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自由刑分为定期刑和不定期刑,目前我国刑法中仅规定了定期刑,不定期刑不仅在立法中处于空白地位,在理论界也鲜有人论及。笔者认为,我国的刑罚改革要力求有所突破和成效,对不定期刑的重新正确认识和借鉴,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不定期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现代意义上的不定期刑,一般指的是相对不定期刑,它以刑罚个别化理念为指导,以彻底改造犯罪人、防卫社会为根本目的,符合现代自由刑发展的根本趋势.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随着改造思想的衰落和报应思想的抬头,反对论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展开了对不定期刑的猛烈批判,导致了不定期刑的有限适用.笔者从不定期刑的历史考察着手,在分析不定期刑内涵的基础上,揭示了反对论者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局限,阐述了不定期刑的合理性,提出在我国的刑罚实践中对少年犯和累犯适用不定期刑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胡威  李杉杉 《法学论坛》2007,22(4):141-144
作为一项刑罚制度,不定期刑制度在新派刑法观的理论根基上建立起来,在美国特色的刑法价值取向和司法环境中壮大并引领起一场西方不定期刑的运动热潮,之后却在不足百年的时间内又由美国率先开始废止,继而掀起了"确定刑运动".在我国加快进行法制改革探索之时,有必要对不定期刑制度在美国的兴衰历程进行一番剖析,并从这一看似理论与实践的覆辙重蹈现象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4.
自由刑居于我国刑罚体系的核心,在惩罚与矫正罪犯以及预防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自由刑执行的弊端日益突出,不仅使自由刑的优势难以全面的发挥,而且加剧了自由刑本身固有的缺陷,成为自由刑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并导致我国的刑罚执行落后于国际行刑的发展趋势,所以推进刑罚制度与自由刑执行方式的改革,是发挥自由刑良好社会功效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随着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刑法理念和财产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报复与威慑为特征的古代刑罚因其残酷与野蛮的特质已为现代社会所抛弃,刑罚的轻缓化改革和罚金刑地位的逐步提升成为刑罚历史发展的必然路径.回顾20世纪其理念与制度的变革轨迹,探寻其发展趋势,能够为我国罚金制度的建全与完善提供必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6.
钱叶六 《法学论坛》2006,21(4):27-31
随着刑罚逐渐趋于轻刑化和人道化,罚金刑在世界各国刑罚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践中罚金刑的适用率也越来越高。但罚金刑执行难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世界各国,我国也不例外。在我国,造成罚金刑执行难的原因主要在于罚金刑裁量原则的不科学,罚金刑执行保障制度、罚金缓刑制度以及罚金易科制度的缺位等。有必要改革与完善我国罚金刑及其相关制度,以从根本上解决罚金执行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不定期刑制度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中叶的德国。一八七六年美国纽约州通过的《教养院法》是美国采用不定期刑制度的最早的法律,之后,它逐渐被其它各州的法律所采用。不定期刑制度的特征,是法官在判决时,只作罪名的宣告,而剥夺罪犯自由的刑期则由行刑部门在行刑过程中视罪犯接受矫正的实际表现和效果来确定。不定期刑分为绝对不定期刑和相对不定期刑,前者是在宣告刑中完全不规定服刑期限,后者则是在宣告刑中只规定刑期的上限或者只规定刑期的下限。目前,大多数实行不定期刑制度的国家已取消了绝对不定期刑,而趋  相似文献   

8.
等价刑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历史由中世纪步入近代,刑罚自启蒙时期开始接受理性的检验、抨击与改造,终于告别重刑威慑主义时代而跨入初步合乎理性的等价时代。等价时代以刑罪等价为刑罚的基本理性,其发端于以1791年至1810年法国刑法典的颁布为标志的刑法近代化改革,终结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刑法现代化改革。本文立足于刑理户对刑罚进化史上的这~形态予以全面反思。一、等价刑的表征等价时代以追求刑与罪的价值的抽象对等为主旨,整个刑罚体制具有浓厚的等价色彩,从而在制刑、动刑、配刑与行刑诸方面均显示出其固有的特点。(一)制刑的表征等价时代的刑罚…  相似文献   

