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互联网     
《中国妇运》2004,(2):42-45
会议动态●2003年12月3日,由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平等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约200人与会。会议由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黄晴宜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顾秀莲致开幕词。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彭云作了“加强妇女理论研究,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讲话。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和妇女工作者围绕男女平等的内涵、目标及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意…  相似文献   

2.
2004年9月22-23日,由中国妇女研究会主办、黑龙江省妇女发展研究会及黑龙江省妇女研究所承办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性别平等”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来自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研究会、黑龙江省委的领导以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和妇女工作者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在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彭珮云分别作了题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推动妇女研究事业的发展”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妇女理论研…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5月19-20日,"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理论基础研讨会"在京召开。这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男女平等价值观研究及相关理论探讨"的一项重要研讨活动,也是中国妇女研究会贯彻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一项积极行动。该项目首席专家、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陈至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妇女研究所所长谭琳主持会议。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传媒大学和河北大学组成的课题组与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4.
全国妇联     
《中国妇运》2013,(10):46-47
2013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在沪开幕。日前,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性别平等”研讨会在上海举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陈至立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彭巩云出席研讨会。陈至立在讲话中要求,妇女研究工作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找准研究工作的切人点和着力点;鼓励学术观点创新和研究方法创新,紧紧抓住现实生活中影响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5月21-23日,中国妇女研究会和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在京联合举办2014年年会暨"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研讨会。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彭珮云出席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陈至立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宋秀岩主持开幕式。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甄砚作会议总结,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秘书长谭琳主持闭幕式。陈至立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充分发挥我国妇女伟大作用的讲话精神,正确理解新时期家庭和谐、社会进步与性别平等的关系。妇女的解放、妇女的经济独立和妇女的发展及性别平等是家庭和谐的基点,要大力弘扬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倡导男女两性共同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平等参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妇女研究会主办、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培训基地承办、福建省妇女理论研究会和中国农业大学妇女/性别研究培训基地协办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性别平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研讨会于2006年11月6-8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彭珮云出席会议。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深入研究农村妇女问题,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创新妇女研究事业”的重要讲话。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陈秀…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0月13-14日,由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研究会主办的"纪念北京世妇会20周年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旨在纪念北京世妇会20周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和妇女事业全面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沈跃跃出席论坛并做重要讲话,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彭珮云出席会议,全国妇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16日,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研究会在京举办“妇女研究工作会议暨二届三次理事会(扩大)”。这是全国妇联首次就妇女研究专门召开工作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顾秀莲,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黄晴宜,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陈秀榕等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研究会的领导,全国妇联各部门和有关直属单位的负责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妇联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理事、团体会员单位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等近200人参加会议。顾秀莲在开幕式上做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促进我国妇女和性别研究作为社会科学一个跨学科领域的繁荣和发展,2004年12月15日,由全国妇联和中国妇女研究会主办、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承办的“推动妇女研究进入社科研究和学科建设主流政策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会长顾秀莲,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彭云及中宣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有关高校的主管领导以及中国妇女研究会的理事、性别研究专家等应邀参加了论坛。与会者就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将妇女研究纳入国家/省社会科学规划、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性别平等课程进入党校及高校、推动女性/性别学在现有学科领域的发展等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了建议。现将主要观点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由厦门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与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当代性别理论发展研讨会于2010年12月13-15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妇女研究会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虽是一个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概念,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通过对现代性"传统与现代"、"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四个方面"断裂问题"的思考,从该"二重性"中归纳出现代性的"同一性"即时代精神、理性精神、主体精神、发展精神,并尝试性地揭示现代性该四个主题精神的最初意涵及其在现代社会下发生的"演变",从而关注现代性的"同一性"与加深对现代性"二重性"的理解和认识,给予现代性本质的一种澄明。  相似文献   

12.
13.
论"治未犯"——关于"溯源防范"与"不管而管"制度的建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对预防犯罪的研究应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并重、东方文化的“心性教化”与西方文化的“行为规制”并重。我国预防犯罪应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道理而“治未犯”,即未犯先防、刑后防犯,建立“溯源防范”制度,在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推广源流监控制度,建立“不管而管”制度,即被害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田麦久1940年出生于山东青岛市.1964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1982年获德国科隆体育学院体育科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体育博士.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北京市委主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运动训练学会主任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受聘于清华大学等21所大学任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6.
从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看,实施素质教育、改革高校课程体系具有必然性。我国高等教育原有的“层级构造模型”课程体系形成于20世纪中期,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虽然经历了8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素质教育”取向的课程改革,但仍没有突破原有的框架。要使我国高等教育真正从专业教育模式转变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就必须重新改造高校课程体系,构建全新的“板块构造模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存在一种从道义上否定核武器的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核武器违背战争与伦理本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是绝对的恶。这种观点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上是有害的。核武器的善恶是人们对研制、使用核武器目的、效果的道德判断,当它被用于善的目的并取得善的效果时,它就是善的。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是善,因为它体现了我国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入影响与渗透,社区正日益成为每一位市民生活的重要空间,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同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关联。在许多居民生活小区,“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这样的标语牌随处可见,反映出人们已开始意识到社区居民同社区之间的双向依存关系。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同程度地游离于社区建设之外,缺乏对社区的亲近感与责任感;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对本职工作存在某种偏见,激发不起工作热情;而有些确实愿意为社区提供服务的居民,却又不知从何着手。上述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