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学》1989,(5)
科学是人的本性。人要实现这种本性,必须以社会为中介,因为人是社会创造的。全社会都自我意识到人的这种本性,组织得适合于发挥这种本性,这种本性才能充分实现。所以,科学的社会化就是科学的民主化。而科学的民主化,首先要求科学具有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权利。一种科学,如果只能由科学家和科学学自已来讨论决定,就不是民主化的科学,而是奴婢化的科学。而奴婢化的科学是不会有发展前途的。政治科学如果不能民主  相似文献   

2.
[原文] 天有过乎?有之,陵历斗蚀是也。地有过乎?有之,崩弛竭塞是也。天地举有过,卒不累覆且载者何?善复常也。人介乎天地之间,则固不能无过,卒不害圣且贤者何?亦善复常也。故太甲思庸,孔子曰:勿惮改过,扬雄贵迁善,皆是术也。予之朋有过而能悔,悔而能改,人则曰:“是向之从事云尔,今从事与向之从事弗类,非其性也,饰表以疑世也。”夫岂知言哉?天播五行于万  相似文献   

3.
人权的内涵     
林喆在2004年3月5日的《学习时报》上撰文《何为人权?》提出:人权是指人按其本性所应享有的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4.
认识论在诉讼证明问题上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在诉讼证明问题上是有效的 ,但其合理使命限于阐明诉讼证明的本性如何 ,以及由此本性所规定的诉讼证明的方法 ,诉讼证明的本性及其方法规定了诉讼证明可能达到的程度。诉讼证明的认识论因素规定了诉讼证明不包含任何绝对客观的规定在自身之中 ,所能达到的只是使人建立确信 ,作为政策选择的证明标准只能在此前提下予以设定  相似文献   

5.
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到人们的诸多权益,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发展。法律对人们行为具有特殊的规范作用,法律是社会关系的重要调整工具。作为一种“工具”必有其本性,或者说有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笔者认为,法律的本性(原本性质)是公正性。公正意指公平正直,合乎法度,对人处事合法合理,是非清楚,赏罚分明,不偏袒任何人,为公众利益着想,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承认。本性是指事物原来的、根本的特有性质,它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反映,它不能因人们某些违背事物本性的行为而改变。建国…  相似文献   

6.
以文艺复兴为正式开端的西方人文主义的主要历史特质可大致概括为:(1)摆脱宗教和神的束缚,从人出发并以人为中心来观察和思考世界;(2)意志自由,充分认可人的能力和尊严;(3)立足自然世界和人的自然本性;(4)在认知上,以人的经验和理性为判断根据。可以说,西方人文主义开出的是一个以人的经验和认知理性为基础的人的世界,其价值体系主要是围绕人的身体以及生理本性构建起来的,人的自由特别是意志自由构成了其基木原则。中国人文主义则透显着厚重的道德意蕴,表现为一种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哲学思想在谈及人生观,着重讨论人的本性、情操及生死观的问题,全书贯彻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的思想。本文对《吕氏春秋》的欲望论重新展示,讨论人的本性、情操及生死观的问题,把人欲与道德融合。  相似文献   

8.
混沌之死是《庄子》中的故事。倏和忽是混沌的朋 友,混沌天生没有七窍。混沌对待倏和忽非常友 善,倏、忽二人欲报其恩,于是替混沌"日凿一 窍",七日后七窍凿成,混沌死去。这个故事说明机巧之运 用不可违背事物本性,值得所有的规范设计者玩味。包括 法律在内的制度规范,皆属于人为机巧。当人们试图设计 规范调整某种对象时,必须先了解该对象的本性,以顺乎 其本性的方式进行调整,不能仅仅因为有一片"善心"就 妄自作为。 在社会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事物都适宜成为法律调 整的对象。法律的调整手法,总体上是本质主义、科学主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只有认清人权的主体,明确人权的主体为个人,才能体现出人权的享有者即人的特殊性,也即人的本性。人权基于人的本性而产生,认清这一点的价值在于指导人们基于人类的本性而去追求共同的幸福。只有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人权的来源是他们自身的本性,才能更有效地唤起人们的权利意识,才能使人权为人们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提供最直接最强有力的依据。这一价值远比引入所谓的"集体人权"的概念所产生的价值要大的多。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心性史上,先秦儒家的人性观无疑肇始于孔子,但真正建立普遍人性论的却是子思,孟子则进一步完善了“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并为之提供了心性根据。世硕等人的思想全貌长期以来不为人们所知,但新近出土的郭店楚简之《性自命出》的出现弥补了这一遗憾。它不仅展现了世硕等“有善有恶”说的具体内容,同时也补足了子思与孟子间长期缺失的思想史环节,从而使我们完整地梳理先秦心性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论市场竞争法的基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邱本 《中国法学》2003,(4):96-108
市场竞争法有深广的基础。它根源于人的本性 ,是人的自我意识、经济人和自由等本性的必然要求 ,由人的生存环境所决定 ,已成为市场环境的主题和主词。市场竞争法具有特定对象、时代性、国家干预性和社会公共性等特征。它的调整方法是一种中合、否定和综合的方法。它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民主和弘扬人类文明等功能。它由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构成  相似文献   

