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将个人信息的保护带入了一个新纪元,其与《刑法》的规范衔接问题应是当下理论与实务关注的重点“。两法”的衔接面临法律责任条款的虚置化、罪名涵盖的法益保护不周延等规范供给困境,以及基于内容错位带来的基础性概念、规制个人信息违法处理行为方式等规范冲突,需要予以重点关注和化解。但《刑法》也需与时俱进,立法上需改变传统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流转规制观念,转向使用规制,且细化立法与增设行为类型以促进法益保护周延性,刑事司法也应总结以往实践,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2.
《监察法》制定后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牵涉到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包括修改《刑事诉讼法》,协调监察调查和审查起诉及审判的程序。2018年5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拟对刑事诉讼程序进行多项修改,其中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检察工作与《监察法》的衔接方面要注重监察机关留置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的衔接问题,以及审查起诉阶段委托辩护人问题。在设立缺席审判程序方面,需要研究缺席审判应当适用于哪些类型的案件,厘清缺席审判的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以及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在审判方面,需要注意合议庭改革,《刑事诉讼法》需要在合议庭的裁决机制,即定罪和量刑的决定人数问题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增加第五十二条第二款,在推动“两法”衔接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在证据转化问题上,由于法律依据缺失、证明标准不同、监督机制缺位,并且两者的诉讼目标、法律后果、证据收集程序和证据审查判断存在差异,给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困境和困惑。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在于完善有关立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证据衔接规则,细化证据移送制度,明确行政机关依法获取证据材料的诉讼地位。在执行《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第二款时,要注意不同形式证据的证明效力,区别对待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对行政责任的推定应当进行实质审查和证据补强,建立常态化的信息交换沟通与工作流程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1985年1月21日颁布后,历经1993年、1999年两次修订。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会计法》在立法上仍然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谨就《会计法》第四十二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修改。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监察机关不仅要以《监察法》《刑事诉讼法》为准据调查职务犯罪,而且同时必须以《刑法》为标尺,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监察法》与《刑法》都是反腐的利器,有共同的内在追求与旨趣。但是,目前《监察法》与《刑法》间存在着制度错位。为此,应对《监察法》和《刑法》相关条款做扩大解释,修改《监察法》《刑法》相关条款,克服二者制度上存在的错位。  相似文献   

6.
<正>《律师法》颁布实施已4年有余,《律师法》与现行《刑事诉讼法》曾经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问题,这些问题在2013年1月1日即将实行的新的《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完全解决。关于侦查阶段律师介入的问题,《律师法》和新《刑事诉讼法》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讨论,新《刑事诉讼法》将  相似文献   

7.
施德军 《传承》2015,(3):58-59
本科高校的四门主干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有较多的重合,这样就存在一个如何避免重复内容教学所带来的教学实效性不佳的问题。必须唤醒任课教师衔接优化意识,把握衔接优化的方向;打造课程兼任的教学团队,建立衔接优化的教学体系;厘定课程的逻辑建构,明确衔接优化的结合点;探寻课程的视角差别,构建衔接优化的教学线索。  相似文献   

8.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衔接与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兆斌 《公安研究》2007,156(10):58-62
《治安管理处罚法》已于200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如何处理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的衔接关系,是当前公安机关执法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某些条款存在冲突,有的法条完全重合,使执法活动面临困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执法活动实践出发,建议从犯罪形态、违法主体和行为情节三个方面区别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通过准确适用两法,规范两法衔接和执法行为。  相似文献   

