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李媛 《法制与社会》2011,(22):134-135
书面证言代替证人出庭而在庭审中运用,这种现象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存在。书面证言在庭审中运用既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也对诉讼有着负面影响。本文就对书面证言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美国民事审前程序中值得借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庭审形式化是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力图克服的现象,各级人民法院都在强调当事人当庭举证、当庭质证、法官当庭认证,以此作为克服庭审形式化的一剂良药。但是,如果我们忽视与庭上相配套的相应的改革,当事人当庭举证、当庭质证、法官当庭认证只能是一句空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审前程序的一些规定,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唐静 《法律适用》2014,(4):111-115
心证公开作为更深层次的审判公开,是实质意义上司法公开的重要内容。法院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心证过程的动态公开即庭审中的心证公开,构建符合我国司法规律和审判实践的民事诉讼庭审中的心证公开模式。本文以庭审心证公开的价值功能为研究基点,分析了庭审心证公开失范背后存在的困顿现象,并在立法完善、程序构建和制度配套三个方面提出消解困顿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积极探索适应行政审判特点的庭审方法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行政诉讼作为一种独立的诉讼制度,有其不同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特点。为了找出一套适应行政审判特点的庭审方法,提高行政案件的庭审质量,我们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各级人民法院开展了第一审行政案件庭审质量...  相似文献   

5.
邸雅婧 《法学论坛》2005,20(3):21-23
传统的审前程序是为庭审作准备而存在的,其功能因此而受到限制.本文提出审前程序的独立和自治应当成为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方向和目标,并分析了其具体内涵,以及审前程序与诉答程序、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的关系,并建议审前程序的法官与庭审法官应采用合一制.  相似文献   

6.
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制度在实践运作上呈现程序异化的特点,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民事诉讼"庭审—宣判"的双阶结构,缺少审前准备程序。在程序分化基础上实现审判结构"庭前准备程序—庭审程序—宣判"三阶结构变革,才能强化法官的释明权,完善对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权的程序保障。  相似文献   

7.
突袭性民事诉讼问题剖析及立法防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突袭性民事诉讼在实践中的表现   突袭性民事诉讼是指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不当行使诉讼权利而使对方当事人陷入猝不及防的诉讼状态之中,从而危及对方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以保护其实体权利的行为。   总结民事诉讼司法实践,突袭性诉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原告提交起诉状提出虚假的诉讼请求,而将真实的诉讼请求在庭审时提出。而这时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属法律允许,对被告来说则防不胜防,感觉不公正,但面对法律规定又无可奈何。   (二 )原告提交起诉状时不提交相应的起诉证据或提交次要证据,或提交与本案…  相似文献   

8.
论准备程序     
论准备程序□王福华陈秀英一、准备程序概述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赋予当事人以充分的辩论权,是排除法院恣意裁决,实现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12条虽然明确了辩论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辩论流于形式的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对于当事人在开庭审...  相似文献   

9.
庭前准备是开庭审案的必经程序。如何规范庭前准备工作、处理好庭前准备与正式开庭的关系,使庭前准备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庭审活动,以提高庭审质量和效率乃至办案质量和效率,许多同行都正积极地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诸多成果。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试行的《关于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的若干规定》,已将预备审制度引入民事诉讼,在探索如何做好开庭前的准备工作方面取得的可贵成果。笔者结合行政审判实践,参照民事诉讼的预备审制度,就行政诉讼中引入预审制度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所谓民事质证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有权利对证据材料进行质证的诉讼主体。在庭审中哪些主体可以成为质证主体关系到法庭调查程序的设计进而影响到庭审程序的整体安排,因而一直为诉讼理论界及司法实践部门所关注。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制度谭兵,黄胜春民事质证制度不仅是民事诉讼证据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而且也是人民法院庭审阶段的重要环节,因而为民事诉讼程序所不可或缺。但遗憾的是,这一制度不仅为司法实践忽视,而且也一直为法学理论所旁落,显然,这与民事质证制度的应有地...  相似文献   

