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学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文化学联姻的产物,是从文化的视野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学科。在人类绵延不绝的发展长河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始终与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共生共荣。当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学独立出来后.随着其自身实践发展和理论升华.便逐渐形成了只有她所独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雷锋精神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现象,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象征,而且为我们从社会学、文化学、历史学、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学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例证。我们仅从雷锋精神所充分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雷锋精神中包含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生哲学,是一种内容丰富而又大众化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法文化对现代法观念的影响张晓东文化学的观点认为,任何文化一般都由三个结构层次构成:一是体现文化的制度和物质设施的表层结构,二是中层结构,即决定这些制度和物质设施的观念,三是深层结构,即决定前两个结构层次的思维定势,它处于人类文化中深层的核心地...  相似文献   

4.
1992年12月21日至22日,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召开了一次“民族文化学”理论讨论会,来自云南省几所主要高校、省社科院、出版社、报社以及其他一些研究机构的近四十名专家学者汇聚在一起,对“民族文化学”的理论、体系、对象,内涵、方法等进行了深入、广泛和热烈的讨论,彼此交流了看法。“中心”主任张文勋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心”所承担的“八·五”省级重点学科“文化学—云南地方民族文化”的一些情况。接着他就这次讨论会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作了充分的说明。在谈到民族文化学时,张文勋教授说,文化学的内容比较广泛,它包括对象、范畴、方法诸多问题,具体说来,文化的起源、性质、形态、构成、功能、文化交流和文化变迁等都在研究的范围;文化学研究的对象还应包括分门别类的研究,诸如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语言、道德、宗教等文化现象。另外,文化学还应包括以区域为单位进行研究的区域文化和以具体的民族为单位进行研究的民族文化。张文勋教授特意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民族文化学应主要是以云南地方民族文化为特定的研究对象,其中重点应当放在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上。关于民族文化学的研究对象,一些与会学者主张应研究各个民族的文化现象,并认为,一门学科的建  相似文献   

5.
文化哲学是对人类文化领域进行批判反思而形成的哲学理论,它属于哲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路径既包括对文化学理论的批判反思,也包括对人类现实性文化活动的哲学思辨。因此,开展文化哲学研究,既可为文化学的理论研究提供方法论支撑,也可为规范人类现实性文化活动提供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6.
青年文化作为青年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八十年代后期受到青年研究界的广为关注,建立青年文化学的呼吁也随之提出,表明国内多维视野的青年文化研究试图朝着一门体系化的学科迈进.  相似文献   

7.
黄泽 《思想战线》2000,26(1):51-52
"民族文化学"之所以在90年代以来备受民族学界、文化学界关注,其缘由一是民族学过去较为欠缺文化研究,①而文化学若脱离具体实证对象易流于空泛;二是"民族文化学"是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边缘性交叉学科,它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中嫁接、孕育而脱胎,它尊奉文化人类学为背景学科、母体学科,吸收百年来人类学理论精华,从中寻找理论解释,建构适用于特定对象的研究模式、原则及方法.这一尝试,体现了该学科建设参与者在人类学本土化实践中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一 对于商品搞“洋”包装,商店起“洋名”的现象,不仅需要从文化心态上、从文化学上加以分析,而且需要从经济行为上、从经济文化学上做点研究。 由于市场竞争的驱动,企业开始注重形象塑造。不少企业界人士认识到,企业力的构成既包括商品力和销售力,也包括形象力。应当说,这是发展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9.
一、跨文化研究的界定在西方,文化学的研究始于19世纪,成型于20世纪前期,鼎盛于20世纪中叶。中国的文化学研究始于本世纪初,之后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海外华人学者中一直颇有规模地发展,在对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次文化研究高潮。文化学研究在早期主要是关于原始部落文化的研究和民族志的研究,后逐渐发展形成文化哲学、普通文化学、文化史学、比较文化学、文化社会学、文化生态学、文化心理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并成为当代人文学科中一门重要学科。在文化学研究中,形成了文化进化论、文化播化论、文化历史论、文化功能论、文…  相似文献   

