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万悦容 《人民论坛》2011,(12):58-59
自泰国改制至他信执政,泰国非政府组织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这五个阶段的非政府组织因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分别呈现出"救济式""、自助式"、"政治参与式"、"安抚式"、"多功能式"以及"网络式"等特点。这些特点是源自国际、威权以及公众社会的三股驱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公共管理理论研究:概念、视角与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共管理是由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所组成的管理体系,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它包括以政府为本位的政府管理和以社会为本位的社会治理(包括政府治理)两个阶段的内容,以及大致由政府管理的集权化、政府管理的民主化、政府管理的社会化和社会治理的自主化、社会治理的多中心等五个不同的模式组成。  相似文献   

3.
非政府组织对农村发展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芳 《前沿》2004,(9):57-59
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民众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的意识的不断提高 ,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以及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已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尤其是对于中国农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红显 《理论月刊》2012,(9):111-115
作为有效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第三方力量,非政府组织参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独特优势.但由于现行法规和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本身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使得非政府组织在参与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面临一些困境.应进一步完善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制度构建和内外环境,推动非政府组织同政府和民众的良性互动,引导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中来.  相似文献   

5.
韩国市民团体的分类及与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公共管理的主要主体之一。韩国的非政府组织又称之为市民团体。 2 0世纪 80年代后 ,随着政治的民主化和经济的发展 ,韩国市民团体得到了迅速发展。韩国的市民团体与其他国家的非政府组织有着不同之处。本文探讨韩国市民团体的特点、发展过程、分类、与政府的关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兴波 《传承》2007,(5):82-83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西方比较有很大的不同,呈现出自身的特点,这些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理念、与政府的关系、内部管理因素、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同时,也在某些方面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这就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加强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战略改革,促使非政府组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组织与社会的碰撞:中国非政府组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楠  郑保章 《前沿》2004,(12):88-91
本文从组织理论与社会条件两个方面入手 ,分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产生的原因、组织特征与组织内外部环境 ,指出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不足与发展前景 ,强调了中国非政府的组织性与社会性。  相似文献   

8.
彭铭刚 《求索》2012,(9):208-210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路径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探析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特征、结构以及发展状态。在"国家-社会"二元论的影响下,市民社会论和法团主义论都隐含着国家与社会"零和博弈"的色彩,不利于深刻了解国家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国家-社会"互动论则把"国家"和"社会"在不同维度进行分解,将国家嵌入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嵌入国家的部分进行动态的分析,有利于探析非政府组织嵌入于国家与社会中的结构、组织方式、角色策略以及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孔令刚 《传承》2009,(2):130-131
非政府组织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由于社会观念的落后、社会制度的不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自身的不成熟性以及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一直不能满足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存在着大量的"志愿失灵"现象。  相似文献   

10.
非政府组织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这种组织形态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中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保护环境、推进职业教育、帮扶弱势群体、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服务民生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和谐统战与促进社会和谐的视角出发,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非政府组织与民主党派的契合点、非政府组织目前发展的困境和问题进行了论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市场经济的繁荣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中产阶段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互动关系来看,印度中产阶级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促进印度逐步向市民社会过渡,有利于印度的政治稳定和更好地迎战全球化。  相似文献   

12.
肖游 《人权》2006,5(2):F0003-F0003
3月17日,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下称中促会)与联合国经社事务部非政府组织处在北京联合召开“千年发展目标论坛暨联合国非政府组织非正式区域网络/亚太区域网络启动会议“。联合国经社事务部非政府组织处处长哈妮法·梅佐伊博士,中国人权研究会等中促会成员组织、菲律宾亚洲土地改革和乡村发展民间组织联盟、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日本和平之舟、巴基斯坦妇女政治学院、全印度妇女教育基金协会、泰国国家妇女院等33个组织的代表共40余人与会。中促会会长张志军在开幕式上致辞,联合国经社事务部非政府组织处处长哈妮法作了题为《联合国改革中加强同非政府组织伙伴关系》的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13.
非政府组织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之一,但是由于社会观念的落后、社会制度的不完善、我国非政府组织自身的不成熟性以及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一直不能满足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存在着大量的"志愿失灵"现象.  相似文献   

14.
余震 《观察与思考》2001,(12):43-44
<正> 非政府组织的英文全称为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NGO),最早在40年代末提出,当时用来指那些非政府的和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的社会组织。在这时期中,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往往局限于一些慈善机构和公益性组织。在这一阶段过后,非政府组织的含义逐渐广泛开来,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用以描述当时出现的一系列民间组织运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非政府组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乡村社会重要的建设力量,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一支生力军。总的来看,农村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形式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控制冲突、化解矛盾、平衡各方的利益,通过协商对话达成一致,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不过,由于乡村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农村非政府组织尚不成熟以及农村非政府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关系仍未理顺等原因,农村非政府组织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还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刘坤 《前沿》2009,(3):24-27
治理理论强调政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共治,非政府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组织载体。非政府组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体系的当然构成,因着保护主客体双方特点的契合而在保护中显示着独特的优越性。善治理念要求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公民个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并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体系内部各主体之间正和博弈模型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文化机构为主,其他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为辅,其中社会组织基本是以非政府组织的形式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是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主要生产者,在我国目前这一组织群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是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补充,是公共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在发生静悄悄的"社团革命",非政府组织发展迅猛,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议题形成.本文从"发展过程"视角,以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为例,首次将中国社团革命进程分为四个基本发展阶段,描述不同阶段政府与慈善组织关系模式的基本特征,旨在为转型期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理论分析框架,为慈善组织未来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李燕 《青年论坛》2003,(4):48-49
国际性青年非政府组织 ,是指当今积极活跃在世界各国各领域的非政府、非赢利的跨国组织。这些组织藉其独特性质和特有的优势 ,在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引起世界关注。本文将从国际青年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性质和特点入手 ,探索国际性青年非政府组织对我国青年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日益发展壮大,并且对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都产生极大的影响,但由于起步晚、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致使其存在诸多问题。对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以及管理进行分析,总结其发展经验,分析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能够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