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应用提纯的雏鹅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抗原制备抗原诊断膜,建立了IgG的金颗粒标记、抗原抗体反应同步试验的斑点免疫金染色(DotIGS)检测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NGVE,暂定)抗体的方法,只需30~40min即可判断结果;与本动物抗GPV,DPV,NDV,IBV,ILTV,MDV,IBDV,EDSV及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对兔抗NGVEV的IgG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0g/mL。雏鹅感染NGVEV强毒后第3d、成年鹅接种NGVEVCN40弱毒疫苗后第3d即可检测到相应抗体。对重庆市和四川省10个县(市)的617份成年鹅血清进行检测,结果NGVE的血清阳性率为30.44%~36.84%。该法适用于雏鹅感染的早期诊断、成年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等。  相似文献   

2.
用建立的斑点免疫金银染色(DotIGSS)法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抗原,确定兔抗IBV血清工作浓度为1∶400,SPA胶体金探针的工作浓度为1∶80,该法对纯化IBV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0.4314ng/点。用DotIGSS与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同时检测15只人工感染IBV鸡的气管、肺、肾病料,IBV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对32份疑似IBV感染鸡病料检测,IB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5%和31.0%,阳性符合率为93.3%(P>0.05)。  相似文献   

3.
用猪水泡病病毒(SVDV)抗独特型抗体(Ab_2)2B_6─Ab_2和4H_9─Ab_2分别免疫BALB/c小鼠,制备SVDV抗─Ab_2(Ab_3),通过ELISA、正向间接血凝试验(PHA)、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和细胞中和试验结果表明,Ab_3为特异性的抗SVDV中和抗体。提示SVDVAb_2能模拟SVDV抗原的中和表位,在实验动物中具有类似SVDV的免疫原性。SVDVAb_2抑制ELISA结果表明,SVDVAb_2可作为一种生物探针,检测猪血清中抗SVDV抗体。  相似文献   

4.
用IBD-ELISA快速诊断盒对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及IBD阳性血清,IBDV阴性法氏囊及IBD阴性血清和IB,ILT,ESD-76,REO,ND,MD等6种鸡传染病的抗原及阳性血清检测,只有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及阳性血清呈阳性反应,证明快速诊断盒对IBDV法氏囊囊毒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测是特异的,与其它6种传染病的抗原和抗体无交叉反应。与AGP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检测IBDV阳性法氏囊囊毒时,快速诊断盒的敏感性比AGP的敏感性高32倍;检测IBD阳性血清及蛋黄抗体液时,前者的敏感性比后者高2~10倍。快速诊断盒的保存期可达24个月以上。通过在12个省(市、区)有关单位试用,证明IBD-ELISA快速诊断盒具有快速、简便、特异、灵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应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单克隆抗体(IBDV-McAb)致敏的聚苯乙稀胶乳,建立了检测IBDV抗原和抗体的胶乳凝集(LPA)和胶乳凝集抑制(LPAI)试验。LPA可检测出6mg/L的IBDV蛋白。比较了LPA、直接萤光抗体试验(DFA)和琼脂扩散沉淀试验(AGP)三种方法检测IBDV抗原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相关性,明确了LPA和DFA的检出率高于AGP,LPA和DFA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6%。  相似文献   

6.
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四川五省(区)部分地区的黄牛群、牦牛群采集血清,用细胞中和试验检测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抗体,结果黄牛群BVD/MD阳性检出率为46.15%,其中宁夏黄牛群的感染率最高(55.95%),其次为甘肃(41.48%)和陕西(40.60%);牦牛群BVD/MD的阳性检出率为30.08%,其中四川牦牛群感染率最高(38.46%),其次为甘肃(29.41%)和青海(28.00%)。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兔抗鸡IgG检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抗体的间接ELISA法,其抗原包被浓度为4mg/L,待检血清与酶结合物的最佳稀释度各为180,酶结合物、抗原抗体的作用时间分别为60min,30min,封闭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1%和60min,OD值大于0.287的判为阳性。用此法检测经IBV灭活苗免疫鸡所产蛋孵出的雏鸡的母源抗体,OD值的P/N值为6.0,15d后降至2.0以下。检测11日龄经IBVH120弱毒苗免疫雏鸡的抗体,其P/N值于免疫后第18d达峰值(3.7)。调查的54群发病鸡,其抗体阳性率为100%,P/N值为4.0~7.5  相似文献   

8.
将北京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分离株BJ2 和BJ4 的ORF 7 及部分3’端非编码区( UTR) 的RTPCR 扩增产物克隆连接于p GEMTeasy 质粒载体上,重组质粒经EcoR Ⅰ酶切鉴定后进行了双链测序。测定的基因序列与欧美标准毒株已知序列比较发现,BJ2 和BJ4 株与美洲VR2332 株非常接近,在其长度为555 bp 的cDNA 序列中,仅与VR2332 株分别相差1 和2 个核苷酸,其中ORF 7 的核苷酸序列与VR2332 株同源性分别高达100 % 和99 .46 % ,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VR2332 株同源性分别为100 % 和99 .25 % ,3’UTR 则完全相同;而与欧洲LV 株则有明显差异,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68 .00 % 和67 .00 % ,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有65 .00 % 和64 .00 % ,且BJ2 和BJ4 株与LV 株相比缺失了KKSTAPM 和ASQG 两段氨基酸序列,而3’UTR 则比LV 株多出38 nt 的一段特征性核苷酸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J2 和BJ4 株属于同一基因型,且具有VR2332 株的基因特点  相似文献   

