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2008年以来,我国地方债务迅猛发展,至2013年6月底,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已经达到10.58万亿,存在巨大的财政风险,甚至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导致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的法律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禁止地方政府发债导致了地方债务隐形化,二是政府担保制度的缺失加重了地方债务无序化,三是现行法律制度对中央、地方政府财权、事权的分配加速了地方债务规模扩大化。从立法角度对地方债务进行治理,防范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首先需要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严格限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银行贷款规模。然后要构建政府担保法律制度,使实践中大行其道的政府担保显性化、有序化。还必须规范“城投债”,适时推出“市政债”,建立地方债务的长效法律机制。最后要完善税收财政法律制度,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融资与负债问题是当前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地方政府融资和负债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拉动了区域GDP增长、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民计民生,但由于其自身经营收入及创利能力有限,债务的还款来源有限,导致地方政府偿债风险加剧。地方政府融资与债务风险防范有以下措施:一是构建安全的投融资平台;二是加强政府融资与负债的预警防范体系;三是借鉴国外经验,推动我国地方政府融资与负债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债务融资权是在规范的分税制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所应有的财权之一。当前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有其客观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但是,我国法律至今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为了满足必要的公共支出需要,近年来各地政府以各种名目“变通”举债,产生了诸多问题和蕴涵了诸多风险,这有其体制性、制度性的根源。为此,应当建立健全规范的地方债务融资体制,规范地方融资,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财政成为了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我国土地财政规模大、比例高,其形成不仅源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对等和地区之间、官员之间的竞争,究其质里,则是政府实现财政市场目标的行为投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也基于相同的逻辑生成,帮助实现了土地财政的本质——资本化,弥补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缺额。但是,土地的资本化提高了城市化成本,衍生出异质性,形成了空间与人口的矛盾,积累了凝结在城市中的金融、社会和道德风险,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风险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集中体现.这些债务已经对地方政府财政的正常运转产生重大冲击.要遏制这些债务的滋长,地方政府要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建立地方政府信息系统,从需求和供给两种途径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地方政府自信评估制度,建立私人债券保险制度,设立偿债准备金制度.通过以上制度以实现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结构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浅议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是目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有效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必须全面了解融资平台的现状、认真查找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具体办法为: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透明度,建立有效的债务风险防控体系,加强融资平台债务的制度建设,尽快建立并完善地方债券制度。  相似文献   

7.
当前,成都市财政收支不平衡矛盾加深、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下降、政府潜在债务风险压力加大等各种财政风险不停地积累并相互影响和传递,增大了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不确定性,所以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就要深化财政机制体制改革、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建立完善的财政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地方政府或有负债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但规模如果过大,地方财政与经济的稳定运行极有可能遭到损害。政府或有负债管理的目的并非简单地消灭或有负债,而是如何保持其适度规模,防范化解可能存在的财政风险,以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实现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地方政府在财力增长有限和法律框架的约束下,采用多种融资手段进行筹措建设基金,形成了事实性的地方政府债务,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积聚了财政风险,极有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地方政府采取的策略是,在理顺各级政府关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制;加强地方债务监管与预警机制,包括约束机制、信用评级、审批制度、预警系统;等等。  相似文献   

10.
地方公债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南萌 《理论前沿》2003,(24):36-37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举债行为,使得地方财政运行潜伏着严重的债务风险。本文从地方公债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辨证关系出发,指出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是规范地方政府发债融资,防范债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当然,要发挥地方公债的积极作用,需要对债务的监管体制、发债主体、债券种类、发行时间、债券利率等进行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城投债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一个特定概念,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城投债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变通"的融资形式,对经济的发展存在诸多效应。合理利用城投债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城投债规模的过度膨胀也会存在巨大违约风险。城投债规模扩大的直接原因在于地方财政收支的缺口,机制扭曲是更深层次原因,避免城投债风险需要有标本兼治之策。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WTO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均应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规则参与市场竞争。但目前地方政府财政高负债运行的状况不仅难以适应此新形势,有的就其自身运行也难以为继,加上美国“9.11”事件对全球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因此如何化解地方财政负债和风险,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和领导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财政风险和负债浅析 地方财政风险主要是指地方政府由于财政性负债过重,无法维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常运行,严重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而可能诱发不稳定的风险。它既包括已经发生和出现的事件和现象,亦包括尚未发生的可能和态势。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一是严重制约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主要指由于  相似文献   

13.
融资结构问题是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以数字出版产业的融资结构为例,分析了信息资源产业的政府融资、间接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风险融资等多方位融资结构,从数字出版业融资特征和问题出发,提出了优化我国信息资源产业融资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法律明确禁止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但是由于客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或直接或间接、或公开或隐蔽地举借了大量债务,债务风险也与日俱增,给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隐患。如何有效控制债务规模,化解债务风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因而从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剖析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而全面系统地提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法律规制的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的债务规模也开始急剧扩张,地方政府债务日益膨胀。各方面对由此引发的债务风险乃至可能出现的严重的系统性风险颇为关注。当前,我国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正处于拐点的状态,即介于风险与危机之间的位置,因而必须通过建立控制和预警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存量、政府和银行联合规避风险、拓宽地方融资市场渠道以及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综合治理路径来有效治理地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体制性财政风险的包税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问题严重,财政风险是我国理论界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包税制理论对体制性财政风险进行分析,认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包税额太高导致下级政府财政风险过度累积。  相似文献   

17.
地方财政风险是指地方财政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财政资金损失或正常支出困难,导致政府机器难以正常运转、政府基本功能严重失调的可能性。我国地方财政风险比较突出地存在,主要特点是债务总规模大、具有隐蔽性和可转移性、乡村债务无力偿还、或有负债严重影响地方财政安全等。其风险形成的原因复杂,给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害,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具有独特的生成机理和发展路径。地方政府举债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财政体制问题、"时差效应"、"财政幻觉"和"软预算约束"等促成了地方官员的"主动举债";为专项资金配套和由于公共产品关联性所导致的"不得不为之"的事情导致了"被动举债"。研究地方政府的"被动举债",有助于全面地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深层原因及其背后的逻辑。有效治理地方政府性债务,防止透支未来的资源,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并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创新的内涵式发展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应然要求"。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设置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的地方政府创新,但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创新存在不可持续的隐忧。文章以具有代表性的"优胜奖"获奖项目为窗口对地方政府创新进行透视,认为治理变革而非政治变革是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力源泉;政府职能的市场化、行为的法制化、决策的民主化、权利的多中心化是创新的主要途径;在地方政府创新过程中表现出普遍的公共性、全局性、政治性特点,但是非制度化特点十分突出;由于受结构性因素以及非结构性因素综合影响,地方政府创新在东、中、西部地区间和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财政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公共财政已成为未来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公共财政在我国的确立使得地方公共财政的建立也成为一种必要。地方政府要重视财政法规建设,以财政法规促进和保证地方公共财政的建立,强化财政监督和防范财政风险,建立并完善财政监督体系,掌握经济运行动态,经常分析风险因素情况,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