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主观明知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原因在于主观故意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不容易表现出来。现实中,对于主观故意认定的方法往往只限于对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的突破。而毒品犯罪的隐匿性,即使在人赃俱获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也往往以对于毒品不知情为辩解而逃避法律制裁。为了解决这一法律难题,司法解释及一些地方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通过客观行为的证实来推定主观故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来稿摘登     
江西省宜丰县人民检察院袁力峰、刘建、毛平安同志给本刊撰文指出,行贿受贿犯罪是一种智能型犯罪,作案手段狡猾、诡秘。他们为了掩盖犯罪,对抗侦查,逃避法律制裁,往往以“借”为名进行受贿犯罪活动,这使得民事借贷同以“借”为名的受贿犯罪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给司法实践中的认定犯罪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3.
一、规避经济法律行为的概念及特征规避法律行为,作为法学理论上的一个专门术语,有其特定的内涵.规避经济法律的行为应该表述为:行为人以逃避债务为目的,故意采取各种手段,设法规避法律制裁,以获得法律优惠的行为.从这里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特征:1.以逃避债务为目的是这种行为的基本特征.规避经济法律的目的可能多种多样,但逃避债务则是目的之一.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这种目的,即使规避了法律,实现了逃避债务的后果,也不能视为规避法律的行为.如行为人是出于偿还贷款、上交税金、生产急  相似文献   

4.
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但在案发前又以“拒贿”为名,将贿赂退回行贿人或上交有关单位(以下简称退回贿赂),这类案件在近几年的司法实践中时有出现,如一概作犯罪处理,可能会殃及无辜,把真正的拒贿行为也当作犯罪处理;但一律不以犯罪论处,又会放纵犯罪,为狡猾的受贿者逃避法律制裁,让出一条安全通道。正确认定这种类型案件的罪与非罪,对维护法律  相似文献   

5.
洗钱罪及其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洗钱是对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所有各种犯罪活动的总称。洗钱对社会有极大的危害性。通过洗钱 ,犯罪收益得以逃避银行监管并可自由使用 ,从事犯罪活动的犯罪者得以逃避法律制裁 ,控制和使用犯罪收益的犯罪者得以使用犯罪收益继续进行犯罪活动。洗钱已是维持多种犯罪 ,特别是有组织犯罪运转的“生命线” ,要遏制犯罪 ,必须进一步完善立法 ,加大打击洗钱犯罪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知情不举,是指确知他人正在预备犯罪或已实施犯罪,而不向有关单位检举的行为.它与窝藏包庇不同,前者是已知情而不报案不检举,后者是以其窝藏包庇行为来帮助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知情不举又与共同犯罪不同,它与犯罪分子所实施的犯罪之间既没有共同故意,也不存在内在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企业不依法进行清算便自行非法解散,已经成为当前企业逃废债务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有越演越烈之势,这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破坏社会经济正常有序运行.造成逃避清算行为泛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有关直接责任者缺乏明确处罚规定显然是重要因素,本文主张通过刑事立法将这种行为作为犯罪惩罚,以有效预防打击逃避清算行为.一、逃避清算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老龄犯罪宽宥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以贯之的法律传统。从先秦时代始,历代王朝都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这一规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立法水平的提高,法律的相关规定越来越完善。与刑罚制度向着文明、轻缓的方向发展相一致,老龄犯罪所承担的刑事责任也越来越轻,年龄越长承担的刑事责任越小,90岁以上的老人犯罪免除死刑。从刑法理论上说,这一规定具有确认刑事责任能力的意义。这是中国古代德主刑辅指导思想和尊老敬老政策在立法上的体现。考察中华法系老龄犯罪宽宥的立法状况,分析其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挖掘中国传统法文化与现代法治的融通之处,对于深入理解《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减免刑罚的相关规定不无裨益,同时也为较好地贯彻执行这一法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中,交通肇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在事故发生后找人顶罪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种行为不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也严重扰乱了司法机关的正常诉讼活动。实践中,对顶罪人及作假证的人往往以犯罪论处,但对找人顶罪的肇事者唆使他人顶罪的行为本身则极少作出司法评价。那么,究竟应如何评价犯罪后找人顶罪行为的法律性质?为此,本刊与山东省蓬莱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召开案例研讨会,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0.
贪污贿赂犯罪手段简述孙宝民,彭彤近年来,贪污贿赂犯罪分子不断地变换作案手段以逃避法律制裁,犯罪活动的隐蔽性和反侦查能力增强。研究和掌握此类犯罪的手段,不仅有利于司法机关迅速侦破案件,揭露犯罪,正确适用法律,而且有利于有关部门防微杜渐,堵塞漏洞,加强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两打”斗争的深入,严重破坏社会治安和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的犯罪受到了及时有力的打击。但是,对于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致使一些玩忽职守犯罪分子逃避了法律制裁。这种现象应该予以纠正。玩忽职守,葬送国家财产的犯罪行为,同侵吞国家财产的经济犯罪行为一样,极大地妨碍  相似文献   