12.
李义军 《法学杂志》2004,25(3):63-64
科学的民事诉讼审理前准备程序是保证庭审顺利进行,实现裁判公正性的重要保证。同美国和德国的审前准备工作相比,目前我国的民事诉讼审理前准备定位于法官准备,没有注意发挥其他诉讼主体的作用,存在一定缺陷,应在增加当事人审理前准备活动内容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一、庭审质证的作用 庭审质证的作用,是指质证对民事诉讼所产生的影响,它既包括对具体案件的影响,也包括对国家整个民事法律制度的影响。笔者认为,质证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而: (一)质证是法院查清案件事实的科学方法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第2款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提供的,以及法院有关人员调查收集的各种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关联性程度如何和证明力大小等问题,都有待于法院审查确定。 在庭审中,当事人作为案件的知情人、最有能力及时发现和提示证人证…  相似文献   

14.
《现代法学》2017,(2):123-145
刑事庭审形式化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须改变庭审走过场的局面,努力实现庭审实质化。庭审实质化改革是我国刑事审判领域乃至整个刑事诉讼领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其本质是以公正审判取代不公正的审判,因而需要以司法理念的更新为前提,以制度变革为保障,而不仅仅是庭审技术的完善。只有以公正司法的理念为指导,以有助于实现公正审判的制度保障为条件,以具体展示公正审判的程序和证据规则为支撑,协同推进理念更新、制度变革和技术改良,才能实现刑事庭审实质化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直接言词原则的理论内涵直接言词原则为大多数国家的民事诉讼立法所确认,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和基石。直接言词原则分为直接审理原则和言词审理原则,二者合称为直接言词原则。所谓直接审理原则是指案件的所有参与人包括法官、当事人、证人、鉴定人必须亲自参加庭审过程。参加庭审的法官应亲自参加庭审调查,亲自听取当事人的言词辩论,直接参与证据的质证,并在主观和客观上都能实际参加法庭审判的全过程,因此该原则又称实际参与原则。判决只能由参加庭审的法官作出,未参加庭审的法官不得对该案作出裁判。所谓言词审理原则是指庭审过程中所有…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1月20日清晨,某市张某送其子上学途中,被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撞倒,父子俩当场死亡。经交管部门鉴定,司机违章驾驶是导致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司机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在庭审前,张某的妻子李某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公交公司给予物质赔偿和精神赔偿。对李某物质赔偿的请求法庭予以受理,而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是否受理却存在很大争论。  相似文献   

17.
自1993年起,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案件的庭审方式改革中引入以强化被告举证责任为主体、紧紧围绕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事实和所适用的法律开展司法审查的庭审方式,摒弃脱胎于刑事、民事诉讼中的以法庭调查、法庭辩论为主线的审理方式,并在开庭前...  相似文献   

18.
一、民事诉讼调解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现阶段民事诉讼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注重推进审判方式改革,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工作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并存在忽视和弱化诉讼调解工作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片面理解审判方式改革就是庭审模式的改革,就是裁判作用的强化,注重坐堂问案,法庭调解流于形式,忽视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我国的庭审方式改革主要是实现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成为诉讼的主导者,法官则处于超然地位居中裁决。这样就造成法官普遍注重坐堂问案,注重在法庭上解决纷…  相似文献   

19.
法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评介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前程序的设置主要在于对付庭审过程的突然袭击,这一诉讼环节设计基于案件在当事人之间非经充分准备不进入庭审的理论预设,这也是各国构建审前程序的共同之处。判断程序公正的重要标准是诉讼过程中的公正,即“整个诉讼过程中公正地对待作为当事人的冲突主体,保证冲突主体有足够和充分地表达自己愿望、主张和请求的手段、行为空间。”①审前程序在整个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根据我国目前有关立法及司法实践可看出,我国民事诉讼中并不存在类似于两大法系国家中的审前程序。由于审前程序的缺失,致使民事诉讼程序本身应具…  相似文献   

20.
完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之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占善刚 《现代法学》2000,(1):112-114
本文以审前程序之意旨及其功能为切入点 ,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所存在的妨碍庭审公正及效率的纰漏 ,并就如何进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