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精液与阴道液混合斑的检测,一直是强奸案件中的棘手问题之一。传统的中和试验由于不能排除阴道分泌物中ABH物质对精液ABO血型测定结果的干扰,个人识别能力有限。国内外学者用多种方法研究证实了人类精子上含ABH物质。欧炯文等采用酶标抗体免疫组化法直接测出了混合斑中精子的ABO型,我们用该法对各市、县公安局送检的12例强奸案混合斑中精子的ABO型进行了测定,供个人识别之用,结果见表、图1、图2。  相似文献   

2.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40份精子标本进行 ABO 血型抗原检测。A 型人精子上存在 A 抗原;B 型人精子上存在 B 抗原;AB 型人精液中,一部分精子带有 A 抗原,另一部分精子带 B 抗原。各血型人的精子均有 H 抗原。精子血型抗原为本身所固有,并非来源于精浆。不同人的精子血型抗原含量各不相等,与其供体是否为分泌状态或强弱无直接关系。精子 ABO 血型抗原主要存在于精子的颈部和顶体等区域。  相似文献   

3.
应用间接酶标抗体免疫组化法测出了53例新鲜精液、5例陈旧精斑及40例阴道分泌液中的精子与阴道脱落上皮细胞的ABO血型,30例精子与不同血型分泌型阴道分泌液孵育,未发现精子吸附阴道液中血型物质的现象,同时发现人类睾丸曲精细管中部份生精细胞、精子细胞,精子;直细精管部份上皮细胞、精液、精子;睾丸网大部份上皮细胞及副睾管中的精液与精子均含ABH抗原,故认为精子上的ABH抗原主要是精子固有抗原,13例性交后阴道内容物中精子的ABO型测定结果:7例与供者血型吻合,6例不吻合。6例中5例从O型精子中测出了女方分泌型阴道分泌液中的A或AB物质,1例B型精子未测出B及H抗原,文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 免疫酶斑点法是免疫学检验中常用的方法,国外法医界有用以检测种属和血型等。但目前在我国法医学界尚未被普遍应用。本文作者用斑点法检测人精浆p30;并对斑点法中所需的封闭的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蛋清的封闭效果进行了比较,以获得简便、实用的检测人精浆p30的斑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应用间接免疫酶组化法检测“502”胶显现人指纹的ABO血型.结果显示69例个体中,检出65例指纹的ABO血型,检出率为94.2%.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好、准确灵敏、结果可靠、重复性好等特点,为法医物证检验个人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建立一套测定人指纹 ABO血型的方法体系。运用间接免疫酶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 ,对指纹胶纸提取的指纹、银粉显现提取的指纹、直接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 (NC膜 )上的指纹、银粉显现转移至 NC膜上的指纹、“5 0 2”胶熏显转移至 NC膜上的指纹等进行 ABO血型检测。上述 5种方法采集的 2 12枚指纹 ,绝大部分能正确地检出 ABO血型 ,检出率为 90 %~ 93.8% ;未能检出的样本为非分泌型人指纹。应用间接免疫酶技术及免疫印迹技术测定人指纹的 ABO血型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强、准确可靠、检测方便等优点 ,在法庭科学中易推广应用 ,并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在法医物证检验中,直接检测单个精子的血型抗原,是判定混合斑中精斑血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实验应用先进的免疫金银染色技术(Immunogold-Silver Stainning,IG SS)来检测人精子ABO血型抗原。  相似文献   

8.
1案情摘要1995年6月某日晚九时许,周某报称被人强奸.从周某被强奸时所穿的短裤上检出人精斑,笔者用中和法(凝集抑制试验)在斑速处检出B血型物质,确定为B血型精斑,而重大嫌疑人赵某血样呈AB型,似被排除作案可能.然而在对其唾液进行ABO血型检验时,意外发现其唾液中仅检出B型物质,未检出AH物质,与体液ABH物质分泌规律不符,表现为矛盾分泌型.其血型物质与精斑检材中血型物质一致,故不能排除其作案可能.案件经全面调查,最后确认赵某即为本强奸案的犯罪分子,且赵某对作案经过供认不讳.2讨论通常根据体液(唾液、精液等)…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酶组化法测定混合斑中精子ABO型李荣华,吴梅筠华西医科大学法医血清学教研室(610041)精液与阴道液混合斑的检验,一直是强奸案件中的棘手问题之一。传统的中和试验由于不能排除阴道分泌物中ABH物质对精液ABO血型测定结果的干扰,个人识别能力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单克隆抗A、抗B、抗H抗体结合高灵敏度的酶免疫组化ABC法,对50例精液的精子进行了ABO血型检验,均正确做出鉴定。该方法可用于微量物证的法医学检验,具有简便、高灵敏等特点,适合推广利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纪检监察学科,是关于纪检监察制度及其发展规律的系统知识体系,是党的纪律检查活动和国家监察活动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是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推进自我革命、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和法治化的必然要求。纪检监察学的研究对象是纪检监察制度与纪检监察活动。纪检监察学有可能、也有必要作为法学门类下独立的一级学科进行建设。构建纪检监察学科体系应当以纪检监察制度为逻辑起点,以党和国家监督为基础范畴,以纪检监察权为核心范畴,以纪检监察理论为基础支撑,以纪检监察制度、纪检监察活动为体系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治指数设计的思想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建设法治国家成为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基本共识,随着“法治指数”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中国不仅从理论上开始研究法治指数和法治评估问题,而且在实践层面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法治指数设计并加以推广的运动。反思性地思考中国法治指数设计中虚与实、中国与世界、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与杂多、表象与实质、诚信与虚构、理想与现实、定性与定量、建构主义思维与法治的渐进主义逻辑、科学与人文这些相关的思想维度,有助于我们更为真切地认识和设计中国的法治指数,也有助于我们更为真实地理解中国的法治建设并理性而稳妥地在实践中推行法治指数。  相似文献   

