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解体以来,颜色革命逐渐成为冲击转型国家既有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而青年政治组织成为这一波政治冲击中的主要挑战型力量。颜色革命式的政治冲击并非在每一个国家都能成功挑战现政权,这是因为当事国家针对青年政治组织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方式。因此,国家对于青年政治组织的治理成为遏制颜色革命局势恶化的关键因素。本文应用案例比较和过程分析的方法,选取三个典型国家作为比较案例(格鲁吉亚、俄罗斯和乌克兰),发现国家对于青年政治组织的治理主要基于扩大参与或抑制动员两种逻辑。不同的治理逻辑导致国家遏制颜色革命冲击的结果大为不同。同时,随着转型国家自身政治环境的变化,国家既有的有效治理逻辑也遭遇挑战。  相似文献   

2.
莫迪执政时期,为进一步推动印度与越南关系的深化,两国构建了更深层次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印度与越南持续推进战略对话及经贸、防务、能源、疫情防控等领域的合作。印度与越南地缘政治诉求、经贸合作需求、企图利用南海问题制衡中国等因素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与此同时,印度与越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仍存在诸多局限:两国仍缺乏稳定的双边合作机制;印度外交战略的核心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而非越南等东盟国家;两国关系受大国关系制约等。因此,印度与越南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仍然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20世纪,越南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1975年,南北越统一成为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86年,越南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正式确定越南革新开放政策,并将它写进1992年宪法.革新开放政策允许价格浮动,允许私营经济存在,解除农地的集体所有,并放开对外贸易和投资.越南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法律改革都遵循了市场经济的进程.1999年,越南和美国恢复正常化的贸易关系.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经济在参与国际化进程中稳步增长,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老挝于1986年提出革新开放路线,但直到进入21世纪才真正落实其全方位外交政策.此后,在国际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和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下,老挝全方位外交格局逐步成形并渐入佳境,与多个国家的关系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美、日、印、俄、欧盟等大国和国际组织也开始加强对老挝援助和经济合作,并与越南、中国两国在老挝展开“软实力”竞争,从而对中国和老挝的双边关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骆礼敏 《东南亚》2013,(2):106-107
1986年12月,越南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革新路线与指导方针。到如今,越南政治革新已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越南政治革新发轫自经济领域。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国内经济举步维艰的情况下,越南通过政治革新承认公有制以外的多种经济成分对国家经济的贡献作用,并逐渐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越南的经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南亚国家普遍面临着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电力严重短缺与节能减排压力巨大等问题。进行区域合作是该地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南亚的区域能源合作分为双边与多边两个层面。在双边层面,仅有印度与尼泊尔、不丹两国建立了较为深入的合作关系;在多边层面,南亚仍主要停留在项目研讨与政策咨询阶段。能源资源互补性差、政治互信缺乏与政府对能源市场介入过多是导致南亚区域合作成果有限的主要原因。未来,该地区能源领域缺少整合的现状仍将持续,寻求与域外国家进行能源合作将成为南亚国家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7.
2019年玻利维亚总统选举及其余波引发了政治紧张,由此隐约暴露出玻利维亚社会原住民和白人之间存在着深刻而悠久的民族界线,而且这种界线还对玻利维亚的外交政策产生了直接影响。本文的目标是研究民族因素和基于民族的身份认同在多大程度上、如何决定玻利维亚的外交政策。本文首先介绍了身份认同的概念及其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具体应用,阐述了玻利维亚民族关系的历史以及该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和现状。通过分析玻利维亚是否存在分裂国家认同的内部民族界线,以及这些民族界线是否形成了清晰可辨的独立外交思想,笔者发现玻利维亚的原住民民族性对该国的外交政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国际关系的科学分支中关于国家身份认同对国际体系中国家间互动的影响,以及国家身份认同与权力和利益的关系。玻利维亚的原住民和欧洲白人后裔间的内部分裂,与二战后出现的西方社会的统一性、吸引力和持久性问题有着明显的联系。“西方”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西方世界的影响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1998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蔓延并继续加深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影响,越南经受了“自改革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①。在巨大困难面前,越南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该国在1998年仍然保持了大约6%的增长速度,保持了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并决心继续推进革新事业,为越南稳步跨入21世纪创造势和力②。一、经济增速明显减慢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越南政府某些官员一度认为:该国没有发生金融危机,越南盾不会受到其他国家货币波动的冲击,因为越南没有真正开放金融市场,而且对外汇的控制非常严格。在1…  相似文献   

9.
汪长明 《东南亚》2010,(1):44-50
冷战的结束使地理空间的认同取代了意识形态的认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进一步加深,地区合作成为各国谋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和行动取向。然而,由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因素,南亚地区最大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阻碍了地区合作的进展。建立稳定的印巴关系,推进制度化建设和互信建设,培育地区认同,南亚地区可以通过合作安全实现地区整合。南亚地区实现合作安全取决于印度对自身在南亚的身份定位及对参与南亚地区合作自我意识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月28日,越南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河内闭幕,这是越南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时光荏苒,越南共产党从"六大"开始进行革新开放至今已有30年。毗邻越南的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有38年。两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共产党执政,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都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先后进行改革开放和革新开放。抚今追昔,中国和越南在改革开放、革新开放中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与当年的苏联改革不同。苏联的  相似文献   

