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孙红艳 《人民论坛》2014,(8):195-19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用先进的理论联系群众,武装群众,被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多种文化思潮激烈冲突和网络信息蔓延充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形成了挑战。文章在文化认同视角下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的机遇、挑战、基础、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进行了系统阐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是掌握群众,武装群众,为人民群众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理论遭遇了社会思潮和其他社会价值观念的挑战.从文化认同的角度逐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往往容易接受和理解通俗易懂的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没有大众化的理论作支撑很难取得实效。毛泽东同志运用传统的成语典故、人民群众实践语言、形象化的表达方式探讨了文化领域的功能、方针、继承等基本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进行了通俗化的演绎和表达,形成了大众化的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4.
社会意识形态的复杂性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挑战。同时,文化分裂、文化思潮的多元化以及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等导致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摇,个别官员腐败造成的恶劣影响也严重损害了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鉴于此,必须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前状况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颖 《人民论坛》2011,(9):54-55
社会意识形态的复杂性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了挑战。同时,文化分裂、文化思潮的多元化以及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等导致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动摇,个别官员腐败造成的恶劣影响也严重损害了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鉴于此,必须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前状况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内外因互动,以及社会矛盾、生活境域和接受心理的总体性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及新的要求。当前阻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有信仰危机、环境驱动和理论困境等多种深层次的原因。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构建互动协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内外因互动,以及社会矛盾、生活境域和接受心理的总体性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及新的要求。当前阻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有信仰危机、环境驱动和理论困境等多种深层次的原因。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构建互动协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创建了独到的文化体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被社会大众接受、认可与使用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通过大众化的措施来完成现实力量大众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被中华民族所认可,是中华民族革命、建设、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但应看到不管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还是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都是用汉语来表述,并受到来自当地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文化制约,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亟需破解文化层面的束缚,实现文化上的融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认为,文化的大众化是获得、维护和巩固文化领导权的前提,要求文化内容反映时代问题,合乎人民群众的诉求,形式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文化工作者要坚持和维护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文化大众化意味着文化要体现时代感,积极促进外来的先进文化实现中国化。这一思想对今天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曹芸  吴远 《求索》2012,(2):51-53
列宁不仅运用马克思主义回答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而且探索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大众化问题。回顾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我们得到的实践启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处理好大众化与本土化、时代化的关系;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以学术化推进大众化;必须重视青年一代的理论教育工作,增强马克思主义对青年的吸引力;必须充分考虑群众的物质利益,在满足群众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唐强奎 《前沿》2011,(3):26-29
从人本化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紧紧扣住大众化的主体——大众,从而揭示出其人本化意蕴:为了大众、依靠大众、服务大众和提高大众。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本化意蕴,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真正实现理论掌握群众和群众掌握理论。  相似文献   

12.
张志军  黄金辉 《求索》2012,(11):139-141
消费主义文化的滥觞极大地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研究兼具文化属性和意识形态特征的消费主义文化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消费主义文化的极端个人主义、拜物主义和享乐主义特征致使社会价值规范失语、人的社会责任缺失、人的本质异化,与马克思主义倡导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大众化的旨趣面临严重挑战。同时,消费主义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流行,其方法和路径也值得我们审视和借鉴。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形式上应实现意识形态的转型,在内容上努力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在手段上采用隐形的传播手法等。  相似文献   

13.
刘勇 《长白学刊》2012,(5):26-30
人民群众需要理论,理论更需要人民群众.但是“理论掌握群众”并不是理论“化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化大众”是一种主观“灌输”,人民群众只是理论灌输进程中的被动接受者,是被“化”的对象.而“改变世界”的实践主体是现实的个体的人,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推动者和受众者,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主体.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以往简单的理论“灌输”回归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世界,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作为大众化主体历史出场者的地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群众基于内心自觉自愿的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4.
于文俊 《理论月刊》2010,(10):28-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在当前我国社会思想剧烈变化的转型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面临着诸多现实性的挑战和问题。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使理论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中央苏区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纲领用苏区群众所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文风宣传普及,使之成为苏区革命群众生气勃发的创造性斗争实践.这种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宣传,唤醒了广大苏区群众的革命觉悟,时组织、发动和武装苏区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反"围剿"斗争和苏区建设发挥了重要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索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已成为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和提升大众化理论研究层次的迫切要求。文化自觉是人的主体自觉性在文化发展上的体现。探索规律,就是对关系的研究,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的内在要求;依赖于高度的文化自觉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其文化环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其对象的关系,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寇军 《前沿》2010,(11):47-4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把理论传播的规律性与当代中国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需要结合起来。党的政策实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也是人民群众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来源。党的政策创新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机理上存在一致性。完善人民群众的政策参与,可以促进人民群众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也可以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8.
管爱华 《求索》2010,(12):115-116,12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大众主体性即作为大众的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主体规定和价值取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源泉和归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立足于解决民生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和重要任务,意义非常深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通俗易懂、能为人民群众所了解和掌握,并被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可并能最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坚定信仰和自觉行动的过程。目前,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受到了理论本身、群众主体、宣传教育,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大众化路径选择上应以理论创新为前提,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基础,宣传教育创新为保障,优化外部环境为条件,以此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常玉娜 《人民论坛》2012,(26):218-2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三个维度: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二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大众化,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大众化,三者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要使用贴近人民大众的传播方式。理论创新的必经之路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