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畜棘球蚴病(下称包虫病)是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绵羊、牦牛、山羊、猪等中间宿主的肺、肝、脾等脏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其流行区域人也易感,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造成危害。 此病广泛流行。我省多见于川西北高原的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为了摸清此病的流行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本州石渠县进行了牦牛、藏绵羊的棘球蚴病调查。  相似文献   

2.
棘球蚴(Echinococcus)是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的幼虫,可寄生在绵羊、山羊、黄牛、水牛、骆驼、猪、马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哺乳动物和人的肝脏、肺脏以及其它各种器官。在以往的文献资料上尚无有关禽类寄生棘球蚴病的报道。1981年9月,我们在山东省兖州地区的一群麻鸭中发现棘球蚴病一例,现将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青海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长期以来,棘球蚴病在我省流行严重,对畜牧业经济危害极大。1991年省畜牧兽医总站组织各县兽医站,利用秋季屠宰家畜的机会,在25个县的屠宰场对牛羊棘球蚴的感染和危害进行了调查,并在部分州县对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进行了调查,其结果:①犬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率为47.02%,感染范围为0~31295;②调查牛23732头,感染率54.44%,感染强度3.12,范围0~1008;③调查羊44438只,感染率53.72%,感染强度2.64,范围0~218;④不同年龄的牛羊均呈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上升的趋势,说明棘球蚴病流行状态我省现处于区域性流行状态,并非超发性流行状态。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 ,平均海拔 30 0 0m。全省面积72万km2 ,有天然草地 30 0 0万hm2 。 2 0 0 0年底全省各类家畜存栏 2 2 0 0万只 (头、匹 ) ,其中青海藏羊 15 0 0万只 ,牦牛 45 0万头。棘球蚴病是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呈世界性分布。青海省是棘球蚴病高发区之一 ,棘球蚴病的流行直接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体的健康。1 棘球蚴病流行状况目前 ,在青海省发现的棘球蚴病有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多房棘球蚴病 ,其中细粒棘球绦虫分布较广 ,为优势虫种 ,犬羊型和犬牛型同时存在。1.1…  相似文献   

5.
受农牧渔业部、中国农科院派谴,中国棘球蚴病考察组于1988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两周考察。先后访问了国家和一个州的农业主管部门、四所大学的有关实验室、三个州的兽医研究推广机构、一个农场、三个屠宰场、及其脏器销毁装置、一个棘球蚴病展览中心和一些野猪捕杀设施。 (一)棘球蚴病流行情况 澳大利亚绵羊约1亿6千余万只。每一农户饲养牧羊狗6~10只。绵羊和狗共处造成棘球蚴病在其人、畜集中的东南部严重流行,主要是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塔斯马尼亚三个州和堪培拉特区。  相似文献   

6.
棘球蚴病是世界流行的人畜共患病,自1966年国际棘球蚴病研究工作会议以来,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显著,仅就棘球绦虫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一)种与株系 最早认为棘球蚴病的病原体—棘球绦虫是1个属(Echinococcus)、1个种(E.granulosus),后又提出是1个属、11个种。Nelson在肯尼亚对11个种进行了比较,认为其中有6个种是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的同种异名。1960年,A(?)yaaa,e从棘球属中分出1个新属,定为泡球属(Alveococcus),即有争议,也有赞助。因此棘球蚴病已是棘球属和泡球属引起的两个病了。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家畜棘球蚴病的免疫诊断水平和寻找保护性抗原,我们已建立了若干株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本文之目的是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免疫印迹术(Western blot)对上述单抗的抗原识别作用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8.
棘球绦虫的生活史涉及两个哺乳动物宿主:成虫寄生在犬属动物肠道内,引起棘球绦虫病;中绦期幼虫在草食和杂食动物体内发育,致棘球蚴病。细粒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相当广泛,人、黄牛、水牛、牦牛、绵羊、山羊、骆驼、鹿、猪、马等都可感染。棘球蚴病不仅给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9.
家畜棘球蚴病(Echinococcosls, Hydatid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畜健康,成为世界公共卫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棘球蚴寄生于中间宿主脏器组织的深层,临床上难以发现特征性变化,生前亦不能用寄生虫学方法加以检查。人医临床所应用的物理学方法,如X射线、超声波、同位素扫描或Casoni皮肤试验,目前在兽医上尚难付诸实际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非常重视血清学诊断方法的研究。综览文献资料,间接血凝试验(IHA)操作方便,从免疫学发展历史来看,还是一种新技术。国内在兽医方面应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诊断家畜棘球蚴的资料不多,仅见陈德明等(1982)的报告。为此,我们对本方法继续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在阿坝州流行广泛,危害严重。我们在1978年全州疫病普查的基础上,近年又进行了寄生虫区系调查,同时收集了1981~1997年确诊人群棘球蚴病患者和红原等4个牧区县棘球蚴病血清学调查情况,以分析全州棘球蚴...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74年12月1~15日,利用羊场屠宰牛、羊贮备冬肉之时,对绵羊棘球蚴感染作了调查。蒙场领导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在短时间内,调查工作得以迅速完成,然后动员全场干部、牧工、家属、中小学生广泛讨论,最后集中大家意见,拟订羊场绦虫蚴病(棘球蚴病、多头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棘球蚴(包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较为严重。犬作为病原体细粒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在流行病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疆,用吡喹酮药饵采取“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控制模式,使得高发区绵羊棘球蚴病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这说明通过控制犬细粒棘球绦虫是可以防治棘球蚴病中图分类号 S852.72  收稿日期 1999-02-15的。但该模式在执行中对投药频度、投药密度及投药的范围都有很高的要求,难免出现漏洞而影响防治效果。另外在散发区该模式的推广有许多困难。如果该模式配有对犬的免疫,则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13.
棘球蚴(Hydatid cyst)首先由Goeze(1780)在绵羊体内发现,目前已知主要寄生于牛、羊、猪、马、骆驼等家畜肝、肺内脏组织中。鹿、黄羊、羚羊等野生动物亦可感染,人也是适宜的中间宿主。棘球蚴的特征,常具一个流体的包囊,囊中充满液体,谓之囊液,是棘球蚴的重要组成部分。棘球蚴囊体一般直径可达15~20厘米,最大者甚至超过50厘米。因此,囊液的含量有的数千毫升乃至数万毫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一旦包囊破裂,大量囊液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省的天祝县、环县和漳县的9个乡为家畜棘球蝴病综合防治试点。在完成流行病学基线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单相灭绝病原模式,用毗喳酮药饵对试验区的所有犬每月进行一次高密反无污染性驱虫,并在年对防治效果进行监测。经过两年半(29个月)的综合防治,使三县试,点内大的细粒棘球绦虫平均后来率由1991年的34.32%下降到1993年的01家畜(牛、羊、猪)棘球蚴病的平均感染率由56.81%降为9.25%;绵羊的间接血凝(IHA)阳性率由79.47%降为35.56%;天祝县1岁绵羊的棘球蝴病感染率由1991年的98.46%下降到1993年的28.57%,脱感率达70.98%;2岁羊的感来率由85.87%下降为33.33%,脱感率为61.19%。  相似文献   

