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时事评点     
《法人》2007,(5)
中国经济呈现“政治周期”中国还处于政府主导的基本机制,因此不可避免产生政治周期,这些周期基本是同党政换届相对应的。一些新任的党政官员只考虑政绩需求,不考虑市场需求。为追求政绩,形成GDP和固定投资高速增长的虚热现象,这并不是市场经济运行真的过热了,而是政府经济热了,并且政府经济越热,市场经济还可能越冷。  相似文献   

2.
杨兴 《时代法学》2005,3(3):103-109
《京都议定书》是国际社会在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的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法文件。《京都议定书》对国际政治将产生如下影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推动欧盟一体化的进程,并进一步提升欧盟的国际政治地位;发展中国家阵营内部呈现出进一步分化的趋势。《京都议定书》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各国总体的经济福利产生影响;《京都议定书》产生的“碳泄漏”问题可能使得缔约国在竞争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国际资本流动产生影响;《京都议定书》将推动能源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推动低碳技术和高能效技术的创新与扩散。  相似文献   

3.
垄断这一社会经济现象应区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垄断,一种依靠独占形式的市场份额,或以行政手段的特殊权利,获取垄断利润,造成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另一种由于企业创新形成市场优势地位的垄断,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技术强势效应和国际竞争优势效应,对经济产生正面影响。面对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国的发展将采取什么样的产业组织理论和形式?垄断这一产业组织形式又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一切值得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唐志容  苏治 《法学杂志》2002,23(1):35-36
自从北京成功申办 2 0 0 8年奥运会以后 ,怎样将这届奥运会承办成功就成为举国关注的话题。人们似乎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客观推动作用 ,却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研究。如何将国内现有法律制度与奥运会相关内容相衔接 ,这已成为我国法学界必须着手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富平 《河北法学》2005,23(8):8-12
中国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民法典。论述了20世纪法律发展中出现的几个现象,分析它们可能对我国民事立法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民法的制定产生的影响,提出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应全面了解重新法典化和法典修改的本质,研究现代中的法典化技巧,制定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6.
因为金融危机和后奥运时代的原因,更多的人在关注今年中国安防市场的走向,很多安防专家和企业都在探讨这个问题。2008年11月28日,本刊和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联合举办了一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安防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讨会,全国15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参加,目的就是倾听专家对金融危机和后奥运时代双重作用对安防行业影响的深刻见解。金融危机大家都很清楚是怎么回事,那么,何谓后奥运时代效应呢?后奥运时代效应主要是指奥运主办国及主办城市在奥运会结束2—3年后出现的经济下滑现象。因为在奥运筹备阶段,投资剧增,消费收入激增,而奥运会后大量体育场馆和设施闲置并需要庞大的维护成本。本文就金融危机和后奥运时代中国安防市场的走向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企业负责人,请他们谈谈中国安防市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是否也会出现相似情况以及后奥运效应带来的影响,从而理清金融危机和后奥运时代安防市场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7.
《法人》2005,(12):121-121
在举办奥运会之前,有些人担心韩国也会像日本、加拿大在奥运会以后出现经济衰退的现象。但是,我们是自1982年至1988年期间,逐年分数增加奥运会投资的,再加上奥运会本身也带来了效益,因此消除了上述顾虑。奥运会总投资额23662亿韩元,占GNP的0.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4%,而1969年东京奥运会的投资额占GNP的3.4%,筹备期间的投资额达1%,与此相比较,汉城奥运会还不至于造成经济过热或经济倒退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奥运会主办国在奥运会后往往经济进入低谷。本文针对此现象从投资规模、投资结构和投资体制上分析了北京奥运后潜在的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9.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我国经济领域也暴露出各种不稳定的因素,金融危机直接或间接引发的各种经济犯罪日益显现,且越演越烈。  相似文献   

