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荣 《亚非纵横》2005,(4):71-75
2005年4月7日,在历经大选后两个多月的内部激烈斗争后,库尔德人贾拉尔·塔拉巴尼当选为伊拉克总统,与什叶派代表易卜拉欣·贾法里和逊尼派代表哈杰姆·哈桑尼组成了伊拉克过渡政府的“三驾马车”。由库尔德人出任总统,这在伊拉克历史上尚属首次。因此,塔拉巴尼其人及其内外政策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总理易卜拉欣·贾法里率领庞大代表团于2005年7月17日开始访问伊朗,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以来,伊拉克访问伊朗的最高级别官员,也是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首位伊拉克总理访问德黑兰。以上事实表明中东历史上一对敌对力量,今日握手言和,显示出伊拉克新政府在复兴党倒台以后,迥然不同的外交风格转型和国家政策重塑。  相似文献   

3.
经过大选后两个多月的内部协商,2005年4月7日,伊拉克过渡政府的主要人物正式确定。分别代表伊拉克三大势力———库尔德族人、逊尼派和什叶派的贾拉尔·塔拉巴尼、哈杰姆·哈桑尼和易卜拉欣·贾法里成为巴格达政坛上的“新三驾马车”。一、总统贾拉尔·塔拉巴尼(一)塔拉巴尼其人。塔拉巴尼现年71岁,逊尼派穆斯林、库尔德人,1934年生于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凯·辛加克,是伊拉克“库尔德爱国联盟”(库尔德北部地区两个重要政党之一)的缔造者和总书记,终生致力于库尔德解放运动。1946年,12岁的塔拉巴尼就秘密组织库尔德学生联盟,后加入“库尔…  相似文献   

4.
今年 3月 8日 ,伊拉克临时宪法终于出台。其文本规定 ,美英联军将在 6月30日向伊拉克移交政权 ,结束联军的军事占领。临时宪法正式规定联邦制为伊拉克国家的政治制度 ,总统分别为一正二副 ,司法独立等。目前 ,关于宪法的一些条款尚存在重大争议 ,各派分歧难以弥合 ,如由谁出任总统、三省否决条款、联邦制模式、世俗政权与神权的争执等问题。美国在起草临时宪法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临时宪法的实施前景仍会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严冰 《亚非纵横》2007,(5):8-11
去年9月19日泰国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他信政府,建立以政变领袖颂提为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以临时总理素拉育为首的过渡政府,人们曾认为这将结束因反他信运动造成的国内政局长期动荡,军方也承诺将尽快“还政于民”。但在此后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泰国局势并未稳定,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因此,临时政府加快了制定新宪法、举行全国大选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移交主权后的伊拉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 2 8日 ,美国领导下的联军当局向伊拉克提前移交主权 ,但伊拉克并未收回完整主权 ,联军的军事占领也没有结束。伊临时过渡政府对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只享有发言权 ,无否决权 ,联军享有治外法权。伊政治结构三分天下 ,什叶派占据了主要权力 ,逊尼派得到了名誉权。联合国第 1 5 4 6号决议授权美国领导下的多国部队继续在伊拉克驻留 ,多国部队有了联合国的合法外衣。伊拉克收回的仅仅是有限主权 ,包括有限立法权、有限司法权、有限安全权、有限国防权、有限石油资源权等。目前主宰伊拉克命运的是美伊双重领导机构 ,美伊两个权力中心并存  相似文献   

7.
今年7月17—21日,伊拉克总理努里。马利基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他2010年12月11日连任伊拉克总理以来首度访华。马利基积极倡导民族和解,致力于国家政治与经济重建,严打恐怖势力及暴力活动,赢得伊拉克各方的普遍支持。他主张睦邻友好与合作,注重平衡外交。马利基访华期间,同中国领导人就进一步巩固伊中友好合作关系、扩大和深化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等进行了探讨,并签署经济合作协议,有力地推动了伊中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大选于2005年1月31日举行。2月13日选举委员会公布了大选结果:以什叶派穆斯林领导人为主的“伊拉克团结联盟”获得约48%的选票,得票数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的是库尔德政党联盟,得票率超过25%;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民族和谐组织的得票率接近14%,位居第三。  相似文献   

9.
●1日,泰国国王普密蓬签署御令,任命枢密院大臣素拉育为泰国临时总理.泰国管理改革委员会当日宣布,泰国国王普密蓬已签署由该委员会起草的临时宪法.临时宪法10月1日颁布后立即生效.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之音》、英国《卫报》等国际媒体纷纷就美国重建伊拉克问题发表文章,对个中的困难所作的分析不乏理性见解。现综述如下: 一、政治重组工程庞大繁巨,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一)在伊过渡政府组建问题上美国内部意见相左。美国早在伊拉克战争前即制定了分三个阶段进行战后伊政治重建的计划。首先,美军全面实施军  相似文献   