12.
法与人性中的利己、利他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和法的主体 ,对人性的研究至关重要。人有利己和利他的双重本性 ,利他是有限的。这种本性和生产力一起决定了社会和法。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 ,人是内容、目的和主体 ,社会是形式、手段和客体。个人的利益是第一位的 ,个人的力量是最基本的、最积极的和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3.
论人权的三种存在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权是人按其本性应当享有的权利。简单说,就是“人的权利”。在现代,人权的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它可以从不同角度作多种分类。  相似文献   

14.
论人权的本原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天赋人权论在西方人权本原学说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它的合理性在于肯定了人的自然属性 ,而非科学性的一面是漠视或否定了人的社会属性。法律权利说和社会权利说也各包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从根本上看是不正确的。中国学者的“斗争得来说”、“国赋人权说”、“商赋人权说”、“生赋人权说” ,其合理与不合理的因素与成分应作具体分析。人权源于人的本性。这种本性包含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自然属性即人性 ,它由人的天性、德性与理性三要素所构成。这是人权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是人权产生的内因。人的社会性对于人权的意义有两个 ,一是人权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 ;二是社会制度尤其是经济制度的文明程度 ,影响与制约着人权的发展 ,这是人权产生与发展的外因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在《泰然任之》一文中指出了两种思想:计算性思维与沉思之思。计算性思维权衡利弊,达不到沉思。人们在这种思维中逃避思想,即逃避沉思之思。"沉思之思"思索存在问题,思考人在技术世界中的立身与持存。而当下中国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基于"沉思之思"层面上"思考人在技术世界中的立身与持存"的存在性、根本性、长远性以及终极目的性等深邃思想的指导,其显著表征就是各级政府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式的政策指向——这样的政策指向具有明显的牺牲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发展权利的特征。因此,基于技术世界中生态危机的状况,提出召唤思的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沉思之思,关注人在技术世界中的生物性生存、社会性生存、精神性生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燕子 《中国律师》2008,(7):27-30
汶川大地震是让天地恸哭的灾难.也是对诚信、爱心、责任、勇气、毅力……一切人类本性的考验。于是有了“范跑跑”现象,于是有了那句“党员留下,学生先走”最令人感动的呐喊,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在面对灾难所交出的合格答卷。灾难是命令,灾难是战斗,灾难是对全体共产党员发出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17.
<正> 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权一向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人权是人们的私人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最一般的形式",是人按其本性应当享有的权利:"一切人,作为人来说,都有某些共同点。在这些共同点所涉及的范围内,他们是平等的。这样的观念自然是非常古老的,但是现代的要求是与此完全不同的。这种平等要求更应当是,从人的这种共同特性中,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中,引伸出这样的要求:一切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经典文本中,关于人的本质有三个界定:"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这三个论述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内在存在紧密联系的。从这三个界定可以追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发展路径,也只有从这三个界定及其内在的联系考察,才能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政治哲学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个人主义的人学方法。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现实的社会个人是政治(国家)的逻辑起点;政治是人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体现与对象化,政治是人的社会存在与活动方式;根源于人的社会本性和政治本性的政治是社会政治,政治国家(即国家政治)的形成就是对社会政治的扬弃。  相似文献   

20.
王喆 《法制与社会》2014,(6):186-187
婚姻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追寻自由是人类的固有本性,然而婚姻的社会属性使得,离婚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离婚当中子女是最大的受害人,离婚案件中,子女监护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