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深入揭批“法轮功”已在全国各地开展一段时间了。当前,与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的斗争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进一步教育“法轮功”痴迷者和争取其觉悟,需要开展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一) 毋庸违言,有些人对“法轮功”问题有不同的认识,对同李洪志及其“法轮功”斗争的性质也评价不一。他们或者从“法轮功”练习者大多是社会基层群众这一情况出发,漠视这场斗争的复杂性;或者认为李洪志仅有初中文化程度,犯不着大张旗鼓地去揭批他,认为那样反倒提高了他的“身价”;或者对李洪志及其“法轮功”…  相似文献   

2.
“法轮功”是一个带有邪教性质的组织。通过前一段时间的深入揭批,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的反动本质。我们同“法轮功”组织的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思想政治斗争,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可掉以轻心。痛定思痛,这场斗争给我们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一)“法轮功”蒙骗群众,肆虐社会,问题要从党内来思考。在“法轮功”组织中,有相当数量的党员干部充当骨干,有的身居要害部门,窃取重要情报,为“法轮功”组织效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果没有一些有影响的党员领导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参加,“…  相似文献   

3.
侨界声讨邪教“法轮功” 2月2日,中国侨界举行座谈会,强烈谴责“法轮功”邪教残害生命的新罪行。与会人士认为,血淋淋的事实表明,“法轮功”不是维护人权而是践踏人权,不是保障自由而是扼杀自由。全国政协批判“法轮功”罪行 2月4日,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举行座谈会,愤怒声讨“法轮功”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与会人士指出,同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的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呼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国务院征求党外人士对“十五”规划的意见 2月5日,国务院总理朱钅容基在中南海举行座谈…  相似文献   

4.
最近,揭批“法轮功”的斗争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事实充分证明,李洪志编造的“法轮大法”是依据其反动的政治目的,胡编乱造的一套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谎言谬说,是反动的政治观点和中外迷信思想的大杂烩,是同现代科学和现代文明根本对立的,是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根本对立的,是同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根本对立的。我们与“法轮功”的斗争,既是现代科学与伪科学、迷信邪说的斗争,又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前途的政治斗争。随着这场斗争在全国城乡普遍展开,“法轮功”组织倾刻土崩瓦解,李洪志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陈筠泉指出,“法轮功”事件已经涉及到中国社会意识形态深层次的问题。 陈筠泉今天接受记者采访说,目前处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的斗争已经初战告捷,正在向纵深继续推进,但要充分意识到这场斗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作出的处理和解决“法轮功”问题的重要决策,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同李洪志“法轮功”非法组织展开的一场严重思想政治斗争。从李洪志及其“法轮功”诋毁和践踏社会主义法治的情况看,这也是一场法治与反法治的斗争。一、李洪志及其“法轮功”蔑视法律、诋毁法治是实现政治图谋的必然步骤李洪志及其“法轮功”是一股试图与我们党和政府相抗衡的政治势力。在思想上宣扬唯心主义和有神论,大搞封建迷信,制造现代造神运动,蛊惑人心,愚弄群众,  相似文献   

7.
当前 ,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的斗争已经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法轮功”作为典型的邪教组织 ,这一社会毒瘤虽然被割除了 ,但其病菌并未完全清除干净 ;“法轮功”从组织上被摧毁了 ,但其歪理邪说仍在侵蚀着一部分人的思想 ,彻底清算其在思想政治领域的余毒 ,是我们思想理论战线的一个严肃的课题 ,其中许多问题需要进行理性思考。“法轮功”宣扬封建迷信 ,兜售歪理邪说 ,散布反动言论 ,以所谓强身健体的“练功”形式作伪装 ,以所谓“真、善、忍”的修炼相标榜 ,进行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的阴暗活动 ,具有浓厚的、…  相似文献   

