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由于情况紧急,依法将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予以羁押,临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刑事强制措施。它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也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最常适用的一种强制方法,在整个刑事诉讼体系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依法、准确、灵活地运用这一强制措施,有利于加强公安机关打击刑事犯罪的力度,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继续犯罪,逃避侦查和审判,保证刑事诉讼能够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  相似文献   

2.
徐爽  李超燕 《人权》2014,(1):52-56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的强制措施。作为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独创的一项强制措施,监视居住有助于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有效进行,及时追究和惩罚犯罪,  相似文献   

3.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刑事案件坚持属地管辖原则,经济犯罪案件也不例外。如公安部1997年10月9日下发的《关于办理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三项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办理,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地和犯罪结果地。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办理更为适宜,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负责办理。”但是,当前经济犯罪案件大量出现,这一规…  相似文献   

4.
法博士信箱     
签发《释放通知书》该如何适用刑诉法法博士: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依法变更强制措施(主要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人民法院判处缓刑后,应予释放。请问:签发《释放通知书》时应如何适用刑事诉讼法的有关条款?贵州 关岭关岭同志:《释放通知书》是公安机关通知看守所释放被逮捕或者拘留的犯罪嫌疑人以及通知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时使用的通知性文书。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依法变更强制措施,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可以适用《刑事诉讼法》第六章的有关规定,如第65条规定:“公…  相似文献   

5.
罗智勇 《湖湘论坛》2006,19(4):73-74
强制措施作为专门机关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被适用者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其性质是程序性保障措施。其本身不是侦查手段,更不能将其作为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工具。强制措施与人权保障关系密切,适用强制措施时,既要考虑其程序保障性,同样要考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性,使两者维持基本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对犯罪分子的自首和立功的刑罚制度,充分体现了既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决不手软,同时又坚持坦白从宽的方针。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了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  相似文献   

7.
对监视居住措施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监视居住是司法机关为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 ,依法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区域予以限制 ,并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该制度设立的目的是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妨碍刑事诉讼 ,以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其手段是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区域适当限制。它是一种强制强度界于取保候审和刑事拘留之间的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 ,这项强制措施在打击犯罪、维护犯罪嫌疑人与被告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据笔者所在单位组织的调查发现 ,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以及执法的偏差 ,监视居住在适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刑事强制措施是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依法采取的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对于刑事强制措施的制度设计应当从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出发.  相似文献   

9.
"虚示出卖"是指侦查机关在办理毒品案件过程中,在穷尽普通侦查措施的情况下,为了查清事实、获取证据或逮捕犯罪嫌疑人,以出售毒品为诱饵,暗示或诱使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待犯罪行为实施或犯罪结果发生后将其拘捕的特殊侦查手段.机会提供型的"虚示出卖"为法理和法律所默许或认可,并在实践中广泛适用,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虚示出卖"的实施主体必须是侦查人员,对象应然是毒品犯罪的重大嫌疑分子,程序上必须经过授权并谨守法理规范和穷尽普通侦查措施的原则.同时,"虚示出卖"应秉持安全、适度、证据中心和结果评断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起典型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中采取的刑事强制措施被人民法院以不符合刑事法律规定为由,作为行政强制措施纳入行政诉讼的案例。近年来,此种情况多有发生。从本案的情况看,焦点问题有以下几个:一、黑龙江省垦区公安局(以下简称垦区公安局)的冻结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按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这就是说,只要有证据证明是犯罪嫌疑人的存款的,不论犯罪嫌疑人以何种结算方式转移资金,均可冻结。冻结存款,还应当履行相应的法律手…  相似文献   

11.
刑事案件的诉讼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运用证据的过程。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等,各项诉讼活动都离不开证据的运用。近年来,我国推行一系列以确保司法公正为目的的审判方式的改革,证据开示制度已经势在必行。文章拟依托我国国情,论证了中国建立证据开示制度的可行性和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纳保证金或提出保证人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或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制度是建立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交纳的保证金对其本人所形成的约束,保证人的人格信誉,保证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间的特殊关系的基础之上,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证人与司法机关之间形成"保证关系"的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强制措施是为了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由公安司法机关适用的暂时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手段。在整个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中,逮捕是最重要也是最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其完全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且延续较长时间,在刑事  相似文献   

14.
<正>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或审判的顺利进行,依法责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场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38条规定了监视居住,由于立法过于原则,导致在实践中适用监视居住存在着操作难的问题而适用很少。1996年刑事诉讼法在原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相比较而言,新刑事诉  相似文献   

15.
追诉时效制度适用于人大代表犯罪,与适用于普通公民犯罪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存在追诉时效不能开始或者不能继续的问题。所不同的是,对涉嫌犯罪的县级以上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应当符合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须经所属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但这对追诉时效的适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法定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或者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从而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诉至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处理决定,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的三种情况之一。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定不起诉适用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三十六条规定“公安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和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了强制措施之日起,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并记录在案”。这一规定,保障了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权利得以充分的使用,也是从当前公安机关执法状况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而考虑的。  相似文献   

18.
田兴洪 《求索》2011,(5):148-150
为了实践轻罪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和顺应刑罚轻缓化的世界潮流,需要对我国公安机关犯罪侦查制度进行完善,完善的重点应当包括:第一,取消刑事立案程序而代之以立案登记制度;第二,构建我国侦查阶段的轻罪处分制度;第三,对我国轻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一般不羁押原则";第四,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作为我国轻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要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修订的刑诉法确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其适用蕴含在侦查处分权、公诉权和审判权的行使过程中,在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基本原则指导下有序运行。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在公安、司法机关基本查清了犯罪事实的前提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认罪认罚从宽,是量刑和适用程序上的控辩协商而不是认罪上的控辩协商,犯罪人认罪认罚的分别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或简化的普通程序。该制度适用时要正确处置与自首、坦白、刑事和解之间的关系,分析、厘定其在共同犯罪、单位犯罪、罪数论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20.
法博士信箱     
在下列情况下是否需要开《传唤通知书》法博士:近来上级公安机关在执法监督检查中,提出“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对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是通过侦查措施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都必须开《传唤通知书》,否则按执法质量考评扣分。请问:对于实行拘留、逮捕或者是公安机关通过侦查措施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是否需要开《传唤通知书》?贵州 彭定华彭定华同志: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0条、第64条、第71条、第92条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60条、第106条、第123条、第173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于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