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牛白血病是由逆转录病毒科(Relroviridae)RNA肿瘤病毒亚科(Oncovirinae)C型肿瘤病毒群(Tgpe C oncovirus group)中的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virus)引起的肿瘤性传染病。1969年Miller等首先从白血病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短期培养物中检出C型病毒粒子。牛白血病病毒(BLV)能在牛、羊、犬、蝙蝠以及人的细胞培养物中增殖,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不形成空斑和包涵体,这对BLV的检出造成一定的困难(Grares 1976)。Diglio和Ferrer(1976)指出,将BLV接种正常牛胎肾细胞可形成合胞体。但如用10代以上的继代细胞则合胞体的形成能力急骤下降。故通常应用转化细胞诱发合胞体形成,如禽肉瘤病毒转  相似文献   

2.
(一)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从国外引进的牛白血病病毒(BLV)感染的羊胎肾细胞(FLK)的初期培养物,羊抗牛BLV血清,兔抗羊IgG(以上原材料均由本所BL研究室惠赠);胶体金由本试验室制备。 2. 5nm粒径胶体金的制备:用鞣酸一枸橼酸三钠还原法制取。所得A液与B液的混合溶液呈亮红色。 3. 胶体金抗体(抗体包被胶体金)的制备:将胶体金的pH值用0.1M K_2CO_3液调到9.0,然后找出胶体金和第二抗体(兔抗羊IgG)最适结合比例,即用50μl(第二抗体含量  相似文献   

3.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简称BVD-MD)是奶牛和肉牛重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本病首先于1946年在美国纽约州发现,称为牛病毒性腹泻。1953年在衣阿华州又发现一种临床和病理综合症与之类似的粘膜病,称为粘膜病。经病原学确定,认为这两种疾病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的,只是临床表现不同。1971年由美国兽医协会统一命名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在我国已有从牛体分离到BVD-MD病毒的报道,但还未见到从绵羊分离出本病毒的报道。我们在1980~1982年研究牛白血病的过程中,先后从羊的白细胞培养物和羊胎肾细胞培养中分离  相似文献   

4.
乳牛白血病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L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临床上可用微量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检出白血病阳性牛,其中有部分牛表现外周血液淋巴细胞增多症(称双阳性);少数牛可导致淋巴肉瘤而死亡。乳酸脱氢酶(LDH)是组织中糖酵解过程中的重要酶,当组织受损害时,LDH便释放进入血液和体液中,因而患恶性肿瘤的动物,常表现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活性增高。本试验在应用MID进行牛白血病普查的基础上,对96头乳牛进行S-LDH活性值及其同功酶谱的测定,以探索其对白血病肿瘤牛的早期诊断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牛白血病是以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肿瘤性疾病。我国江苏、上海等地区发现此病。作者为了明确牛白血病病毒的病源性,自1980年以来进行该病毒对绵羊感染及传代试验,应用临床诊断、血液学和血清学诊断确定为牛白血病病牛,或经电镜观察在淋巴细胞培养物中见有C型病毒的牛的病料,作为牛白血病病毒材料接种绵羊。经三年来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奶牛白血病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ovine Leukemiavirus BLV)引起的以淋巴细胞恶性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琼脂扩散试验(ID)是其特异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为当前国内外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地方流行型牛白血病(EBL)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LV)引起的以淋巴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牛一旦感染则终生带毒,并且伴有病毒抗体存在,据此许多国家用免疫扩散试验(IDT)检测BLV抗体来分群隔离感染牛,旨在从牛群中清除牛白血病。然而IDT的敏感性有限,在结果判定上也易出现主观误差。近十年来,有许多学者将ELISA用于BLV抗体检测,试图建立一种敏感特异和快速的方法,结果因抗原提纯不过关而很少有成功的报道。我们用免疫亲和层析法提纯BLV抗原获得成功,抗原不但纯度高,而且彻底除去了犊牛血清中IgG的干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ELISA术式,取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xMAP液相芯片技术原理,以原核表达的重组牛白血病病毒gp51蛋白为抗原,建立了检测牛白血病病毒抗体的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与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牛白血病病毒阳性血清检测阳性,对其他常见牛病毒阳性血清检测阴性,表明特异性好;液相蛋白芯片方法对牛白血病病毒抗体的检测敏感性可达119.7ng/μL,对多份牛白血病病毒阳性血清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敏感性与商品化ELISA试剂盒无显著差异;对3份牛白血病病毒阳性血清进行4次重复检测,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所制备的偶联微球芯片保存3个月,其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采用该方法对169份临床牛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率达57.4%,该检测结果与瑞典进口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4.67%。本方法为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的进出境检疫、疫病监测和流行学调查研究提供了一种特异、敏感的新型快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从内源性绵羊肺腺瘤反转录病毒(enJSRV)与外源性绵羊肺腺瘤反转录病毒(exJSRV)基因组结构的比较、enJSRV与绵羊肺腺瘤病(OPA)的关系、enJSRV在羊体内的表达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等方面综述了enJSRV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早期诊断及预防OPA提出新方法,为揭示该病的分子发病机理及探索其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成牛白血病(adult form of bovine lymlpho Sarcoma),是由牛白血病病毒( Bo-vine leukemia virus,简称BL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肿瘤性疾病。主要症状,是体表淋巴结肿大,消瘦、下痢或便秘,躺卧不起,泌乳量减少,眼球突出,心脏机能障碍,排尿困难,胸前浮肿等。在BLV感染牛体内,BLV颗粒进入到淋巴细胞染色体DNA,此时处于  相似文献   