11.
正祖国阵线①是越南共产党领导的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在越南的统一进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其政治地位仅次于越南共产党、政府和议会,是越南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越共领导和建设国家的政治基础和合法性来源之一。②祖国阵线在政治体系中的主要作用是团结各个群众组织和各界人士,搭建越南共产党与社会沟通的桥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越共开始实施革新开放政策,祖国阵线重  相似文献   

12.
1986年越南政府推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2007年1月越南正式成为WTO成员后,标志着该国已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之中。无论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还是科学技术,无不透射出来自世界各国尤其是与之近邻的中国和西方国家外来文化的影响。对外开放必然增加了各个领域的交往,而语言文字是交流的重要工具。因而现代越南语不断吸纳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英语和汉语新词,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越南、老挝这两个东盟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交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成效。这种政治交往加深彼此了解,增进友好互信,扩大各领域互利合作,推动各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升社会主义的影响力,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中越、中老的政治交往也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着矛盾和分歧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4.
杨然 《东南亚纵横》2005,(12):21-23
自1986年以来,越南实行的革新开放政策对该国艺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革新开放前,越南艺术界的对外联系仅限于对社会主义国家;而革新开放后的近20年来,越南艺术界开始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目前的越南艺术事业面貌全新,丰富多彩。本文主要探讨越南党和政府的革新开放政策对近年来越南主要艺术门类发展的影响和推动。一、越南党和政府实行鼓励发展文艺政策越南共产党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议提出了文化领域里的革新思想,指出“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基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目标。国家…  相似文献   

15.
越南革新的渐进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年底,越共“六大”深刻总结了四届六中全会(1979年8月)以来越南革新探索阶段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正式揭开了越南全面革新的序幕。近20年来,越南革新开放在渐进中摆脱了持续多年的经济社会危机,顶住了前苏联东欧(以下简称苏东)剧变造成的重大冲击,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开创了政治社会基本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的良好局面,并逐步加快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融入地区与国际经济的步伐,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模式。近20年来的越南革新,是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外…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前后的中亚国家伊斯兰教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担任苏共总书记后,苏联对宗教和宗教组织几十年一贯制的严格管理与监督出现失控,长期受压抑的中亚伊斯兰教呈复苏态势.苏联的解体使中亚地区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真空,已经沉淀为民族意识重要组成部分的伊斯兰教便乘虚而入,迅速蔓延,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伊斯兰教的复兴,往往同当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宗教对政治的介入和参与.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而非政治形态出现.由于社会历史状况不同,中亚五国伊斯兰教复兴的程度也各有特点,发展极不平衡.中亚伊斯兰复兴主要是一种文化的复兴,民族自觉性的复兴,基本上停留在重新宣讲宗教教义和宗教信念,恢复宗教传统的层面上.虽然其间发生过一些宗教干预政治的过激行为和局部的冲突、动乱,中亚五国的社会政治形势基本上还是稳定的.国家的宗教政策正确与否,同国家的稳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国家对宗教严加控制或放任不管的极端做法都是不足取的,容易导致社会失衡.一定要引导宗教同社会发展相协调,这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韩志斌 《西亚非洲》2005,34(3):48-53
在全球化影响下的后冷战时代,复兴社会主义思潮呈现出以下特征:政治发展层面的有限民主化、执政理性化,即复兴社会主义国家以采取有限民主化改革措施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以理性化的思维来审视存在的问题,提高政权的社会整合力与增强其统治合法性和民众认同。经济变革层面的融入全球化经济理念,即政治稳定优先型经济模式。国际关系层面的意识形态让位于利益因素,理想主义因素少于现实主义,泛阿拉伯主义让位于国家主义和不同程度的反美情结。民族心理层面的泛阿拉伯主义的潜在影响和部族主义复兴。  相似文献   

18.
相对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剧烈转型发展国家的腐败问题更为突出。正处于转型发展 中的越南就是如此。腐败现象已经成为损害越南共产党和政府的威望、危及社会稳定、阻碍革新深 化、缓滞经济发展的一大“国难”。腐败频发主要源于越南近几年剧烈转型发展所形成的“混合型体 制”。自革新开放以来越南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反腐败工作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深度反腐工作,其中 很多做法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卢梅花 《东南亚》2012,(2):22-26
回顾越南25年的革新开放历程,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无论是在宏观的发展模式与国家发展战略方面,还是在微观的政府管理机制、政府运行方式等方面,都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大体经过了政府职能调整、提高行政效率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样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改革的原动力、改革模式的选择和改革方式的探索这样三个角度来看,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鲜明的“越南特色”。这种“越南特色”还决定了越南式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发展治理已成为中国与联合国合作的重点领域。在国家领导人、相关部委、企业及社会组织等三个层次,中国与联合国的合作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态势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与联合国合作深化拓展的根本动因,在于双方之间核心目标的一致性,以及关键能力的互补性。这种一致与互补同时体现在规范与实践层面,成为合作的坚实基础。未来一段时间,在政府及非政府部门层次,均存在提升双方合作绩效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