8.
半月时政     
各地干部群众痛斥“法轮功”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在李洪志“升天圆满”妖言的蛊惑下,在天安门广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自焚事件后,全国各地干部群众纷纷收听、收看有关新闻报道,谴责“法轮功”犯下的这一滔天罪行,一致表示要与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到底。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25日,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策划、煽动、蒙骗万余名“法轮功”练习者到中南海周围非法聚集,严重干扰了首都的社会公共秩序,破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在国内外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事实表明,我们党与“法轮功”组织的斗争,是一场国内外敌对势力同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阵地的一场严肃政治斗争。不久前,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共产党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作出了关于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的决定,公安部发布了通告,人事部、共青团中央也分别作出了国家公务员和共青团员不准修炼“法轮大法”的…  相似文献   

10.
1月31日下午,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集体观看“法轮功”痴迷者天安门广场自焚事件的电视录相片,随后举行座谈会。与会同志坚决拥护党和政府对“法轮功”斗争所采取的方针。大家一致表示,要积极动员所联系的成员,提高认识,自觉维护当前的大好形势,与“法轮功”邪教作坚决的斗争。王兆国同志在座谈会上讲话。(程 鹏摄)党外人士举行座谈会深入揭批“法轮功”  相似文献   

11.
官僚主义是寄生在我们党和政府肌体上的毒瘤,它既是封建主义的遗留物,也是体制不健全的产物,更是领导干部不正确思想在具体工作中的表现.官僚主义的存在,成为我们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障碍,而"三个代表"思想又是我们与官僚主义作斗争的有利武器.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与官僚主义作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石磊 《思想战线》2006,32(3):75-79
大众传媒越来越深度地参与社会生活,我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也越来越依赖大众传媒,现实环境逐渐演变为媒介环境。媒介环境呈现出鲜明的影像特征,“我靠虚像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状态。运用昆德拉的“意象形态”、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藤竹晓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鲍德里亚的“仿真、超真实、内爆”等理论,可以对此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公众把媒介环境的影像当成客观环境的真实来把握,就会落入“托马斯公理”所预言的圈套之中,可能使错误理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毕天云 《思想战线》2007,33(3):122-125
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在社会福利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福利场域不仅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场域,而且具有独特的惯习,即福利惯习,全面理解福利场域与福利惯习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黑社会组织"概念的词义分析与实证考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组织是指由众多成员组成,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组织亚文化,使用暴力、威胁手段,或以其为后盾,控制一定的社会区域或行业,向权力部门渗透并建立保护伞,以牟取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的半隐蔽的社会群体.黑社会组织具有成员众多性、暴力性、组织严密性、垄断性、获取经济利益目的性、半隐蔽性、形成自己的亚文化、建立保护伞等特性.凭借权力庇护和组织暴力,在一定社会区域或行业牟取经济利益是黑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唯一指定产品”称号已频繁出现于各种广告之中 ,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适用 ,对活跃市场经济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唯一指定产品”称号在本质上应属于商誉权 ,国家应适时立法对其进行依法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对“封堵高考移民”事件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移民"现象由来已久,引发许多社会问题.2003年高考前夕,各地纷纷出台封堵"高考移民"的政策,造成很大社会影响.社会各界人士发表的看法仅是从教育政策的视角出发的.文章从宪法学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层法理思考,并探讨此次事件所揭示出的在我国宪政与公民权利上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警察学"及其学科体系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警察学"是一切警察学术的基本科学.西方没有警察学,英、美的警察科学尚未分化出来.我国国民党时期及台湾地区有一批警学研究的专、编著问世.80年代初以来,我国公安系统警察高等教育的创办,开展了对"警察学"的研究,称之为"公安学",也有直接称"警察学"的.在十六七年的时间里,不仅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而且还出版了几本专、编著,但对"公安"与"警察"是一个概念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安学"是否等同"警察学"及其学科研究对象等问题存在不同观点和争论."警察"这一社会现象,在人类社会有了阶级与国家以来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独立的学术分类、独立的研究对象和独立的学科体系."警察学",应从古今中外的警察时空范畴去构建.  相似文献   

19.
"文化经济":历史嬗变与民族复兴的契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名家 《思想战线》2006,32(1):31-38
“文化经济”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和战略构想。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以前是以潜在的朴素的形态存在着。文化经济一体化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人类社会物质基础、政治环境、价值理念不断演化、变迁的历史过程。“文化经济”展现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佳契机和发展路径,文化经济的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统一,目标是促进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新的统筹理念强化的是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从方法论意义上讲,新的统筹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