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案例教学不等同于举例教学(略)二、案例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课前准备(略)三、教师要有民主开放意识,要善待教学活动中的意外,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马克思曾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教师要为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要求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书本、教师”挑战,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可以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在案例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出人意料,会遇到一些“意外”。对待“意外”,教师要做到“三不”,即“一不急于表态”。教师要鼓…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出现错误,这通常是师生的共同愿望。然而笔者认为,教学中有时错误并不可怕,我们大可不必谈“错”色变。相反,有时我们可能还需要一些“美丽的错误”走进课堂,让学生有机会接受“错”的洗礼,达到“改邪归正”。这种“错误”,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当地寓“错”于政治课堂教学,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呢?这里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以“错”攻“错”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时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是表面的、机械的,对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一得     
议论纷纷好讲法律常识,总免不了要举一些案例。举案例之后,学生往往要议论纷纷。有的教师遇到这议论纷纷,往往要加以制止,他们认为这样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这些教师没有看到:这议论纷纷,正是学生由具体的感知而进入思维、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矛盾的暴露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的表现。充分有效地结合这议论纷纷讲课,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这“议论纷纷”的制止,其实是用“灌”来取代学生的自我思维、自我认识过程,也是教学脱离  相似文献   

4.
教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直来直去、没有波澜起伏的教学,往往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教师把握住学生的认知心理,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适当地卖点“关子”,对教学将大有种益。一、传授新知识时可放意以错误的信息去归谬。对概念原理的掌握,对思想认识的接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发生偏差。此时,教师可循着学生思维误区的运动轨迹,讲授时放意走上岔道,看学生有无反应。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思维已被引向死胡同时才连呼上当,从而明白了教师的良苦用心而幡然省悟。如讲“改革”时,教师故意把“经济体制”与“经济制…  相似文献   

5.
问题教学与批判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问题教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问题教学”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问题教学包括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在问题教学过程中 ,通过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进行思维交锋及消解权威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  第一,打破传统的教师权威观,使学生敢于质疑。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他们崇拜教师,认为教师说的就是对的。这种对教师的仰视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说的全盘吸收,不敢质疑,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的教育方式应是平等的、民主的,由“传道型”改为“商讨型”,使学生感到你是他们的朋友。对于学生的质疑要鼓励,并予以重视,使学生敢于质疑。  第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于质疑。传统教学环境,过于强调秩序,课堂过于严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拘泥于书本…  相似文献   

7.
古人有言:“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出热烈、和谐的教学氛围,就能自娱娱人,产生教与学的双重效能。敲打学生心灵。教师整个教学过程,应直接指向学生的心灵空间,以新的情境和新的方法,引起学生的心灵震荡、促使学生时刻处于激趣与释疑的动态学习情境之中。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不断敲打,就能粹出学生闪亮的思维火花。留下思维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置问,给学生留下悬念,甚至布设层层思维障碍,使学生处于学习“徘愤”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渴望,进而循着教师点拨的思维通道,层层深入,学习感悟,领略到创造…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放飞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想象的天地,有利于学生发散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引导他们把分散的思维进行集中,感悟出道理,达到情感的内化和思想的升华。如在上《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这一课时,设计了“续写故事”这么一个教学环节:“小琴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回到了学校,后来,她……”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小琴今后的人生道路。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她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愤学习,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有的说她后来当了一名大律师,专门帮助那些跟…  相似文献   

9.
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在处理教学关系中,必然面临两个基本矛盾:一是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矛盾;二是教学对象与教师的矛盾。对这两个矛盾的处理得当与否,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我仅就处理教学内容与教师矛盾中的关键环节——“再消化”作一粗浅分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常见下列两种典型的教学情景:如果教师只知照本宣科,那么尽管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振振有词,学生却昏昏欲睡、兴味素然、气氛压抑;有的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思维自然融合,学生思维随着老师的思路步步前进,自然、协调、和谐、流畅、活跃,课堂气氛热烈,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 ,不同角色的教师形象对学生课堂心态产生不同的影响。国外学者通过究 ,概括了四种领导方式和可能导致的课堂心理后果。(如图所示)从上图不难发现 ,只有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才能营造民主气氛 ,让学生充满自信 ,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 ,作为教师 ,应及时转变观念 ,把自己由“权威”转为“教学相长” ,把培养“好孩子”、“听话的孩子”转变为培养具有开创意识的一代新人。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在宽松的、充满情趣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思考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一个问题 ,胜于…  相似文献   

