功能,文中具体讨论了DNA鉴定的技术原理与精准度。DNA鉴定结论与其他诉讼证据相结合,成为了法庭科学的强有力武器。但从法庭科学实践来看,DNA鉴定结论和其他鉴定结论一样,也是证据的一种,将DNA鉴定结论应用到司法领域时还需经审查判断,建立严格的采信标准,使之与司法规则相契合,并需要相关法律来规范DNA鉴定数据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