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弱势群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使整个社会和谐而平衡地发展,业已成为一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探究的重心定位于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司法保护。文章首先对弱势群体进行了界定,指出弱势群体在司法活动中的不利处境。其次分析了司法保护的特征以及加强对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的必要性。再次论证了弱势群体司法保护乏力的根源及危害。最后提出了加强弱势群体司法保护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权利的高度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是保护弱势群体的最高境界,而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离不开相应的立法工作。在当前的弱势群体权利立法中,存在基本原则不明的情况,这导致弱势群体的权利在立法环节就得不到保障,甚至还被侵犯。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立法应该坚持一般保护与特殊保护的原则,在保障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前提下,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艾滋病患者是典型的弱势群体,在立法上应该是增强对他们一般保护和特殊保护,尤其是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3.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职能,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国际私法保护弱势群体的理论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理论上考察了国际私法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的依据:和谐世界要求国际私法保护弱势群体;实质公平正义要求国际私法保护弱势群体;社会主义法制理念要求国际私法保护弱势群体;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要求国际私法保护弱势群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国际私法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现的途径方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因而如何对待社会弱势群体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因而如何通过立法来加强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业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法律机制因其局限性而无法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利益需求的全部问题,但是法律机制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方面不可或缺、不可替代。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工作已逐步纳入我国法制建设的轨道,但是我国对于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立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应该围绕权利确认和权利保障展开,核心问题应该是在制度的构建方面努力。完善对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体系,将是我国今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是一个未在学术界形成统一认识的概念,它具有相对性,是在一定标准下,对某些或某类权利缺失或相对较弱人群的概括性称谓,有时也称为“脆弱群体”。法学界基于人权、法理的思考,对弱势群体及其保护多有研究,然而鲜有论及弱势群体犯罪及防治的问题。作为一种社会治理、社会控制方式,法律在对弱势群体给予保护与关注的同时,应当对其进行有效规范,遏制弱势群体犯罪,尤其是在当今弱势群体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严重隐患时期,这一点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弱势群体问题日益凸显,对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显得急迫和重要。文章综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社会实际,对弱势群体给予了系统的界定,并在进一步分析弱势群体特征的基础上,对其社会影响进行了研讨,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西弱势群体认为导致自己家庭致贫的直接原因呈多样性特征,其中只有极少弱势群体归结于自己不努力,家庭人口太多也是弱势群体产生的重要原因。当家庭困难时,弱势群体首先想到的倾诉或救助对象是亲友,单位的作用已明显弱化。同时,弱势群体向政府求助的比例与政府对其的关心程度呈正比。目前弱势群体对自己摆脱贫困的信心不足,认为摆脱贫困应主要依靠个人奋斗和国家的扶持政策。在江西弱势群体中,还没有出现十分强烈的“仇富”情绪。  相似文献   

9.
在侦查辨认中,辨认人自身因素对辨认的影响很大。但同时,客观因素对于侦查辨认能否到达预期效果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这些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辨认客体的特殊性和稳定性;案发时的客观因素;辨认过程中的询问方式、地点和环境以及辨认的方式和规则等。  相似文献   

10.
那些常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被称为弱势群体。弱势群体主要表现在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上的弱势,弱势群体需要特殊保护。法律是保障公民权益最有效地途径之一。法律应该追求平等地对待每个公民,而非同等地对待每个公民。但在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的缺陷往往得不到公平合理地对待。因此,保护弱势群体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弱势群体需要法律法规给予倾斜保护,这就需要在我国现有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对弱势群体"弱势"的法律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社会矛盾的产生既有物质利益、体制机制的原因,又有思想价值的原因。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理路。  相似文献   

12.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要求对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听说实际能力是改革的主要方向,推行交际教学法,是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应根据交际教学法的特点,结合实际采取积极而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性别主流化中的社会性别预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预算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手段和方法,用以评估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对女性和男性、女童和男童产生的不同影响.社会性别预算的分析和倡导可以为制定有效和公平的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开展社会性别预算工作,必须做一些必要的相关准备,借助于一些分析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为全面有效地进行预算分析.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前提,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用好巨额全民资产,建立按需分配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泉州市在探索青少年社会工作方面敢于“先行先试”,率先创建了福建省首个“青少年中心”和全国首个“青少年社会工作者联合会”,初步形成了独具泉州特色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模式,但总体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总结经验,剖析原因,探寻出路和对策,对于泉州乃至我国青少年工作的良性发展,无疑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社会?什么是社会建设?中国社会建设程度到底如何?进行社会建设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2009年11月28日,全国行政学院系统举行了首届"社会建设与社会体制改革"研讨会。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民政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来自北京市、香港特区的专家学者及领导对社会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发表了自己的精彩观点。这里特摘选其发言精要,与广大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7.
秩序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社会有机体的稳定、发展,正是表现为社会秩序的稳定、更新与发展。秩序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主体解放的条件,秩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更新和完善,人能够适应历史的发展要求不断改变秩序。本文重点探讨了社会秩序与人的主体解放及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以期引起人们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纠正一些人在认识上的误区,反驳西方对我国人权问题的攻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先后是在规范与实证两种不同的意义上来使用“社会”概念的,其中规范性社会是指从未来出发的抽象个人的机械集合体,而实证性社会是指从具体历史阶段出发的现实个人的有机集合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受到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逻辑的影响,它是规范性社会观;从《费尔巴哈提纲》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进行了实证性社会观的一般建构;从《哲学的贫困》、《57、58手稿》到《资本论》,随着马克思对经济学研究的逐步深入。马克思实现了实证的,科学的社会观的深层建构。这些历时性的社会观的构建过程正是马克思从异化逻辑走向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再到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也是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逐步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础。为此,我们必须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培育新型社会资本,增强全社会抗风险能力,增加民生型公共投入等途径,建构促进社会公正的社会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当代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在1989年的党纲--<柏林纲领>中提出"社会新范式"的概念,并试图从国际社会和市民社会两个方面来对其社会观进行解说,以增强其政党的凝聚力和提高政党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