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政治实践中体现为一贯的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思维与实践。民生情怀与民生底线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中的两个尺度,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套嵌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大历史主题之中,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特征,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生存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保障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改革开放时期的改善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共享型民生情怀民生底线。百年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的历史经验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中把握民生情怀民生底线实践、从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践行民生情怀民生底线、以制度体系建设保障民生情怀民生底线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6,(11)
正关注民生才能重视民生,重视民生才能保障民生,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才能不断地改善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对做好民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黑龙江历史包袱沉重,民生欠债较多,现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越是困难时期越要保民生,使广大群众生活得到改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承担责任,像抓经济一样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3.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生建设目标是和谐型民生。和谐型民生突破了温饱型民生、小康型民生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实现与物质生活丰富的局限,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谐型民生的建设应当是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着力点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标是改善民生,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从民生视角来看,创新社会管理的民生基础是人性尊严,民生目标是还富于民,民生保障是还权于民,民生途径是公民参与。从民生角度提出创新社会管理的渠道和办法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民生型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相似文献   

5.
自从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以来,"民生工程"便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关注民生的一个重要体现,并且将其列入年度或近期的工作目标,操作中项目优先、资金优先,一言以蔽之:"民生工程"至上.  相似文献   

6.
论服务型政府的民生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善民生是服务型政府的第一责任,各级政府必须践行以民为本、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上的执政理念,树立起"为民办实事"的政绩"标杆",实现公平、效率与民生的有机结合,以统筹兼顾凸显民生利益,促进民生的动态和持续发展,建立和完善民生发展的共建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民生问题,从解放民生到改进民生,从改进民生到普惠民生,再从普惠民生到改善民生,虽然各个历史时期各有其特点,但是其观点一脉相承,其理念与时俱进,其举措深得民心,从而取得了理论与实践的丰硕成果:不仅我国的民生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且把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和民生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霍庆涛 《当代贵州》2014,(31):36-37
今年以来,民生特派组已成为贵州省基层民生监督的主要力量,安顺市民生特派组充分发挥基层监督作用并取得明显效果。怎样深化民生特派组工作,建立完善民生资金监管长效机制,实现民生监督常态化?如何确保所有民生资金全部惠及广大群众?本刊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对民生进行法价值解读,确立法的民生价值,有益于强化民生价值理念,增强社会公众对我国法律的价值认同,推动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构建。民生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法律满足民生需要和欲求的积极意义即是法的民生价值。法的价值的多元性及其体系的开放性是确立法的民生价值的前提条件,法具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功能属性是法的民生价值的客体根据,人民群众具有改善民生的强烈需求是法的民生价值的主体根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标志着中国进入民生政治时代。在民生政治时代,改善民生成为执政党获得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民生政治背景下的合法性建设不能孤立进行,必须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去加以推进。民生政治时代党的政治合法性建设应当是以提高民众生活满意度为重要支撑来源,以加强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大领域建设为重点,以民生的改善、国民福祉的实现作为最高标准的综合性实践工程。  相似文献   

11.
民生大于天,民生无小事。社会的稳定、事业的发展与否,都与民生有没有得到真正改善有关。我党一向有重视民生的光荣传统。苏区时期毛泽东在上杭才溪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写成《才溪乡调查》光辉著作,字里行间闪烁着民生思想的光芒。这种民生思想主要反映在关注民众的米袋子和菜篮子,解决民生基本生存权;组织经济建设,巩固民生根基;开展文化教育,促进民生基本发展;参与苏维埃政府工作,保障苏区民生运行等四个方面,代表了毛泽东在苏区政权建设时期的基本民生思想,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蜀事     
正2016年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确定2月2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确定我省2016年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20件民生大事中,12件与扶贫直接相关。剔除重复内容,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各级财政拟安排资金1328.96亿元。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关注与改善民生作为新时期党的工作重点,推动了党的民生理论创新,即确立了民生为本的执政理念,构建了发展民生的科学理论,提出了改善民生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民生工作的具体思路。认真总结这一时期党对民生理论的创新成果,对于开创我国民生工作新局面,全面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新刚 《唯实》2011,(11):59-61
把民生理念融入法治之中,构建民生法治,既为法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民生法治建设,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确保民生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平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为改善民生提供切实保障;司法机关应当从保护民生权利、救济民生利益的角度进行理念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提高司法保障民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直面民生关切,践行民生承诺,贵州补齐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奋力书写民生改善新篇章。盘点过去五年,贵州省委、省政府聚焦民生事业,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2012年全省民生类支出2157.04亿元到2016年全省民生类支出3036.9亿元,贵州在民生领域的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维持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2016年我省十项民生工程涉及的120个小项和20件民生大事全面完成,且多数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月12日,省政府督查室发布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进一步引发公众对民生工作的关注. 多年以来,我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民生观",让全省人民逐步共享发展成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王亚民 《理论学刊》2020,(2):144-152
民生多艰的外在客观实际,儒家仁政、王道、"为学必先治生"的内在诉求,二者构成了张之洞"厚民生"思想的生成基础,而实业民生思想、安全民生思想、吏治民生思想、教育民生思想、利源民生思想与救济民生思想则构成其基本内涵。张之洞"厚民生"思想尽管不乏朴素性、保守性以及空想性的历史局限,但在中国民生思想发展史上仍起到了一定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告诫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民生的建设实践中,不仅需要实现传统与现代、国内与国际的有机对接,而且亦需讲思想、讲政治,如此方能避免陷入西方民生文化的窠臼,增强本己民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同时对历史虚无主义给予强力的回击,并从根本上推进解决已然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短板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始终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奋斗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动民生建设的历史。中共九十年来在推动民生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已初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民生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术界对民生理论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对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探讨尚未走向深入。毛泽东民生思想是在取之于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精髓,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吸收了党内正确的民生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民生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在中国实践的第一个形态。  相似文献   

20.
刘文韬 《党建》2011,(4):31
发展为重民生为先四川省广安市委书记王建军:民生工程建设要多听听民意。和谐社会,民生为先。政府必须坚持把惠民生、帮民富、保民安作为头等大事,财政资金主要投向民生保障,社会事业重点改善民生需求。经济发展就是"做蛋糕",改善民生就是"分蛋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