9.
乳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分离毒的鉴定陈茂盛寇改霞蒋宏伟吴双民(西安动植物检疫局710068)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是危害养牛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于80年代初从进口牛中首次检出BVD/MD,接着又从西藏牦牛和东北黄牛流产胎儿中分离到BV...  相似文献   

10.
用猪水泡病病毒(SVDV)中和单抗(Ab_1)2B_6和4H_9免疫家兔,制备出SVDV兔抗独特型抗体(Ab_2),经亲和层析纯化,用ELISA鉴定性质。结果表明,所制各的Ab_2能竞争抑制Ab_1与SVDV抗原结合,同时,Ab_2与Ab_1的结合可被病毒抗原阻断,表明所制备的Ab_2具有SVDV抗原内影像关系。  相似文献   

11.
牛新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调查我国牛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应用新孢子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IAT)分别检测了来自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的262份乳牛、10份肉牛和40份水牛血清。结果显示,乳牛新孢子虫的抗体阳性率为17.2%,弓形虫的抗体阳性率为2.3%,没有检测到既有新孢子虫抗体又有弓形虫抗体的乳牛血清。各牛场所检乳牛血清的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在0~34.4%之间。在水牛和肉牛血清中未检测到新孢子虫抗体和弓形虫抗体。流产乳牛血清的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20.2%,未流产乳牛为16.1%,其中血清抗体阳性乳牛主要在妊娠中晚期流产。各个年龄段乳牛血清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妊娠胎次的乳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确认新孢子虫病在国内大部分牛场存在。  相似文献   

12.
1997~1998年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四川等8省(区)部分地区采集肉用牛、肉役兼用黄牛及牦牛血清样品642份,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衣原体抗体.结果肉用牛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2.6%(13.6%~72.7%);牦牛为18.7%(10.0%~25.6%);肉役兼用黄牛为15.2%(9.5%~16.8%).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试验(IF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等4种免疫方法诊断水牛、黄牛和猪的住肉孢子虫病,检出率分别为77.6%(其中水牛为93.4%,黄牛为65.9%),96.1%(其中猪为59.2%,小牛及青年牛为71.4%,成年牛为97.5%),97.5%和97.8%。其中应用IFA、Dot-ELISA诊断家畜住肉孢子虫病,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试验表明,免疫学诊断技术是当前对家畜住肉孢子虫病进行生前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京1 株血毒对2 日龄SPF 鸡攻毒,40 d 后剖杀取部分内脏组织,一部分做病理切片,发现有肿瘤细胞浸润者判定为阳性;另一部分组织利用TRAP ( Telom eric repeat am plification protocol) 法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发现有肿瘤细胞浸润的肾、肝、脾、神经、卵巢、精巢等组织细胞端粒酶活性非常高,且其阳性率与肿瘤细胞浸润的阳性率吻合。  相似文献   

15.
以日本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LHD-Sj23/pGEX、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及SEA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分离后得到的第一峰SEA1作为诊断抗原,应用ELISA检测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绵羊血清及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水牛血清。结果显示,三种抗原用于检测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绵羊血清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8.79%、98.15%、100%,阴性符合率均为100%;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水牛血清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80%、84%,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8.9%、93.3%、91.1%;三种抗原与伊氏锥虫病牛血清无交叉反应;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不同时间绵羊血清,发现感染6周后均被检出针对这三种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且SEA及SEA1在感染4周后即可检出特异性抗体。三种抗原的诊断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用牛肺巨噬细胞构建了cDNA基因文库的基础上,参照人和小白鼠CD14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方法成功地扩增出编码牛CD14的特异性DNA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牛CD14基因的核苷酸在相同区域内与人CD14的同源性为79%,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73%;而与小白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75%和71%。无论在核苷酸还是氨基酸水平上,牛CD14基因与人CD14的同源性都要高于与小白鼠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V2-Cap蛋白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建立了一种检测猪血清中PCV2中和抗体的阻断ELISA方法.用该方法与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对353份试验猪血清样品进行平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6.0%;该方法的敏感性为97.9%,特异性为92.4%,且与其他几种猪病毒参考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该阻断ELISA与血清中和试验的检测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97 0),其敏感性还优于血清中和试验.用阻断ELISA对PCV2灭活疫苗免疫与攻毒试验猪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第2周就能检测到PCV2中和抗体,4周后阳转率达100%.另外,用该方法对东北三省不同地区送检的703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阳性检出率为73.0%.表明,东北三省猪场中的PCV2感染率较高,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8.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LN01/08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辽宁省某牛场出现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症状的牛鼻拭子样品中分离出一株病毒,该病毒能在MDBK细胞上增殖,能产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典型性细胞病变。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PCR及病毒形态学观察鉴定,证明该分离毒株为IBRV,并被命名为IBRV-LN01/08。根据IBRV的保守区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鉴定引物,将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片段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IBRV K22株的同源性为99.9%。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6~9月龄IBRV抗体阴性黄牛人工感染IBRV-LN01/08株F3代细胞培养物后,试验动物出现持续体温升高,流鼻涕,鼻内黏膜有白色糜烂溃疡及结节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表明该毒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9.
乳牛流产胎儿中新孢子虫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血清学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流产胎牛体内新孢子虫的鉴定。取新孢子虫血清抗体阳性乳牛的流产胎牛的脑、心、肺、脾、肝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经HE染色观察到脑组织中存在类似于新孢子虫包囊样结构,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排除刚地弓形虫包囊的存在,确认该包囊为新孢子虫包囊。同时提取流产胎牛脑组织DNA,应用新孢子虫特异性引物Np6/Np21进行PCR扩增,扩增出的特异性目的条带的序列与新孢子虫标准株Nc-1的gene 5序列的一致性为98%。首次证实我国大陆流产胎牛脑组织中存在新孢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