11.
牛合胞体病毒为逆转录病毒科、泡沫病毒属。其传播方式与牛白血病病毒相似。可从病牛淋巴细胞和胎儿及胎儿血液中分离病毒,并常与牛白血病病毒混感。该病毒致病性较强,可能是牛淋巴瘤的病原。  相似文献   

12.
以内蒙古某羊场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的病肺组织 4例和 3月龄绵羊胎肺 2例作为材料 ,对胎肺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并接种绵羊肺腺瘤病毒悬液 ,进行了绵羊肺腺瘤病毒 (JSRV)的分离 ,同时采用电镜负染色技术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技术对上述样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自然感染绵羊肺腺瘤病的 4例病肺组织中都有散在的病毒粒子 ,其直径为 10 0~ 12 5nm ,接种病毒悬液的胎肺细胞从第 2代到第 9代均出现细胞病变 ,但对绵羊胎肺培养的病毒悬液电镜负染色观察未发现典型的病毒粒子 ,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了病毒样粒子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是由病毒引起牛的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腹泻、消化道粘膜的炎症和糜烂。该病在我国少数地区已有发生。为控制本病流行,笔者根据BVDV与猪瘟病毒具有抗原交叉性的原理,试用猪瘟酶标抗体,检测BVDV,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的检疫方法。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牛白血病病毒(BLV),分 类于反转录病毒科,C型颗粒, 直径80~120nm;核衣壳呈26 面体对称,外面有囊膜,膜上有门把状突起,直径约8nm;内部为拟核,两条线状单链35sRNA组成倒置二聚物,呈螺旋状蜷曲,没有感染性;主要结构蛋白有六种,两种外膜糖蛋白(gp51,gp30)和四种内部蛋白(P_(24),P_(15),P_(12),P_(10));BLV反转录酶分子量70kd,  相似文献   

15.
牛白血病病毒在成熟阶段,是以单层膜位于宿主细胞膜直下,此点与通常所说的C型粒子的“出芽”形态不同,C型粒子是以双层膜样结构位于宿主细胞膜直下。 牛白血病病毒核芯多为圆形,但也有杆型等其他种形态。整个病毒粒子直径平均为100nm,同时也存在150nm以上的粒子。这些病毒粒子大致由纤突、病毒膜、  相似文献   

16.
牛白血病     
牛白血病(Bovine Leukemia)业已证明主要是由牛白血病病毒(BL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造血器官的淋巴细胞异常增殖、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致死的恶性肿瘤为特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淋巴增多症(PL)和淋巴肉瘤(LS)。BLV感染后可长期、甚至终身带毒,其中约有40%感染牛出现PL,只极少数PL牛发展为LS,大部分病例到老不发生瘤块。另约有35%的LS病牛没有PL病史。根据二者都有BLV引起和流行病学上的联系,丹麦、东德和苏联等国学者认为它们是白血病的二个不同发展阶段,前者是亚临床感染期,后者为临床明显期(肿瘤形成期);美国学者认为临床表现是根据不同的遗传因素所决定,PL是对BLV  相似文献   

17.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偶蹄兽,患病动物的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发生水疱,破溃形成烂斑.由于猪、牛、羊等主要家畜均可感染此病,并能形成大规模流行,因而国际兽疫局(OIE)将该病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  相似文献   

18.
牛类免疫缺陷病毒(bo-vine immunodeficiency-like virus,BIV)最早是从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牛体分离出的;起初称此为类维斯纳合胞体病毒(Boothe,1974),随着对本病毒研究的深入,发现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形态、结构、抗原成分、基因和生物学方面很相似,故定名为牛类免疫缺陷病毒(Gonda,1987;Whetstone,1990)。BIV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羊梅迪维斯细病毒(SMV)、山羊关节脑炎病毒(CAEV)、猫免疫缺陷病毒(FIV)、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及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一样,均属于反转录病毒亚群——慢病毒(lentivirus-es)。  相似文献   

19.
羊口疮病毒(Orf Virus)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成员。关于痘苗病毒的复制机制目前已经搞清(F.Fenner等1974;A.Nagayyama等1970;D.E.Hruby 1979),可是对于口疮病毒的有关问题还未深入地研究,有几位学者对病羊口唇粘膜、试验动物的皮肤活组织以及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作过超薄切片观察,但未能充分说明口疮病毒与细胞互相作用的详细机制,以及子代病毒形态发生的全部过程。我们采用奶山羊睾丸原代细胞(MCTC)  相似文献   

20.
国外丝虫病的酶标记检测方法从1975年Bartlett等用于盘尾丝虫和各种动物丝虫的检测。国内1985年有用ELISA法检测人工感染羊脑脊髓丝虫病(牛腹腔丝虫感染期幼虫对羊的侵袭病)的抗体的报道。本试验主要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牛腹腔指状丝虫的大分子抗原,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牛腹腔指状丝虫的自然感染黄牛血清抗体。结果达到80%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免疫双扩散试验的检出率。 (一)丝虫和血清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