15.
棘球蚴(又名包囊虫)系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肝、肺和脾脏,引起棘球蚴病。本病为人畜共患疾病。 丙硫苯咪唑(Acbenzole)为广谱抗蠕虫新药。对猪囊虫及细颈囊尾蚴有杀死能力,国外已有报道。对棘球蚴除英国Morrs等1983年报道有效外,国内尚无报道。我们予1984年6~10月在乾宁种畜场用丙硫苯咪唑对绵羊棘球蚴病进行了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16.
棘球蚴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之一,呈地方性流行。我国已有17个省市相继报道猪只发生本病。我省的感染情况是:通化地区5%,其中集安县高达20%,白城地区通榆县为2.5%;抽样调查长春肉联厂日屠宰量,发现有5.4%的猪患有棘球蚴,感染强度为1~90泡囊/只。我省每年因本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3.2万元。我们从1984年初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猪棘球蚴病的研究。经对1172头份的试验,获得敏感性为97.3%,特异性为98.6%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病,迄今还未找到一种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但在体外培养系统中,已有许多学者证实吡喹酮、甲苯咪唑、丙硫苯咪唑以及紫堇属植物的提取物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以下简称原头蚴)有杀灭作用。至于莫能菌素(Monensin)对原头蚴的作用,国内还未见报道。本文系报道莫能菌素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杀灭作用初步观察结果。(一)材料和方法1.原头蚴:从甘肃夏河县获得刚宰杀的绵羊肝、肺棘球蚴包囊,冷藏条件下带回实验室后以无  相似文献   

18.
在绵羊细粒棘球蚴病的防治措施研究中,为探讨防治本病的特效药物,我们用吡喹酮、丙硫苯咪唑以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法对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治疗后,取样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病原体的超微结构变化,证明这两种药物可不同程度的破坏绵羊细粒棘球蚴的角质层(板状层)和生发膜(胚层),使原头节变性、皱缩,或肿胀、外翻以至死亡。  相似文献   

19.
牧羊犬同时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及其蚴病在青海省海北州高寒牧区,牧犬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在50.00%左右,羊棘球蚴平均感染率87.07%,牛平均感染率80.58%,人包虫病患病率为2.17%。1991年10月,在棘球蚴流行病学调查中,从剖检的牧羊犬首次...  相似文献   

20.
张军 《中国兽医科学》2000,30(12):51-52
棘球蚴病 (Echinococcosis)又称包虫病 (Hydatidosi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长期以来 ,世界各国对该病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 ,从理论与技术等方面指导了该病各项防制措施的实施 ;近年来 ,经过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该病的研究又获得新的进展。1 流行病学棘球蚴病虽然发病和流行范围较广 ,但各国的发展情况并不一致。据Moosa等、Babba等、Craig等报道 ,约旦用ELISA检测人的棘球蚴病抗体 ,阳性率为 2 .4% ;突尼斯经外科手术确诊当地居民的患病率为 2 .3 10万 ,血清学和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