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彬  杜海春 《政法学刊》2012,(2):101-105
网络舆论作为司法审判的一种重要监督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对司法审判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网络舆论也因其各方面的特点表现出对司法审判强大的攻击力和影响力,甚至形成"舆论审判",并有愈演愈烈之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司法困境",从网络舆论的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侧重分析其与司法审判的内在机理。力争通过对网络舆论的"聆听",把握二者本质规律,进一步思考能够促进司法审判的各方面因素,力求实现二者的良性协调。  相似文献   

2.
范真 《法制与社会》2013,(19):112-1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众开始关注社会热点案件,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当某种主流意见引起大家共鸣时就会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本文首先肯定了这种网络舆论对我国司法审判工作的促进作用,接着以西安药家鑫故意杀人案为例,分析了"舆论审判"妨碍司法审判的现象,最后针对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杰 《法制与社会》2012,(3):112-113
近年来,诸多司法案件在网络舆论的强烈关注下,迅速演变成轰动全国的热点诉讼。但是,网络舆论的强势在近几年也渐渐成为左右司法公正的消极力量之一,妨碍司法独立,形成偏颇的“舆论审判”。本文对网络舆论影响司法审判的现象定义为“互联网审判”,并剖析了它的特征,研究了它对我国司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韩芳 《法制与社会》2012,(32):112-113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和海量性吸引汇聚了无数网友,在此过程中,网络舆论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而在网络舆论的监督下,司法审判也更为引人关注,一方面网络舆论加强了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监督,增强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强大的网络舆论倾向给司法公正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一些"媒体审判""舆论审判"现象的出现甚至妨碍了司法独立。因此,如何使司法和网络媒体建立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寻求两者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论的形成及其不断发展,使法院的审判工作居于全新的信息环境之中。作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网络舆论,一方面可以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但另一方面,也会因为网络舆论的误导导致司法公正难以实现。如何实现网络舆论和法院独立审判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首先剖析网络舆论的特征,再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舆论和审判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如何才能实现网络舆论和法院独立审判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司法审判与网络舆情的和谐互动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法院工作日益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司法审判面临严峻舆情危机的挑战。公众熟知并密切关注的杭州"5·7"交通肇事案的个案研究表明,司法审判与网络舆情两者之间具有实现和谐互动的内在基础。要实现司法审判与网络舆情和谐互动,法院必须把握好三大基本原则:坚持正面及时回应,坚守司法底线,注重方式方法创新。构筑司法审判与网络舆情和谐互动关系,具体机制和举措包括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研判机制、舆情应对联动机制、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化建设等以及实现对司法舆情的程序性回应与吸纳、加强网络舆论监督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李亮 《中国审判》2012,(1):92-93
在互联网时代,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置于网络舆论的监督之下。基层人民法院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正确应对网络舆论,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推动审判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作用规律人民法院既要以开放的胸怀,吸纳网络舆论中的合理  相似文献   

8.