11.
巴基斯坦总理贝娜齐尔·布托1953年6月21日出生于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市。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毕业后进英国牛津大学深造,1976年学成回国在外交部工作。1977年至1984年过着长达7年的监狱生活,1984年获释并流亡英国,1986年回国参加政治斗争。1988年12月当选巴基斯坦总理,1990年8月6日她的政府在执政20个月后被总统解散。1993年,下野3年后再度任巴基斯坦总理,1996年被总统解职,至今流亡国外。1987年12月与阿西夫·扎尔达里结婚,生有3个男孩。 在素有重男轻女传统文化的东方,在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一位女性以她出色的政治才干,不…  相似文献   

12.
5月28日,在巴格达“绿区”的伊拉克总理办公室,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瑞安·克罗克和伊朗驻伊拉克大使哈桑·卡齐米·库米就伊拉克问题进行了约4个小时的会谈。这是自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两国最高级别的公开双边会谈。对美伊这次对话,国际舆论评价不一。部分舆论认为,会谈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双方只不过是“走走过场”;  相似文献   

13.
2月6日,以色列提前举行总理选举。73岁的利库德集团主席阿里埃勒·沙龙以绝对优势(62.6%比37.4%)战胜工党领袖、现任总理巴拉克,并于3月7日正式就任与工党等组成的联合政府总理。作为一名有争议的传奇人物,沙龙上台颇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8月18日,随着美国最后一批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2003年美国发动的“自由伊拉克行动”正式从2010年9月1日起被“新黎明行动”取代。9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演说,宣布美国正式结束在伊拉克的战斗行动。④美军将安保任务移交给伊拉克安全部队,留守的5万美军将主要负责培训伊拉克安全部队和军警,为其提供情报支持,并定于2011年底前撤出全部驻伊部队。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17日,伊拉克发生连环恐怖袭击事件,导致逾百人伤亡。2月18日,“基地”组织分支“伊拉克伊斯兰国”宣称对此负责。目前,伊拉克马利基总理领导的什叶派政府与逊尼派、库尔德族等教派纷争激烈,叙利亚危机外溢效应凸显,伊朗等外部势力对伊拉克负面影响持续,“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等极端势力重趋活跃。但是,伊拉克马利基政府仍控制着国内军警力量,伊拉克未来局势尚不致失控。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宣布在伊拉克建国.3日,“基地”组织分支伊拉克和大叙利亚伊斯兰国占领伊拉克费卢杰市,升起“基地”组织的黑色旗帜,公开宣布建立伊斯兰酋长国.4日,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发表讲话称,政府军将“继续战斗、决不退缩,直到把盘踞在安巴尔省的所有恐怖分子全部消灭,使该省人民免受恐怖主义威胁”.  相似文献   

17.
2017年来,在中东肆虐三年之久的“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叙利亚遭各方联合发力围剿,战场节节败退,地盘加速缩水,财源益发吃紧,兵力捉襟见肘,似已走入穷途末路.在伊拉克,经数月鏖战,伊拉克总理阿巴迪7月9日终于正式宣布“摩苏尔解放”,“伊斯兰国”失去在伊拉克最后一处大本营.  相似文献   

18.
去年9月19日泰国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他信政府,建立以政变领袖颂提为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以临时总理素拉育为首的过渡政府,人们曾认为这将结束因反他信运动造成的国内政局长期动荡,军方也承诺将尽快“还政于民”。但在此后长达近一年的时间里,泰国局势并未稳定,反而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因此,临时政府加快了制定新宪法、举行全国大选的步伐。8月19日,泰国举行新宪法草案全民公投,并以57.81%的微弱多数获得通过。8月24日,国王批准新宪法生效,它将成为泰国历史上的第18部宪法。素拉育宣布将于12月23日举行大选。这使泰国政局的走向趋于明朗,…  相似文献   

19.
今年1月6日,泰国著名企业家塔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领导的泰爱泰党在大选中以明显优势取胜,2月9日塔信又在国会中以高票当选泰国新总理。塔信当选标志着泰国政治迈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今年8月1日,以色列新总统摩西·卡察夫在议会前宣誓就职,正式成为以色列第8位、第11届总统,开始7年的总统任期。卡察夫出任以色列总统是隶属以色列右翼党派的东方犹太人首次就任国家的最高荣誉职务。以色列前总统魏茨曼、总理巴拉克、最高法院法官、国防军总参谋部官员等1200人参加了总统就职典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