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宏观过程上看,阶层再生产容易形成阶层凝固化,地位的代际继承增强,资源在代际之间的继承性也随之加强,从而资源将集中在“二代”手中;  相似文献   

2.
分化、断裂与整合:我国“二代”现象的生成与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际更替与二代现象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变迁的重要体现。当前二代阶层内部分化剧烈,一定程度上出现阶层固化与断裂、阶层抱团以及阶层对立等争议和现象,从而对政治稳定产生了不利影响。确立代际正义,整合二代阶层间的利益诉求,拓宽阶层流动的渠道,是化解这一现象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社会阶层的代际绝对流动率不高,两代人的社会阶层流动总体是积极、合理的。代际流动的阶层固化主要表现在中、下层,尤其是子代下层中超过83%来自于父代下层,表明"贫二代"的真实存在。解决之道在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打破和体制区隔,将教育资源公平地分配给全体国民,使社会中的阶层迅速壮大,社会向上流动渠道更公平、通畅。  相似文献   

4.
刘林平  沈宫阁 《人民论坛》2014,(1):18-19,256
通过对“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社会阶层的代际绝对流动率不高,两代人的社会阶层流动总体是积极、合理的。代际流动的阶层固化主要表现在中、下层,尤其是子代下层中超过83%来自于父代下层,表明“贫二代”的真实存在。解决之道在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打破和体制区隔,将教育资源公平地分配给全体国民,使社会中的阶层迅速壮大,社会向上流动渠道更公平、通畅。  相似文献   

5.
教育机会平等与低收入阶层代际延续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森  单莉莉 《湖湘论坛》2010,23(5):109-112
中国居民家庭收入代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传递效应,多数子女依然滞留在与父母相同的收入组群。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代际流动机制,可以改变个人命运。但教育资源在不同阶层之间严重分配不公,低收入阶层的教育机会与高收入阶层差距很大,机会不平等,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下一代仍然收入不高,仍是低收入者。应当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等各方面的作用,促进低收入阶层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减少低收入阶层代际延续。  相似文献   

6.
"拼爹"、"官二代"、"富二代"等舆论焦点代表的是中间阶层的话语,缺少对流动机会问题的关注,反抗的是上层或其他中层的代际遗传性,追求的是那些缺少代际遗传优势的中层立场上的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而非站在低阶层人民立场上。将这些舆论焦点简单视为中国阶层流动代际遗传性加强的表象,是舆论焦点对阶层矛盾的误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乡社会的快速变迁,农二代进入县城成为重要的生活主体,并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转型,通过聚焦县域农二代的生活实践可以透视中国社会转型的微观脉络。调查发现,县域农二代落脚县城后在生活方式上出现了“中产化”的转型,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的品质升级、独生子代的优质教养以及个人与家庭的双重休闲。而这种跨阶层生活方式的转型,是农二代立足县城这一阶层化的表达空间,在阶层身份建构和阶层流动的强动力下,通过三代家庭的代际整合所实现的结果。然而,从客观结果来看,县域农二代的“中产化”生活缺乏职业阶层晋升和稳定可观的收入水平作为支撑,超前地、盲目地进行“中产化”的生活方式转型,导致农民家庭可能陷入过度透支的风险和家庭稳定的危机中。  相似文献   

