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谋事是做事的开始,也是干事成事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谋事要实",不仅是领导干部正心修身的重要守则,更是干事创业的行动准则。"实"是共产党人必备的政治品格。"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群众既是工作落实的末端,也是问题、矛盾发生的原点。各级领导干部谋划工作大计,寻求改革发展,就必须要俯身亲民,懂得广大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聆听群众心声,汲取群众意见,最大限度求共识,使改革的思路、发展的决策、工作的措施都更好地体现群众诉求、实现百姓利益。  相似文献   

2.
民主政治中的政治家与追求利润的企业家是类似的。领导干部在任期制度之下的"短期行为",不排除其是为了在任期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为自己的仕途积攒政治资本"政绩工程"和"短期行为"是由于官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仅仅可以用"干部道德"可以解释得了的。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某些领导干部的"道德问题",也不是仅靠思想道德建设就能解决得了的,更为关键的是从体制上、  相似文献   

3.
麦加 《创造》2015,(7):66-67
<正>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聚焦整治为官不为,能够带动干部作风全面转变提升。"八项规定一出,干事没了好处""干事是大家的,出事是自己的,宁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改头换面的"为官不为"现象,引起各界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对"为官不为"现象加强整治。针对当前少数干部中出现庸官懒政、为官不为苗头,云南昆明市委组织部近期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治理为官不为,是昆明首个整治"为官不为"的制度,按规定建立昆明市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部门化"倾向的表现多种多样,但实质都是部门本位观念的反映,即坚持部门利益至上,为了部门自身利益而不惜抛弃或损害社会普遍利益和公众利益。领导干部一旦利用公共权力实现利益的"部门化",将对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造成极大破坏。  相似文献   

5.
<正>"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受表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明确提出四点要求: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做"四种人",这是新的发展形势下党中央对县委书记担当一方重任的重要嘱托,也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修身自律、干事创业树起一个新标杆。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队伍。当前,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改革闯关夺隘,迫切需要广大领导干部尤其是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4,(12):84-84
<正>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现实生活中,面对反腐败和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把"不干事"作为"不出事"的应对之策。我个人认为,"贪污受贿"是腐败,"为官不为"的"懒政"也是一种腐败,甚至可以说这种腐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损害一点不亚于其它腐败。对于领导干部"懒政"现象,老  相似文献   

7.
<正>"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三严三实"要求之后,对作风建设提出的新标准,更是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新准则。当官是为了施展政治抱负,造福人民群众,实现人生价值。对领导干部来说,勤于干事、勇于担当,是党之所托、民之所望,是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只要堂堂正正为官,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干事,权才能为民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必备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政治能力能够引领和推动干部其他能力的提升。增强政治能力的首要一点就是增强政治判断力。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就必须坚持战略思维、辩证思维与底线思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统筹"两个大局",要求领导干部强化使命意识、机遇意识与斗争意识,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把握"两个大局",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敢于作为、能够作为、善于作为,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  相似文献   

9.
接受监督,是一种胸襟气度,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更是一种必备的政治修养。不少领导干部,想干事时爱听正面的设想,不爱听负面的告诫;干事之中愿听激励、鼓劲的分析,不愿听直率的批评;干成事后想听肯定、褒扬的评价,不  相似文献   

10.
<正>领导干部是党员中的"关键少数",直接关系到党的健康、活力和生命,"关键少数"要担负关键责任,"关键少数"要发挥关键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古语有云:"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领导干部的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圈子文化"源自于帮派文化,具有江湖义气、帮派意识、家长制、追逐利益等特点。"圈子文化"对我国党政组织伦理价值观、对当代党政组织内部成员交际手段,领导干部相互之间团结和谐的环境,党组织的凝聚力,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利影响。使得追逐官位、谋求特权之风;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之风;抱团取暖、权力异化之风;拉邦结派、人身依附之风等方面的危害加大。领导干部"圈子文化"往往和贪污腐败相伴而生,在罔顾党纪国法、涣散党政组织的同时,往往造成"塌方式系统性腐败",使地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生态出现严重恶化。防范"一把手"圈子行为干扰公权力的正常运行;干部选任方式的改革与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等三个维度是领导干部圈子效应的破解和防范之道。  相似文献   

12.
<正>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具体目标。这一具体目标,为开展主题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对标具体目标,扎实抓好主题教育。  相似文献   

13.
官场"忽悠"现象顽固且表现多样,危害极大。党性丧失或薄弱是官场"忽悠"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破解官场"忽悠"现象,须做好"破"和"立"这两篇文章,关键在于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神,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构建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相似文献   

14.
"局部空转"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影响着国家治理效能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局部空转"现象折射出当前一些地方制度运行效率低下、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短板,反映了一些党员干部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的心态。有效治理"局部空转"难题,要提高制度执行力,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解决不作为、不想为和不敢为问题,提高干事效率效能。  相似文献   

15.
正时下正值省、市、县集中换届,干部考核推荐等有关工作正有序进行。干部考核应充分运用"辩证思维"考准考实干部,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受表扬、有位子。坚持"言"与"行"的统一。言行一致、言思一致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也是政治表现考察的重点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常瑞 《前进》2017,(4):11-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对领导干部严格自律提出"四个注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四个注重"着眼于领导干部加强自律,从方法论层面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在怎么样对待权位、怎么样对待用人、怎么样对待利益、怎么样对待组织上经得住考验,是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的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对新形势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7.
《世纪行》2015,(6)
<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三严三实"的要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也是党员干部修身正心、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作为广泛联系各界群众的政协干部和政协委员,要深刻理解"三严三实"的内涵,牢牢把握"三严三实"的标准,努力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以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领导干部需要转变思想和行为,把控好"积极有为"和"不能为"的分寸边界。同时,国家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与全面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国家治理体系,形成上下互通互畅的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的职务就意味着责任担当。"三严三实"直指为人为政的根本,切中干事创业的要害,是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新要求,是领导干部为官履职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是检验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心及工作能力的"标准"。践行"三严三实"就应牢记责任担当,始终做到心中有责,明责担责尽责。要知责明责,强化"思为"之责。"为官不为""庸官懒政"是"四风"之弊的表现,是宗旨意识、担当意识的缺失,是政绩观、事业观  相似文献   

20.
影响领导干部干事动力的因素有三类:所欲、所能、所惧。所欲是推动干部干事的关键引擎,包括领导干部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对干部的激励程度;所能是影响干部干事的客观存在,包括领导干部的才华、能力和推动或阻碍干部干事的外部环境;所惧是妨碍干部干事的后顾之忧,包括害怕出错、出事、被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