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壮族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信仰、规范等现代价值.继承和发扬壮族传统道德在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能够为壮族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创设了有益的心理环境以及对于提高当代壮族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增强壮族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图腾崇拜作为一种表象,是原始氏族的神秘标记。壮族图腾以其多样性、混沌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对壮族社会生活产生着巨大影响。以往人们常通过对壮族图腾崇拜的研究来推断壮族的族源、勾画壮族的氏族生活史。在今天,壮族图腾崇拜仍然蕴涵着独特的价值。由壮族图腾崇拜沉积下来的认同意识,不仅在发展壮族的民族经济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也是维系壮族民族团结和社会道德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陈玉冲  黄东桂 《前沿》2009,(9):96-99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规范,壮族习惯法在壮族社会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壮族人民伦理思想的丰富体现。这些闪烁着浓厚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壮族习惯法对于维护壮民族的共同利益,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起过重大作用。认真解读和广泛弘扬壮族习惯法中伦理文化的时代新意,对推动当前伦理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尤明慧 《前沿》2011,(13):160-163
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是在比较中显现的,壮族与鄂伦春族由于所处地域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模式,通过对他们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普遍性内容,即主要涉及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内涵的分析,揭示壮族与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具有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意识和心理品质的普遍意义的现代价值,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显示出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这对于建构适合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当代社会人文素质的养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和文化保证。  相似文献   

5.
壮族是一个有着深厚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是壮族先民在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壮族人民创造了稻作文化;他们创造了都老制度,使民族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他们还创造了歌咏文化,使人们在劳作之余能够身心愉悦,永远都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在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中,壮族人民利用这些凝聚民族智慧的传统文化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壮族传统文化不断受到侵蚀,如何将当代教育和壮族传统教育相衔接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此试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壮族传统习惯法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是壮族社会成员共同意志和利益的反映 ,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壮族传统习惯法在维护民族利益 ,调整社会秩序 ,调整婚姻关系 ,保障民族繁衍 ,规范生产活动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社会发展 ,传承民族文化 ,起着积极作用 ,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陈鸿 《传承》2013,(4):110-11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个民族中,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云南壮族与傣族同是世居的土著民族,通过对壮族与傣族之间相互关系演变情况的分析,探讨少数民族之间关系演变的实质,可以深化对当代民族关系的认识,促进多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8.
陈鸿 《传承》2013,(6):110-11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个民族中,相互关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云南壮族与傣族同是世居的土著民族,通过对壮族与傣族之间相互关系演变情况的分析,探讨少数民族之间关系演变的实质,可以深化对当代民族关系的认识,促进多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表现为应试教育和道德教育相背离、道德至善的失落、网络空间的道德失范等。其原因是道德教育与道德需求的脱节、认知多元化导致传统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等。为此,应从理论与实践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元稳 《传承》2007,(8):102-103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创造了独特的习惯法文化,习惯法对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壮族习惯法正从传统向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刘志坚 《求索》2005,(8):109-111
当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道德教育内容的确定、道德教育方式的定位和道德教育效果评价的选择三道难题,这三道难题使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陷入了困境。困境的突破口在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自由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行抉择道德行为,并勇于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后果。道德自由教育的理念符合道德本质的要求、时代背景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虎 《前沿》2010,(11):135-138
拟亲属关系是亲属关系的扩展形式,其普遍存在于壮族民间社会中,并具有多种存在形式,如老同、干亲和“帮”等。这些拟亲属关系在壮族人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包括整合社区、规范行为、教化人群及抚育儿童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在五个主要方面影响着壮族民间文化变迁:城市性使进城农民失去了民间文化活动的环境条件,民间文化实践减少;城市亚文化整合了进城农民,壮族民间文化逐渐丧失其社会基础;频繁的流动过程,强化了壮族农民摆脱传统的心理倾向,民间文化在农村难以恢复;城市文化向农村的传播,压缩了壮族民间文化的存在空间;城市化过程中壮族民间文化的职业化、半职业化以及民间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结合在推动壮族民间文化创新的同时,也加速了壮族民间文化体系的解体。  相似文献   

14.
黄桂秋 《桂海论丛》2006,22(5):84-87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构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培育土壤,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文化建设包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标志,追求和谐有序是布洛陀文化的精髓。壮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产类型、民族历史遭遇以及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壮族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从抢救保护研究开发的角度打造布洛陀文化,为构建壮族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前壮族刑事习惯法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壮族历史法律文化的长河中,壮族刑事习惯法是壮族习惯法的重要内容,曾经是国家刑事制定法的重要补充。新中国成立之前,在壮族聚居区,壮族刑事习惯法长期以来是调控、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的习惯法,其财产刑的广泛适用,寻求与国家刑事制定法的结合,在今天仍然对处理民族刑事习惯法与国家刑事制定法的关系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覃素香 《传承》2010,(9):166-167
校园文化管理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是各学校组织机构赢取外部竞争的一张王牌。广西壮族聚集地区尤其是能够凸显自己民族主体性的桂西南、桂西北地区要想在初等教育校园文化管理中凸显特色,必须走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路线。全力打造壮族自然生态唯美的物质文化、营造壮族人文和谐的精神文化以及建立弘扬壮族文化特色的制度文化,从而实现该地区初等教育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高校大学生群体多为90后甚至95后,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受时代影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道德规范与德育方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管理在现代教育管理中处于重要地位,它是各学校组织机构赢取外部竞争的一张王牌.广西壮族聚集地区尤其是能够凸显自己民族主体性的桂西南、桂西北地区要想在初等教育校园文化管理中凸显特色,必须走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校园文化路线.全力打造壮族自然生态唯美的物质文化、营造壮族人文和谐的精神文化以及建立弘扬壮族文化特色的制度文化,从而实现该地区初等教育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壮族歌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是壮族的独特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从歌圩发展的历程来看,歌圩经历了乐神祈福和依歌择配两个重要的阶段。在现代化背景下,歌圩的功能呈现出多样化,具有整合壮族社会的作用,对于构建壮族社会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壮族传统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俸代瑜 《桂海论丛》2006,22(6):17-20
壮族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和谐”理念,这是壮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潜在优势资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此种资源的所在和价值,进而利用其为广西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