10.
2014年的中国经济将会有一条红线贯穿始终,那便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使人们对2014年的中国经济充满期待和热盼。就像时速240公里的高铁,不能在时速120公里普铁的轨道上运行一样,中国改革的高速铁路的开通,首先要为中国改革的高铁机车铺设高铁运行的轨道。短轨将变成长轨,有缝对接要改成无缝对接,中国改革的高铁才能高速安全正点。毫无疑问,三中全会精神将让中国梦越走越近,越真越切,可这个过程强度很大,难度很高。  相似文献   

11.
近期,因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甚至全世界的神经,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一定影响。对此,需要客观理性地分析评估,不宜夸大,但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疫情对营商坏境的影响更需要冷静评判。遏制和消除这种消极影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法人》2005,(4):34-36
单就北京和天津这两座城市来说,是形成合聚力、还是分庭抗礼,这将对环渤海经济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法人》:未来的京津城际铁路将对促进两个城市之间的资源互补与经济文化交流起到哪些作用?对推动京津冀北的经济整合有哪些影响?夏业良:京津之间交通流量很大,如果将单程时间缩短到40分钟左右,无疑会使两地之间的社会经济活动和资源共享(尤其是人力资源的互补和  相似文献   

13.
金碧漪  赵锋 《法制与社会》2011,(26):238-239
马克斯.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是他宗教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韦伯分析了中国社会没有产生资本主义的物质及精神因素,从宗教的角度看中国的资本主义脉络,通过宗教思想和经济行为的互动研究,得出了是中国的宗教伦理尤其是儒家伦理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结论。本文将通过对韦伯《儒教与道教》的分析,来了解韦伯眼中的中国资本主义以及不得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评说速览     
权力越谦抑民众越自觉为缓解北京市区交通压力,保证奥运会顺利进行,实行错时上下班无疑很有必要,并得到了普通民众的大力支持。但如何错时,却有一些细节上的讲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北京市政府并未将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纳入错时上下班调整范围,何时上  相似文献   

15.
学者们在讨论文化之于经济的影响时,通常走了两个极端:一种是忽略了文化在经济过程中的作用,另一种则是过度强调了文化在经济现象中的功能.文化不会对经济过程直接产生影响,但是会以制度(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以及个体为中介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我们既不能因为文化对经济影响的这种特殊性而忽视了文化因素,同时也要意识到经济现象"文化解释"的限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通过对老龄化现象和成因的分析,剖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并提出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执法经济是近年来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执法主体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将公共权力“经济化”,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和公民的利益,成为当代中国行政执法领域的一大顽疾。近年来,监狱的执法经济现象日渐突出,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明晰监狱执法经济的现象、本质及产生原因,探讨控制执法经济的法律途径,对维护执法活动的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晓明 《刑警与科技》2008,(23):172-175
2008年8月8日,北京用一场精彩绝伦的开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魅力。各国政要、体育健儿、记者,游客从全世界齐集北京,见证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北京奥运会。为此,奥运会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9·11”事件后,国际上恐怖主义抬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反恐提到关键日程上来,更鉴于奥运会作为一项有世界性影响的体育盛会,  相似文献   

19.
徐丹 《法制与社会》2012,(26):12-13
针对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犯罪后自残逃避法律制裁的现象,本文将从这一现象出发,对中国古今的犯罪后自残逃避法律制裁的法律适用及立法加以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这一现象的法律根据及现实应用中的相关问题.旨在和大家一起讨论,希望真理越辩越明,法律越来越公正,社会越来越和谐.  相似文献   

20.
“德法之辩”是中国传统社会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透过它我们可以知晓中国传统社会曾经在国家治理模式、法律制度体系构建方式、法律意识培育途径以及政权合法性建构逻辑等问题上所作出的选择与坚守。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方围绕着它的方向、内容以及主题价值上所出现的激烈争辩,几乎奠定了这一文化现象贯穿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格调,对于中国传统社会几千年的国家治理模式与法律制度特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力至今依然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