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范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研究监狱这一特定条件下的犯罪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指导管教干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感化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在国内比较少见,特别缺乏沿海开放地区的有关研究报告。本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对广东省少管所的413名犯罪青少年进行测评,拟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有关部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时丹 《传承》2009,(11)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高职艺术类学生中开展心理测试,是为了了解高职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特点,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问题具有的隐性化特征,使个体心理疾病往往在发生相关事件后才被发觉。因此,我们要多倾听青少年的情感需求,加强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排查,及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李一男 《前沿》2013,(20):191-192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伴随着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使高校大学生的心理负荷越来越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不断攀升,特别是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在变化中,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通过以辽宁医学院医学类大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对当前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调查,形成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5.
时丹 《传承》2009,(22):88-89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艺术类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高职艺术类学生中开展心理测试,是为了了解高职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特点,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心理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青少年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有:孤独无助、焦虑不安、人际敏感、自卑自闭、逆反敌对和早恋倾向等。造成农村留守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多方面对他们的心理忽视。农村留守青少年最亟需的援助是心理援助:重塑留守青少年家庭心理环境,强化学校对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关爱,整合社会对留守青少年心理援助的力量,使家庭、学校、社会对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产生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担任刑罚执行重任的监狱民警面对比以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职业的特性使民警心理压抑值偏高.为了进一步了解四川省监狱民警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监狱民警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促进民警心理健康的对策,最近笔者从20个监狱分组抽取了初任民警207人,司晋督民警200人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初任民警和司晋督民警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将这两组调查数字与社会正常人群的类似调查比较,发现司晋督民警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远高于社会正常人群.监狱民警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谢利苹 《中国保安》2012,(16):33-36
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某保安公司中随机抽取52名保安人员,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保安人员强迫症状因子最高(因子分为2.02);此外是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分别是1.89和1.87);处于最低层次的是恐怖和躯体化(分别是1.21和1.57)。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拟通过引导保安员正确自我认知、理性情绪疗法、丰富文娱体育活动、争先创优等方式切实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为了更好地了解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等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自编的人口统计学量表,对流动人口子女较集中的某初级中学的257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验。测验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流动人口子女在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及恐怖倾向、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和过敏倾向上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流动人口子女,尤其是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方面。(2)女生在恐怖倾向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3)父母职业、文化程度、期望与是否流动人口子女无显著交互作用。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我们从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 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关注,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也随之热闹起来,出现了很多很有益的探讨,但也暴露出了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如何看待大学生心理问题1、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是否被夸大了现今有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有两个特点:一是弥漫着消极的色彩和一种危机感;二是多采用模糊的描述语言.比如,“30-4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倾向,10%左右有严重的心理障碍”,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结论,也是一个让人担忧的结论,譬如一所有4000人的大学,就有约1200-1600人有心理问题倾向,400人有严  相似文献   

11.
从意义治疗法的产生与基本涵义来阐述意义治疗法的主要观点与最终目标,由此说明它是一种引导人们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的心理治疗法。意义治疗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重要而显著的影响和作用,案例分析说明:意义缺失感是造成大部分青少年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需要通过意义治疗法鼓励青少年积极寻找人生的意义。当前我国在青少年心理辅导领域内,对意义教育认识及运用还比较缺失,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普及。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春期的大学生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峰期,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其中后二者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分析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武汉市青少年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调查发现,睡眠不足、身体锻炼缺乏、饮食习惯不良和保健意识薄弱是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主要问题;对自我发展的过分关心和敏感是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学习、职业选择和工作以及经济压力是青少年主要压力源;青少年缓解压力的办法主要以自我调整、与朋友交谈、倾诉等形式为主,但也存在一些非理性减压方式。伴随着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青少年在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中存在一定的心理冲突和不适应。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在10%左右,其中14 ̄17岁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年龄。应该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建立完善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机制。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慧 《青年论坛》2007,(5):45-47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封闭、孤独寂寞、自卑感、逆反心理、沉迷网络等方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可通过政策指导、提高学生工作者的心理指导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多种类型的心理咨询服务以及充分利用意见箱邮箱、QQ等信息工具,或定期与学生座谈的交流方式等对策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恒亮  吴小华 《理论月刊》2003,(10):132-134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发展成为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从青年社会化的角度对此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大学生自身的不成熟与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标准混乱,使得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面临困惑,是大学生易产生心理问题的现实原因;重视知识教育,忽视人文教育的应试教育模式,忽视了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生活事件不能及时引导,使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积越多;家庭教育的错位或缺失,造成大学生人格方面的缺陷,是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性原因。并相应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浅析社会工作者如何应对青少年偏差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霞 《理论月刊》2008,(4):186-188
当前我国青少年在社会交往、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偏差行为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是源于青少年生理变化、心理变化与社会心理变化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冲突,而导致心理不适.如果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则会产生偏差行为,严重的会导致违法犯罪.因此,要有效解决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引导促进、辅导帮助、文化传承、纠偏扶正等方面入手,思考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师面临着新的环境和挑战,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妨碍了高校教师的正常人际交往和人格发展,也容易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职业适应不良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许多高校教师成长经历单一、缺乏必要的社会历练,导致他们生活封闭、心理承受力弱;另一方面,也由于高校竞争日益激烈,教师工作压力大,加上市场经济因素对高校教师思想的冲击,导致不少人心态失衡。因此,要有效改善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必须改变他们的心理认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身心平衡;同时,高校和社会应通过制度建设和管理人性化等改革措施,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逐渐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在阐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成因,并针对这些心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状况存在问题,可分为三个层次:心理缺陷、心理不健康、心理障碍。无论是心理问题较轻的心理缺陷,还是心理问题较重的心理不健康和心理障碍,都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应当引导学生加强自我保健,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大学生走向心理康宁。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不仅有大量的个案,还有许多调查数据。这些报道无形中使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印象:中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在整个人群中,青少年是问题最多的一群。但这种结论是不科学的,而且夸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还会产生很大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