8.
<正>网络媒体制造了很多新词,比如"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农二代"、"屌丝"、"高富帅"、"白富美"等等。这是网络世界对阶层和阶层流动的形象描述。这样的表述也多少反映出一种对抗和无奈的情绪。与此相呼应,众多媒体和学界精英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中国社会的阶层固化问题。"二代"现象和阶层固化有何关系?如何判断一个社会的阶层流动状态?何种程度的阶层流动是健康的?阶层固化意味着什么?有没有确实的数据可以让我们直观判断阶层是否固化及其固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青年的社会流动,使青年的横向社会流动和纵向社会流动呈加快之势。横向地域流动改变了青年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纵向阶层流动则改变了青年的社会地位。阶层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变动同时也改变了代际流动的频率,子代阶层地位大多明显高于亲代。就其实质而论,垂直向上的社会流动既彰显着青年阶层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同时又代表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进步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社会改革与结构转型的代表性产物,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再生、发展及其社会实践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研究价值。从多维社会地位和地位相关关系视角看,社会转型后再生的私营企业主阶层地位经历了一个由地位不一致到地位相关性增强再到地位一致性端倪初露的过程。而从地位一致性和阶层结构化的关系角度看,在一个采用渐进式变迁的转型社会,基于制度变迁的不一致性、社会结构转换的非同步性以及资源配置的非均衡性,阶层地位相关关系通常会遵循一个由"地位相对一致——地位不一致——地位相对一致"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社会流动中多代效应的核心议题是祖代社会地位是否会直接影响孙代社会地位的获得。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2年数据,检验了当代青年人社会流动的多代效应。研究发现,祖代职业阶层显著正向影响孙代初职职业阶层的获得,对孙代现职职业阶层的获得则无显著影响。此外,教育程度是个体实现向上流动的重要变量,但祖代职业阶层通过影响孙代的教育获得、初职获得而间接影响孙代的现职获得。虽然多代流动效应只存在于初职获得,但未来多代效应扩大到现职职业阶层的风险将增加。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居住空间等结构主义变量和家庭背景、相对剥夺感等建构主义变量对农村青年阶层认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农村青年的阶层认同特点为"中层及以下阶层认同";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居住境况越好、家庭经济地位评价越高,其认同的阶层地位越高;而相对剥夺感越强,其认同的阶层地位越低。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分配机制,以及提升农村青年获得财富的能力,从而提升农村青年阶层的阶层认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社会阶层变化是转型社会最深刻的变化之一,由此所带来的"二代"现象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相关研究揭示了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但缺乏关于"二代"现象深入系统的制度分析。通过对厦门、漳州、泉州"闽南三角"地区的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二代"群体生存现状,揭示制度变迁引发的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厘清制度安排与社会分层的内生性,寻找阻滞社会流动的障碍,探究"二代"现象的制度根源,从实证的角度分析转型社会中的"二代"现象,有助于为构建良性的社会结构提供思考方向,消除阶层间流动障碍,形成和谐、健康、良性发展的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全国性调查数据为依据,对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状况进行剖析,并得出结论认为:(1)中国的认同阶层与客观阶层区别较大,农村居民认同于上层阶层的比率反倒大于城市居民;(2)影响认同阶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即相对收入而非绝对收入决定了认同阶层的归属;(3)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打开了农民阶层进入工人阶层的通道,但城市上层阶层的开放性特征尚需提高;(4)从阶级阶层的代际继承上来说,越是年轻的一代,越有机会进入非农阶层就业与生活。中国正逐步从农业人口为主的社会转变为城市市民为主的社会,中国社会管理的重点,也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同时,逐步增强城市社会的融合能力,使进入城市社会的新阶层有更多机会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阻止农民工贫困的代际传递,让他们在第二代、第三代融入城市,这是农民工的希望,农民工二代的希望,也是全社会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2007年"阶层背景与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的抽样调查数据,依据结构嵌入的分析视角,探讨了嵌入于阶层背景中的性别结构对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取的影响。研究发现,阶层背景和性别对本科毕业生职业地位获得都具有显著的影响,性别对本科毕业生地位的影响因阶层地位的高低而存在差异。优势阶层子代本科毕业生更容易获得优势职业地位,在性别制度和阶层结构的作用下,来自权力阶层的女性本科毕业生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中拥有较好的机会结构,但底层女性本科毕业生的机会结构遭受到弱势性别和弱势阶层地位的双重挤压。  相似文献   

17.
唐昊 《同舟共进》2008,(1):17-18
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中产阶层的复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个阶层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个人奋斗"获得,并可通过继续奋斗获得更大发展。不过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这个人群除少部分人外,其财富水平、知识结构、生活取向与欧美的"中产阶级"还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8.
家庭代际文化冲突是社会文化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与经济转型、社会变革、文化创新等有着密切联系。从三喻文化理论看,人类文化传承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在社会转型期,文化传承的非连续性更加突出,往往会产生家庭代际文化冲突。对此,应当补偿家庭文化代差,传承优秀家风家教,弥合代际文化裂痕,减少家庭代际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9.
青年农民工是社会代际转换期第二代农民工,婚恋情感问题已成为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他们面对婚姻心理状态如何,记者也对其中一些农民工二代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变迁与职业代际流动差异:社会分层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晚莲 《求索》2010,(6):62-64
职业代际流动不仅会因社会成员的地位不同而产生分化,社会变迁也会对职业代际流动的结构差异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考察社会变迁中)差异性的职业代际流动,分析了我国不同时期社会分化在职业代际流动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