10.
A.从文化的视角认识青年、理解青年、教化青年乃至研究青年,是近年来我国青年研究的一个热点.有人说,这与中国前几年兴起的"文化热"有关.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即"文化热"为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认识青年,提供了一个契机;但更主要的是青年本身确属一种文化的存在,各种青年现象既有它得以产生的文化缘由,也有它寻求发展的文化旨归.B.文化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伴生现象,它的产生与人类自身的起源与生俱来并协调发展.而"只要作为一段生命历程的'青年'一出现,就可能出现一种青年文化"(〔美〕理查德·弗拉克斯:《青年与社会变迁》中译本第53页).青年文化属于人类文化中的一个方面,是社会文化主体结构中的一个次生层面,因而它的产生和后来的发展,也将遵从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正因为如此,我们对青年文化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文化的构成和哲学的构成,以及沟通比较哲学和比较文化学提出了一种理论构想。认为通过这种“双向”的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将不同民族的哲学和文化贯穿起来思考,或者通过文化去探究其哲学理论和哲学思维的价值取向;或者透过哲学去考察凝结或沉淀在其中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内涵的不同特点。比较哲学和比较文化学的相互贯通,无疑为各自的研究领域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警察文化学》一书是山东公安专科学校警察文化研究所所长张兆端副教授的专著。该书被山东省教委列为95年度社科规划项目。1997年6月公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警察文化学》一书共分:什么是文化和警察文化;警察文化学的对象、意义和方法;中西警察文化观念比较研究;警察物质文化;警察行为文化;警察制度文化;警察精神文化;警察文化与人;警察文化关系论;警察文化建设论十部分。该书从广义警察文化的角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警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3.
何清 《求索》2010,(8):192-194
关于意象的研究由来已久,一般学者都将它作为中国古典审美的一个核心论题来讨论。从它生发的文化土壤到其嬗变历史;从它涉及的美学命题到审美范畴;对意象的本体、意象的特征、主体的创造力乃至意象的分类等方面的探讨,都有浩繁的成果。本文从人类艺术活动的意象性出发,认为艺术活动本质上就是意象活动,是一种灌注人类艺术心灵体验的有生命的整体,是人类艺术心灵的直觉图像,是跨越文化局域限制的人类艺术追求之至境。对意象的解读不是逻辑分析和理论求证,而是个性心理能量之间的感应和交换。  相似文献   

14.
王岩 《前沿》2006,(10):225-227
从文化学角度研究汉语熟语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语用价值.分析熟语文化具有的民族性、系统性、丰富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等特点以及熟语文化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试图提出熟语文化这一概念,对把文化学和语言学相结合来全面地、系统地研究熟语,拓宽熟语研究的领域和深度将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只有在“艺术一人一文化”的视界观照中,艺术文化学研究实践才能进一步强化其“属人的”学科特质。以“艺术一人一文化”为逻辑构架,艺术文化学的研究范式可分为客位艺术文化学、主位艺术文化学与主客位辩证艺术文化学。主客位辩证艺术文化学范式是自我反思、自我批评的范式,它的实践品格、解放旨趣、开放精神和批判特征带来了艺术文化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正是这种研究范式的转换导致了人、文化、艺术整体观念的变革,它促使文化、艺术研究更加具有反思精神、实践意识,更加注重与现实的联系,更多地关注艺术文化主体的存在状态、艺术文化主体的种种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中西蛇文化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化学中,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象征意义。蛇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否定性形象,在中西方文化中,它固然一般被看做是毒、恶、丑的集大成者,但有时又被赋予善和美的意义。本文拟从中西方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文学描写三方面对这一特定形象作一简要地分类爬梳,以图对其审美形象和文化意义得到较为全面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17.
在肯定青年是具有其自身生物性特征的人的社会存在的前提下,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肯定了青年是文化的存在,具有文化主体的历史地位。青年的文化主体地位是与人类文化的诞生随之而来的。青年参与了人类文化创造迄今为止的历史的全过程。而且,在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不  相似文献   

18.
礼貌现象一直是语用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但对礼貌的研究多数是从社会文化特征入手的。本文在语用学与认知科学接口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英语言语中的礼貌现象进行研究,文章分别从其礼貌认知性的哲学基础、含义、具体表现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大学生礼貌现象不仅和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而且还和话语者、听话者、言语社团及整个人类的认知因素有关。最后提出设想:将社会文化特征和人类认知特点相结合建立一个礼貌研究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作为人类一种聚居方式,包括有大型居住区、大规模公共建筑、以居住区为基础的社区组织等。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组合成人类一种生存空间。同时,城市作为人类一种文化交往方式,在密集化的时空坐标上。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物的流动、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从而扩大了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联系的范围。因此从大文化角度上说,城市是人类创造并依赖其生存发展的一个文化空间。按照马克思的论述“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种走向。从城市文化空间来研究城市化特征,一是体现了整体性。文化本身具有整体性,城市文化空间内涵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包括经济、产业、社区、生态、环境、文化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诸方面构  相似文献   

20.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又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文化现象。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形象思维,是表达人类本性和欲望的隐喻产生的重要原因。隐喻作为人类进行思维、认知的一种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民族性。人们对隐喻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的与文化的理解与把握。因此,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必须将文化教学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