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悦 《传承》2011,(26):38-39,41
目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此后曾经历了三次高潮。在全党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遇到了两大特殊问题——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是统一的,统一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3.
张悦 《传承》2011,(10):38-39,41
目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虽然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的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种类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的基础上 ,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质 ,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指出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确立为一级学科后,学术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探索的主要问题包括建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面临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对象、方向和内容、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征、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等等.这些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面临两方面的紧迫问题:一方面是进一步有效地大众化问题,目的是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改善这门课在大学教育中的教学效果问题,目的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的引导功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需要从各方面发掘有效的方法,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正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环节,所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条件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条件,表现为从实践中提出理论创新的主题或问题,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的自我批判;社会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社会条件,通过政治文明建设营造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社会环境;理论家队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条件,应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8.
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条基本的进路:以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代表的东方马克思主义进路;肇始于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路。作为实践的理论和理论的实践,东西方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是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分化和发展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王宇 《理论月刊》2012,(6):24-26
在跨学科思维的框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品牌战略开发理论相结合就会产生关于理论品牌建设的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品牌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又具有表象性、差异化、关联性、情感性等品牌自身的属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牌价值与品牌功能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品牌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的契合体现为存在形式契合、存在方式契合、实践取向契合、传播规律契合、价值体系契合、社会目标契合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学习、运用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必须以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意为前提。然而在现实理论工作中,常常出现误解错解甚至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象,需要澄清是非。  相似文献   

11.
刘娟  陈淑琼 《前沿》2013,(10):60-6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是对人类的特殊群体———农民的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基础,是源于两者皆以"人"为其研究对象的内在逻辑性。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即是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实践的过程,其中内含了有序推进的几个重要环节,即由马克思主义过渡到相应的实践观念建构,再到具体实践活动的展开,最后终结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想客体的现实创建。如果仅从这一过程的理论形态演进来说,就是将作为理论观念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念。作为实践观念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其鲜明的实践指向性、价值选择性和现实超越性等理论特质而区别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必须首先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文化概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由一系列观点组成的理论系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文化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张晓明 《传承》2010,(30):34-35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方法观认为我们谈方法时,一定要针对问题谈方法,一定要注意理论与方法的辩证关系,一定要追问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观的背后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要从方法与信仰的辩证关系中看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理性的信仰,而不是迷信和盲信。  相似文献   

15.
西方马克思主义异于苏联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姿态、其自身的概念混乱和纷繁复杂的流派以及长久以来仍产生影响的"一线单传"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观,使得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所见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通史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类的著作或教材中,处于边缘化、外在化、浅表化的理论地位。如何评价和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如何总结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尚无整体性和共识性的认识。只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的文本作具体、细致、扎实的文本解读和整体把握,反思当前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写作体例,才有可能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王向阳 《前沿》2004,35(3):28-3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并最后解放自己的锐利武器。所以 ,有人认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典理论 ,是不能有任何变更的理论 ,“两个凡是”的理论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然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 ,而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离开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实践 ,就不能对革命实践进行有效的指导 ,就必然成为教条。所以 ,只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变化 ,才能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南 ,由于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 ,马克思主义就需要与时俱进的发展变化 ,马克思主义发展变化的历史 ,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也只有承认这一点 ,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是“批判”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发展”的理论、“和谐”的理论和“人本”的理论。与这些理论本质相联系,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即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中国化,实现了三次重大的理论飞跃。第一次飞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道路,第二次飞跃形成了社会主义本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次飞跃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8.
冯皓 《人民论坛》2012,(36):218-2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紧密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理论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实践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梁;具体施行中,要坚持思想与事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创新性文化环境,提高创新主体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9.
季明 《理论月刊》2002,(1):19-21,3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结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发展马 克思主义的必然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永恒的命题这四个方面来阐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 论品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创新精神的成果,其理论内容洋溢着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是创新思维,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灵魂和生命,也是其产生发展的动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坚持理论创新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