9.
观念刑论纲     
刑罚是报应已然之罪还是预防未然之罪,有报应刑与目的刑之争。但不论是报应刑还是目的刑都是静止的刑罚观,既无法对刑罚的轻缓化发展趋势作出合理解释,也无法对死刑的存与废作出完整解答。观念刑认为刑罚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报应观念而被规定和科处,刑罚的轻重应当与人们基于报应观念所期待的惩罚的轻重相适应。观念刑作为运动的刑罚观不仅能够对上述问题作出合理解释,而且能够对自首、立功、累犯等量刑制度以及减刑、假释等行刑制度作出比目的刑更科学和符合实际的解释,因此立论较周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改造”这一刑罚的中国经验出发,结合现代刑罚发展的历史,在修正国内流行的“刑罚进化论”的基础上,以改造刑为例,对现代刑罚制度与理论的迷误及其刑罚理性的谵妄与僭越,进行了具体的工具分析和价值批判;同时,借此分析与批判,本文最后将对于刑罚问题的认识引向关于“刑罚范式”革命的思考,提出了在“刑罚范式”的意义上,现代刑罚应从“国家vs罪犯”向“刑事债权人vs刑事债务人”进行转换,以此实现从“改造刑”到“契约刑”的刑罚制度变革,走向刑事法治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西方各国基于其刑罚目的理论由报应刑论过渡到目的刑论、进而以折衷论为主导理论,刑罚方法总体趋缓,刑罚体系发生了巨大变革。因而,自由刑的刑种配置面临立法和司法上的重大改革。在人道主义思想的倡导下,近代西方监狱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使监狱成为惩罚与改造犯罪人的场所。改革中逐渐产生的自由刑的各种执行方法具有现代特色,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古到今我国的罚金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在体例上不断变化,在历史上也曾一度被运用为主刑范畴。目前我国刑法将其纳入附加刑之一与主刑合并成为中国刑罚。在司法实践操作方面虽面临了诸多的挑战,但通过一系列探索改革之后,我国的罚金刑制度必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使我国刑罚制度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刑罚易科制度是指刑罚为顾及受刑人之各种情状,对罚金刑宣告之受刑人,因限于各种特殊原因以致客观上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原宣告刑时,为避免罚金刑可能产生的弊害,遂准许或判令受刑人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得为易刑处分的一种刑罚制度.在罚金刑执行难的现状之下,其确立可以弥补和挽救当前司法审判和执行的脱节、维护司法公正,同时节省司法成本、提高刑罚收益.它是当前执法体系下缓减执行难,维护社会秩序的必然.  相似文献   

14.
耻辱刑与刑罚宽和之历史进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耻辱刑是指主要用精神损害方法来矫正犯罪的一类刑罚.刑罚宽和是刑罚改革发展史上的一大趋势.本文就耻辱刑的概念、种类、历史沿革与作用以及历史局限性和对当今文明刑的启示等作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克服耻辱刑弊端的建议,旨在研究并试图解决耻辱刑中污辱人格因素与犯罪预防的矛盾.以扬利除弊,进一步完善现代文明刑中的有关成分.  相似文献   

15.
一、不定期刑的理论之提出资产阶级国家刑法中的不定期刑,是和定期刑相对称的一种刑罚制度。前者既是对后者的变革,也是对后者的发展。因此,探讨不定期刑制度必须从考察定期刑制度入手。定期刑是十八世纪思想的产物。作为资产阶级刑法理论学派之一的刑事古典学派,为了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首先确立了罪刑法定主义的原则,针对封建专制的罪刑擅断主义,要求刑罚的确立,必须同犯罪对社会安全造成的损害程度相适应,即构成什么要件能构成什么犯罪,以及应当在什么刑罚种类的刑罚幅度内判刑,都要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刑罚改革趋向轻缓化的时代,罚金刑因其可以避免自由刑的种种弊端且更具人道主义色彩而备受推崇。然而,判而不缴却无计可施是适用罚金刑的最大障碍,因而也降低了法官对其的信任度。而提高罚金刑的执行落实率已成为当前我国乃至世界刑罚制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世界上法制发达国家、地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终身自由刑即无期徒刑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和有期徒刑之间存在冲突,这些冲突妨碍了刑种之间的衔接和刑罚功能的有效发挥。在改革我国现行的终身刑制度时,应当设置两套不同的相对终身刑制度,但不应当引入不可假释的绝对终身刑制度。  相似文献   

18.
罚金刑是指由人民法院判决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一种刑罚方法,属于附加刑的一种。在1997年修订新刑法的过程中,对于罚金刑制度的重视程度就提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水平。这无疑体现了我国司法制度的进步,但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罚金刑制度还需进一步发展,以此来切实发挥罚金刑这一独特刑罚方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用罚金替代短期自由刑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以罚金替代短期自由刑的执行(以下简称易科罚金)是刑罚易科制度的一种。刑罚易科制度,亦称换刑处分或易刑制度已载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刑法典。主要有三种:(1)短期自由刑易科罚金;(2)罚金易科短期自由刑或劳役;(3)短期自由刑或罚金易科非刑罚处理方法。我国现行刑法没有规定易刑制度。本文试图通过对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以及不同观点的考察,探索短期自由刑易科罚金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以供学界同仁研究和立法机关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资格刑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 《河北法学》2007,25(7):66-70
资格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的某种资格的刑罚.通过剥夺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的资格和能力,彰显其实现刑罚特殊预防目的的独特功能.因而资格刑的存在是必要的.就我国现状而言,现行资格刑种类单一、针对性不强、设计不甚合理.不仅如此,大量具有资格剥夺性质的处罚游离于刑罚体系之外,发挥资格刑的作用.因此,我国资格刑亟需完善:一方面,针对资格刑种类单一,应将散见其他法律条文中具有剥夺资格的内容进行整合纳入刑罚体系,同时,对现行的资格刑进行分解,以完善我国资格刑种类;另一方面,针对资格刑适用方面的弊端,应增加资格刑的复权制度以完善资格刑的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