9.
《监察法》的出台及《刑事诉讼法》的相应修改,明确了监察委员会的监察权限、监察范围、监察程序,界分了监察委员会与检察院的监督对象与职权。在此基础上,监察委员会与检察院的职能衔接,实际上就成了监察调查与检察审查起诉的程序衔接,重点包括案件的移送与对接、证据的转化与使用、留置与强制措施的衔接、补充调查与补充侦查的协调等衔接内容。不过,因为当前法律规定相对概括,缺乏具体的操作规程,为实现监、检机关职能的高效顺畅衔接,依法构建沟通协商机制、规范协调案件的移送与接收、完善检察机关证据审查机制等衔接机制有其切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何静 《湖湘论坛》2021,34(1):65-73
作为监察程序中唯一限制人身自由的调查措施,监察留置具有高度的封闭性和严厉性,而且排除适用刑事诉讼法所确定的规制规则。因此,为确保监察留置在法治框架内运作,对其进行监督制约十分必要。立法从内部约束与外部制约两方面构建了制约机制,不过,通过规范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现行的制约机制存在着内部约束弱化、外部制约乏力的问题。构建监察留置的制约体系应当坚持高效反腐与法治反腐的平衡,区分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以此为前提,科学配置监察留置决定权与执行权,实现对监察留置的全程监督,提升检察制约效能的同时,辅以权利制约,并且健全权利救济和责任追究机制,构建和谐有序的一体化制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乡土社会中的国家法与民间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田成有 《思想战线》2001,27(5):81-86
在我国广大乡土社会中,民间法与国家法同时存在,这已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民间法与国家法既存在矛盾冲突,但又具有可以消解和转化的条件.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到二者的互动与相容关系,在依法治国的大前提下,建构现代农村的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法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古代自然学、中世纪神学时期的自然法学、古典自然法学,近现代自然法学,其中古典自然法学时期的自然法学的理论是最为杰出的,它是建立在批判中世纪神学的自然法学基础上形成的,以人的眼光来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这一时期自然法的理论十分完善,为西方世界的文明法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为了掌握古典自然法学的理论内容,本文分析了古典自然法学中的自然法观念的起源、特征、意义以及局限之处。  相似文献   

13.
阮防  彭礼堂 《理论月刊》2004,(11):149-150
法对现代企业管理活动具有指引、预测、保障、强制、评价、教育的功能,道德对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凝聚、激励、协调的功能,现代企业管理要特别强调法律制度建设,同时亦不可忽视道德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应根据青少年的自身特点,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构筑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体系,以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5.
陈爽 《前沿》2011,(1):100-103
社会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弱势阶层的生存及社会整体福利的增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社会法与民商法共同居于基础的地位,因为社会法代表了社会大众的普遍需求,和社会主义有共同的价值取向。社会法以其不同于民商法的理念和制度,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驾护航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商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依法治国要求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故而,商法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点领域。商法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硬商法建设、软商法建设和商事纠纷化解机制的建设。在硬商法建设方面,需重视体系化建设,通过立法、修法、法律解释完善硬商法;在软商法建设方面,应加强商会治理、赋予商会自定规则、自律自治的权力;在商事纠纷化解机制建设方面,不仅要对仲裁机构实行去行政化改革,亦应对诉调对接机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李剑 《前沿》2011,(5):91-96
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持续的"现代化"变迁,但在基于西方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法和基于各民族固有文化传统的习惯法之间,仍然存在着较明显的断裂与差异,这是造成当代中国社会"国家法"与"习惯法"二元并存状况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解决二元法律困境的关键不仅在于两种研究旨趣的交流与结合,因为隐藏在两种偏向背后的,依然是国家法(甚至包括国家的民族立法)与习惯法两种话语之间的分离与隔阂,只有在超越国家法—习惯法二元对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融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法律移植的概念及其价值切入,述及法制现代化进程对法律移植的要求及法律移植对法制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论述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移植应坚持科学性、本土化和适度循序渐进原则。  相似文献   

19.
多数时候税法被界定为行政法的子部门法,为此,税法与私法的关系理所当然地与公法与私法的关系等同。随着税收债务关系和平衡论的引入,税法的纯正公法属性遭到质疑。所得在税法和私法中的融通进一步证明税法与私法并非泾渭分明。市场关联性和等价交换理论则凸现税法的私法色彩。本文正是从以上几个角度对传统的“税法与私法的关系就是公法与私法的关系”的命题进行反思,以重构新的税法与私法的和谐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对法律与道德之关系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却均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笔者认为,分属于不同法律部门的法律规则与道德间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从整体法角度来探寻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几乎是不可能的。想要更为清晰地认识这一问题,须从各个部分法的角度分别进行解读,而刑事法视角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借此视角,我们会发现,道德与刑事法律之间的联系较一般法律更为紧密,法律与道德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则取决于法律反映终极规范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