11.
祝利民 《前沿》2013,(15):125-127
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当是充满趣味性和新鲜感,令学生思维活跃,心灵震撼的课.遗憾的是,有很多教师对这门课还在演着“一言堂”,唱着“独角戏”.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味知识的发现过程、理解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确立求索知识的正确态度和充满探索精神的阳光心态.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结合自己从教的经验和体会,着重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注意的几个方法问题.即应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有机统一;科学地把握教学步骤、重点和难点;概念的解析一定要深透;教学要适度拓展学生的视野面;巧妙地运用例子和案例辅助教学;教师要灵活地驾驭课堂.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常读错、写错、说错、算错、做错。由于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刻板式教学的影响,人们难于把“错误”看作是可以接受的信息,甚至惟恐避之不及。其实,只要我们学习和运用新课程理念,就不难看出“错误”背后的风景,认识“错误”本身的价值。一、善待学生出的“错误”“错误”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客观的,只要有认识,就会有错误。新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  相似文献   

13.
中学政治课教学要贯彻启发式的原则,这是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以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人才的大问题。而贯彻启发式原则,必须要求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难度。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从不知到知的认识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其中每一步都离不开学生头脑的积极思维。但这种积极思维,是建立在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兴趣的基础上的。而要激发这种兴趣,就务必使学生“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因为思维  相似文献   

14.
一、在主导角色上退一步,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对师生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权威诠释,也是教学过程中双主作用的一种界定。思想政治课是教育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一门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导渠道。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这门课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显著特征,即知识、能力、觉悟的高度统一。因此,它特别强调教与学的互动,特别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和自觉行为的养成。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因作用,以达到知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和课题实验中,总结出一种“六环节教学法”,即“提出问题一指示方法一自学指导一研讨精讲一作业改错一小结强化”。它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习的主导者,将教师的三种指导形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班指导)与学生的四种学习形式(独学、对学、群学和请教老师)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同时,它还以学生的个体学习为基础,充分运用一切教学条件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学情组织课堂全部教学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头脑,达到轻负担、高效益、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和反馈过程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的交互活动。这种信息交流一般要符合学生的情感习惯和思维定势,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然而,为了取得某种特殊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置学生正常的思维定势和理解意向于不顾,有意反其常而行之,这就是教学中的“反弹琵琶”。实践表明:恰当地运用“反弹琵琶”技巧,往往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新异感和吸引力,引发学生强烈的关注心和探究欲,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左倍的效果。下面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教学中运用“反弹琵琶”技巧的有益尝试,O便抛砖引玉。一、反“常…  相似文献   

17.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从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来看。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真正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的统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因此,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并指导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开启学生的思维,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使…  相似文献   

18.
情景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好方法。它是教学机智的一种灵活应用,借景抒情,借情发挥,运用得当,就会收到巧妙、和谐、出人意料的教育效果。有的教师教学质量很高,教学效果显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方法运用得体。下面,我就谈一谈情景教学。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我在给初一的学生讲“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这一内容。时值烈日炎炎,天气燥热,学生简直坐不住了。有的扇扇子,有的咒骂这鬼天气,有的向窗外张望。恰巧这时,马路上过来一位农民,正吃力地拉着一车青玉术…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过程。对课的评价不能仅看教师的表现如何,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学生的活动怎样。这一点人们早已形成共识,但问题是许多人把学生活动只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提问了多少学生、多少学生发言或参与讨论、这堂课的气氛怎样等。笔者认为,单纯地以此作为学生活动的评价标准,不仅割裂了学生活动的“量与质”、“形与神”的关系,甚至会造成教学的误导,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活动应包括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启发动”、“思维动”、“思想动”启发动,即…  相似文献   

20.
搞了多年的“教改研究”,往往是重视了对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却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学生是教育对象,又是教学过程的壬体,忽视对学生的研究,必然去使教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研究学生,苗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掌握他们的内心世界。都是“尖子生”,但真成因却各不相同,有的优在智力超群,目的优在勤于刻苦,努力上进,还有的代正方法后生、劳逸结合。同是“差生”,有的差在毅力,有的差在智力,有的差在学习态度上。所以,教师在教育教率实践中,要注重研究字生,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研究学生,苟利于7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