12.
合同诈骗犯罪案件历年位居我国经济犯罪立案数首位,几乎占每年经济犯罪总数的1/4强。在这繁多的合同诈骗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为蒙蔽被害人、逃避法律制裁、变换林林种种的手段,使案件错综复杂。再加之法律规定尚不完备,在办理该类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界定、“借鸡生蛋”、诉讼诈骗、利用寄送的价目表或商业广告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是否可以构成合同诈骗犯罪等等,  相似文献   

13.
行为人预备或实施犯罪行为以后,主动或经别人劝说自愿到公、检、法机关或自己所在单位交待自己所犯的罪行,愿意悔罪和接受法律制裁的行为,叫自首。其特征如下: (一)罪犯主观上愿意悔罪和接受法律制裁。罪犯自首往往有四种情况:一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已经犯罪,并已知将会受到法律的处罚,愿意接受法律制裁,于是自首;二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已经犯罪,害怕受到刑法的  相似文献   

14.
以合法形式受贿案件的侦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刑法打击受贿犯罪是当前反贪肃贿惩治腐败的最有力武器,近几年成绩显著。但是,权钱交易所产生的巨大利益的诱惑,使得不少犯罪分子一方面继续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则极力寻找逃避法律制裁的方法,企图规避法律、挣脱法网。其中,钻法律的空子,以合法形式进行受贿的尤为突出。为从重从严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笔者试就此类犯罪形式、特点及对策作一初探。一、以合法形式进行受贿行为的表现1、借贷。司法实践中,不少行贿人以“先放你这里”、“先借你用”达到行贿的目的,受贿人则心安理得地照单全收,一旦案发受审则辩解钱物是借来的,有…  相似文献   

15.
王晓阳 《行政与法》2008,(9):127-129
在我国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背景下,面对我国一部分腐败犯罪分子长期滞留国外无法得到法律制裁的现象,我国应尽快与相关国家签订双边引渡条约,将该类犯罪分子引渡回国进行法律制裁并挽回国家财产损失.本文旨在通过对影响腐败犯罪引渡的若干情形,即腐败性质的犯罪与政治性犯罪的司法审查区分以及死刑不引渡情形做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本案的主要问题在于耿某某、董某是否具有使他人逃避法律制裁的动机,二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包庇罪.行为人是否具有使他人选避法律制裁的动机或目的不明确时,需要综合全案考察行为人作假证明的行为客观上是否具有使他人逃避法律制裁的效果,而是否具有这样的效果也不能仅从实然角度考察.  相似文献   

17.
洗钱罪构成要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根据其定义,我们可知洗钱犯罪的特征是:犯罪者将其非法所得的资金或财产,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和交易渠道,转换成来源合法的财产,以掩盖其犯罪性质,逃避法律制裁。然而,目前在刑法理论上有  相似文献   

18.
贿赂犯罪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重拳打击方向。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类型受贿表现出犯罪手段间接化、隐蔽化的特点。为规避法律,逃避打击,行、受贿犯罪分子采取的犯罪手法也不断翻新,抗侦查、审讯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9.
侦查思维创新的主要缘由从作案主体看,反侦查思维正在快速发展一是逃避型反侦查思维,是指犯罪分子采用逃跑拒供等消极的方式阻碍侦查活动的思维方式。它一般存在于犯罪结束阶段,主要是一些应对性的行为:逃跑或隐匿;自杀或自残;拒供、谎供;偷梁换柱(由他人替罪)。二是对抗型反侦查思维,是指犯罪  相似文献   

20.
同刑事犯罪作斗争,这是党和人民赋予司法、公安机关的重要任务。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斗争。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往往采取隐蔽、狡猾的手法,或混淆视听,掩盖真相,逃避罪责,或颠倒黑白,栽赃他人,嫁祸无辜,这就给识别犯罪的工作带来了困难。历史经验证明,必须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采用相应的科学方法,深入细致地做调查研究来开展这项工作。我国的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