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按照我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自白”一词是指:“自己说明自己的意思”。笔者主张,应用“自白”一词来统一取代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所使用的“口供”、“供述”、“辩解”、“供词”四词,理由是: 一、采用“自白”一词,可以避免我国目前对“口供”与“供述”二者在内涵、外延上的法学争议和语言释义上的分歧。“自白”一词既可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头  相似文献   

2.
冀放 《中国司法》2012,(6):100-103
一 对于“民意”,《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民众的意愿”。在中国的语言文化中,“民”字被赋予了一种天然的正当性,凡是与“民”字连用的词,如“民生”、“民主”、“民权”、“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等似乎也一并“继承”了这种不言自明的正当性。对这一正当性的任何质疑都会被本能地抗拒和下意识地排斥。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起“河北版”的“佘祥林杀妻案”;幸运的是这位“佘祥林”由死刑改无期,又从无期获无罪,从而被媒体推为“疑罪从无”司法理念的“典范”和“标本”。这是一起从始至终都受到媒体关注的案件,所不同的是,这一“始”一“终”的报道内容却大相径庭,结果迥异。  相似文献   

4.
吕冰心 《法人》2006,(10):84-85
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合二为一的大好良机无疑是一场“豪门盛宴”。值此“豪门盛宴”之际,众商家该如何应对呢?我国目前的节假日为114天,几乎占到全年的1/3,而“五一”、“十一”黄金周所体现的市场购买力让人瞠目结舌,也让商家乐此不疲。现在,“十一”黄金周正悄然来临,而且将至的“黄金周”恰与中秋节重合。如果说,“十一”黄金周对商家来说是一场盛宴的话,“中秋节”和“国庆节”合二为一的大好良机无疑是一场“豪门盛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尽人皆知的历史事件 ,一般都认为“坑儒”就是活埋儒生。不少当代的学者也认为“坑”是活埋 ①,尤其是很多中国法制史的书籍、教材将“坑”作为秦代的一种刑罚制度 ,认为是一种将人活埋的酷刑 ②。但是仔细检视史籍记载 ,可以发现“坑”并非秦朝所独有 ,也很难说是一种刑罚 ,而且并不一定是指活埋杀人。一、“坑”并非刑罚从史籍中有关“坑”的记载来看 ,很难说“坑”是一种刑罚手段。“坑”不见于任何一个朝代的法律条文。绝大多数“坑”的事件都不经过任何的审判程序 ,所针对的对象也几乎全都是战俘或无辜的百姓。作…  相似文献   

6.
2005年2月1日,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作秀大王”起诉搜狐一案。这位“作秀大王”叫马献青,河南濮阳人。此前,他曾“秀”出过“卖屁股”、“征伴侣”、“卖孩子”、“大耳怪”等热门新闻。“作秀大王”状告搜狐,缘于他策划的一场“街头求助秀”: 前不久,为救助一位湖北的大肚女童,他搞了一系列别出心裁的“策划”,共筹捐款11万元。这场“街头求助秀”被媒体追踪报道后,也被网站转载。但搜狐网在转载时,因标题的一字之差,激怒了“作秀大王”。  相似文献   

7.
杨经录 《政法学刊》2006,23(2):100-103
确立“以人为本”为妥善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基本原则,首先对“以人为本”要从“名称式”的认识进入到“概念式”的理解;其次,对确立这一原则的理由要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高度;最后,切实的贯彻这一原则要从“抽象”转化为“具体”。  相似文献   

8.
2021年,法律政策研究工作将突出“一条主线”,抓牢“四个着重点”,抓住“四个着力点”,抓实“四个基本点”,服务保障“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全面协调充分发展。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突出“一条主线”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检察工作自身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积极创新做好各项法律政策研究工作。主动对标“十四五”规划宏伟蓝图,聚焦法律政策研究主责主业,更加充分发挥参谋助手、指导办案、推进改革的“智库”作用。  相似文献   

9.
商业领域犯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商业犯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一)商业犯罪的概念 英语中的“business crime”一词,目前在我国有译为“经济犯罪”的,同“economiccrime”;有译为“商业犯罪”,同“crime in business”。还有的将“commercial crime”译为“商业上的犯罪”。 目前在外国刑法中除了意大利刑法中使用过“商业犯罪”一词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刑法中很少使用“商业犯罪”。在意大利刑法中出现过“商业犯罪”的规定,如《各国刑法审编》中载的意大利刑法第八章“关于工、商经济之犯罪”第二节即为“有关商业之罪”,但该节并未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三句关于“诺”的古话。一句是“重然诺”,一句是“轻诺者寡信”,还有一句是“一诺千金”。“重然诺”中的“然诺”,就是别人希望你或请求你帮他做一件什么事时,你能够这样回答“:是,我答应你。”  相似文献   