13.
新闻自由与司法公正都是民主与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必须意识到舆论监督权的过度扩张,往往形成民众的激情与压力,影响到独立、理性的司法裁判和司法公正。如何权衡两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主题。在借鉴国际规则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法与传媒的现状,新闻法治应是当前化解传媒与司法困境的可选择之路。  相似文献   

14.
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需要政策与法律的协调并用;疫情防控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多种法律制度的综合调整,其中经济法的作用尤为重要。运用经济法的“两个失灵”理论、风险理论、信息理论和价值理论,有助于解析疫情的成因及其预防,明晰疫情防控的必要性、重要路径和价值引领,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应对;疫情防控需要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的大量运用,应将重要的发展理念和法治理念贯穿其中,从而形成“依法治疫”的制度体系。基于“以人为本”的“依法治疫”,有助于防止疫情的暴发和扩散,减少公共卫生危机的发生及其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害,从而能够在保障公众生命健康的前提下,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在为人类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科技风险.在风险社会中完善的科技法律责任对科技社会法律治理、科技法律体系化建设、传统法律责任体系突破、科技强国建设以及科学技术标准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现有主要科技基本法律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现行科技法律责任体现为三大传统法律责任的综合,且其中行政法律责任占据主导地位.风险社会,行政法律责任主导的科技法律责任制度并不足以有效应对科学技术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科技风险,致使无法实现科技活动的有效法律治理.为此,建议转变传统的行政法规制的科技立法理念,引入私法自治理念,加强科研人员权利保障.与此同时,为全面促进科学技术活动中的科技法律责任制度建设,建议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以及成果应用等各个阶段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化和专利许可的控制策略,以对风险社会中的科技法律责任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实现科技法所具有的调整科技活动的根本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理论早已突破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对立"的传统范式,实现了重大发展并对当代法治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西方的经验和逻辑,也展现了对人类现代性命运和前途的深层关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同样展现了国家与社会分离的现实进程,这说明市民社会理论可以用于中国的分析,培育和构建中国市民社会也是可能和必要的.法治的历史发展和当代变革表明,市民社会是法治得以生成和运行的必要社会土壤,依法治国进程中法治"表面化"倾向的根本症结就在于忽略了这一土壤,因此,必须把市民社会的培育和构建确立为中国法治进路的根本面向和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17.
侵权行为之债及其立法路径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明锁 《中国法学》2007,36(4):13-22
侵权行为之债的路径为罗马法所开辟,该路径为多数国家的立法所接受。侵权行为之债有其独特性,发挥着缓解、调整和保护复杂社会关系的价值功用。债在我国有其存在的社会法律和思想文化基础,侵权行为之债的路基宽广厚实、安全可靠、科学合理,并可不断拓展和加载新的容量,有利于中国民法法典化。侵权行为之债的路径不是赔偿损失的狭路窄道,而是坚实广阔的光明大道,可以承载侵权行为的一般规则和条件、各类侵权行为及责任方式、一般侵权行为类型和特殊侵权行为类型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views expressed by UK forensic science users and providers during the Centre for Forensic Investigation's 1 day conference 'The Future of Forensic and Crime Scene Science' and is set in the context of the changing national agenda and likely advances in current and future technology. It begins by examining the success of the Home Office DNA Expansion Programme and future demands of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highlighting the changing use of forensic science both at the crime scene and within the forensic process itself. In particular, the use of forensic science at the early stages of an investigation to provide intelligence and support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is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need to adopt a partnership approach to tackling crime and its causes. Key system and technological drivers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and change are identified and the likely timescales and implications of their introduction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Home Office plans to build on the success of the DNA Expansion Programm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roposed Home Office Forensic Integration Strategy, are explored and the paper concludes by highlighting the benefits, implications and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changing and developing use of forensic science.  相似文献   

19.
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依法防控”的战略部署,并强调指出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依法防控”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坚持“依法防控”,应从国家、社会、公众三个层面进行思考,将顶层设计与法治实践完美结合,切实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相似文献   

20.
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爱丽  刘娟 《河北法学》2004,22(8):136-13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随着我国立法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民主法制观念的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问题已日趋深入人心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行政执法的监督制约机制方面均有待加强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