法官如何正义地思考——因应网络舆论的司法行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奕 《政法论丛》2010,(4):57-63
在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背景下,运用兼容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法官思维,是化解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紧张关系的必要之举。从司法正义的思维流程上看,法官必须把握契约前设、环境认知、原则建构、程序操作诸方面的关键要求,尽力涵摄网络舆论正义吁请的个体主义、国家主义和传统主义特性。因应网络与舆论的司法行为理论要求以科学发展的思维,实践司法均衡的理想;以灵动的司法政策调控,应对多变的民意和舆论;以协商民主的方案,整合网络舆论的异议,增进司法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中,审判机关的活动备受牵绊,除了受到行政权力的影响,还受到来自网络舆论等方面的压力,致使司法审判独立步履维艰。从近几年的司法实务中可以看到,网络舆论正逐步成为我国司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影响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媒体审判在宣传法制教育、推动司法审判公开透明、实施媒体监督、倡导公平正义价值理念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但其绑架公众舆论介入司法审判的风险性也不容忽视。本文结合美国陪审团制度,对我国的媒体审判现象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相继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司法公开的规范性文件,实践中司法机关也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完善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化平台将"审判公开"向"审判信息公开"转型。但多方面因素始终制约着审判信息公开的实际效果,导致舆论环境进一步恶化,民意与司法的关系持续紧张。是故,有必要从根源上转变司法理念、深入司法专业化进程、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强化对司法腐败的监督并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此落实审判信息公开机制,提升司法透明度,促进司法公正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在民主的法治社会,法官的独立审判权与媒体的舆论监督权都有它的功能和价值。然而掌控社会重大传播资源的新闻媒体以其强大的舆论价值导向极易造成"新闻审判",给司法审判带来巨大的压力。寻求法官的独立审判权与媒体舆论监督权之间的平衡应当着眼于司法的公正性与权威性,以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社会立法完善和司法公正。即使在民主日趋完善的社会里,要求司法审判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和社会评判也并不意味着当时的民意可以左右司法裁判。所谓"国法人情"是以理性的民意推进立法的完善,但绝对不可以民意裁决践踏法律的尊严。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具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值得倡导,而对于消极的一面,就容易形成民意舆论干扰法律监督工作,本文通过探讨网络民意舆论与法律监督关系,从网络舆论的现状入手,分析对网络民意的引导,制衡及应对之策,以实现网络舆论与法律监督的沟通协调与配合,推动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4.
谭果 《法制与社会》2014,(14):126+130
在司法量刑领域,网络媒体带来的社会舆论监督已经越来越普遍。在很多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件中,社会舆论的参与及其施加的压力甚至引起了司法裁判和量刑变化,司法审判演变成舆论审判,这大大损害了司法机关和司法制度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本文就如何保持司法量刑独立性的问题,从建立统一的量刑标准和完善量刑相关制度两方面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频频强势干预司法,造成司法权威的流失。尤其在大众关注的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民意的表达,因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而颇受关注。为应对网络舆论对司法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把握互联网给司法工作带来的契机,本文将对舆论压力下的司法人员如何保障法律的公正进行阐释,分析司法人员受舆论左右的原因,最后提出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振林 《检察风云》2011,(18):43-43
有人为李昌奎案二审、再审戴上了“媒体审判”的帽子,认为该案再审改判是舆论干预司法的结果,并呼吁司法不能为舆论所左右,应与舆论保持距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络民意、媒体对司法审判和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的影响日益深刻,甚至被冠以"网络审判""媒体审判"之名。正常的司法、行政活动为何因民意、媒体而摇摆。本文从司法、行政活动的瑕疵、信息公开、司法独立与人民监督等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司法和谐是在当今司法面临着为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提供服务和保障的背景之下提出的。而现阶段,司法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审判本身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审判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在这种状态下,审判工作面对的又是社会转型时期涌现出的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法院所承担的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任务越来越重。本文阐述了司法和谐的内涵、构建司法和谐的必要性以及对构建和谐司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描述我国独立审判的现状入手,探析影响我国独立审判的因素,分析独立审判的重要意义,寻求完善我国独立审判的途径。独立审判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和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却因为法院体制和法官管理行政化、舆论媒体和涉诉信访压力的影响,不能完全实现。审判不独立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要重新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司法公正必须从保障独立审判开始。本文根据影响独立审判的因素,针对性的提出改革法院管理体制和法官制度、规范舆论监督、改革信访制度等有效措施,希望对改善我国独立审判现状有些许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杜可清 《法制与社会》2011,(25):115-117
在现在的法律实践中,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模式:一起社会事件的发生→媒体介入报道→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相关人员和事物被迅速处理→社会舆论暂告平息→不了了之→与舆论相反的判决的宣告→人民怀疑司法公正的舆论再次兴起。在这样的模式下,司法最终成了舆论批判的指向,成了背弃民意的罪魁祸首。这种现象不仅加重了司法的罪恶,也放纵了造成两者偏差的背后力量—行政权。行政权的过分扩张,不仅干预来自民众又与民众相分离的新闻媒体和网络舆论,也在干预着司法的审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