11.
欧阳君山 《法人》2006,(11):30-31
监督不仅仅是“找麻烦”,“找问题”,“找别扭”,“过不去”,也是一种“关爱”,是一种“爱护”近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舆论认为,“廿年磨一剑”的《监督法》通过并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伊恩·P·瓦特在《小说的兴起》一书中谈到“original (独创性)”一词在18世纪的转义。从中世纪开始,“original”意指“从最初就已存在的”,至18 世纪,才转变为“无来源的、独立的、第一手的”。这种含义的转变是天翻地覆的,“从最初就已存在的”,强调“有来源”,与“无来源”之意截然相反。“novel(小说)”一词在18 世纪后期才广为使用,“novel”含有“新颖”之义,这也折射出人们对“求新”的独创性标准的认可。正因为18世纪之前的独创性标准重视“言出有据”,乔叟、弥尔顿、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或取材于历史,或取材于《圣经》。波斯纳在  相似文献   

13.
论广东街面“两抢一盗”犯罪的精确打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旌 《政法学刊》2007,24(1):47-50
严厉打击街面“两抢一盗”犯罪活动,是当前公安中心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提高侦查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两抢一盗”犯罪情报信息研判,精确获取街面“两抢一盗”犯罪证据,实施精确打击,是“专项整治”遏制“两抢一盗”犯罪的需要,是提高办案质量和对犯罪人员的打击处理率的重要保证,是公安机关打击街面“两抢一盗”犯罪这场战役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当前加强街面“两抢一盗”犯罪案件侦查工作问题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不宜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权法草案(第六次审议稿)第四十九条规定:“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按照现代汉语词典,“资源”的含义是“天然来源”。“野生动物资源”一语似有两种解释:其一,解释为“野生动物”的“天然来源”;其二,解释为作为“一种资源”的“野生动物”。解释为“野生动物”的“天然来源”,显然不通。只能采第二种解释,即作为“一种资源”的“野生动物”。显而易见,本条所谓  相似文献   

15.
周艳 《江淮法治》2009,(19):54-55
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家长、学校、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去年,我们学校就将“代管家长”这一制度写入教学计划,特别规定:班主任为“留守儿童”的代管责任人,教师和“留守儿童”结对,义务“代管”;学校每周末进行一次检查或抽查;对表现突出的“代管家长”进行表彰,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儿童”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16.
老槐 《检察风云》2006,(8):62-64
因为一段“孽情”,她生下的儿子拥有两个“爸爸”。一个“穷爸爸”,一个“富爸爸”。如今,孩子已6岁读学前班了,“穷爸爸”的家人仍然寸步不离地看护着,防止再次被“富爸爸”偷走。此前,“富爸爸”为了让儿子回到身旁,不惜违法“绑架”孩子,乃至在法庭上展开一场“亲子”争夺战,后来,他还开出了50万元巨额补偿金,遭到了“穷爸爸”的拒绝。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法治”意味着“多数人之治”(民主),“人治”则意味着“少数人之治”。但在我国古代的“法治”观念里并无此义。却认为法为道之用,因而在法治国家里执政者就是“执道者”。所以只有知道、行道者的“君子”才能承担这一神圣任务。而“君子”在社会里却是少数。所以,“法治国家”并不意味着“多数人之治”,而是“君子之治”。这一“法治”怎么评价?想就此谈点浅见,并与西方的“法治”观念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8.
以前有关“依法收贷案”的研究文章都认为这里的“法”就是“现行国家法”,但对此案细致分析发现并非如此,而是“王法”即中国传统法。中国国家法自古至今有一种严重的国家主义倾向(而今表现为一种现代化倾向),缺乏一种现代法律所需要的人本主义精神因素,因此,国家法只得到了国家外部力量的推动,缺乏内部力量的驱动,其社会化动力不足。其社会化程度远低于中国传统的“法”与“德”,最终被“王法”置换,为中国传统的“德”所打败。  相似文献   

19.
“德”不仅是统治国家的一种方针,而且还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资格、品质。在周朝,“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德”成了联系“天”和人间的重要枢纽。孔子的“仁者爱人”和孟子的“仁政”学说,进一步继承了周公“重德”、“明德慎罚”的思想。 一、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孟子的“仁政” 孔子从“礼治”出发,不遗余力地进行道德说教,提倡“仁者爱人”,要求“克己复礼”。他反对苛政,认为“苛政猛如虎”;反对人殉,认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主张“敛从其薄”、“使民以时”、“使民如承大祭”、“博施于民”等,体现了仁者“爱人”的爱民思  相似文献   

20.
“保护责任”这一新术语,用以说明一个国家的主权不仅是对其人民的一种“权力”,更是一种保护其本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责任”。这是对传统的“主权”概念的发展。“保护责任”的出现与国际人权法发展和“人道干涉”引起的争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保护责任”是一个新事物,而“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又是国际法的基石,因此关于“保护责任”的规则还在发展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