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西少数民族审美观念是湘西各民族关于生命的诗性之思,既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的渊薮,又凸显了湘西文化的地域特征和审美个性;其间诸多的原生态文化事项,不少被誉为中华古文化的"瑰宝家珍",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因素;对湘西少数民族审美观念文化内涵、形态特征及美学诉求的深入探寻与现代审视,发掘其当代价值,对优化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丰富少数民族审美文化资源,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思飞 《青年论坛》2011,(3):143-145
服饰是透射一个民族艺术哲学理念的重要窗口。中国传统服装美学一方面受到儒家礼教规范及伦理道德的影响,注重"美"与"善"的相似性,缺乏对人体之美的正视与研究,把服装审美创作看作传播教化、塑造人格、维护礼制的形象表征,遮蔽人体曲线,宽衣博带;另一方面在道家思想统摄式思维观照下,追求衣饰与人体在整体审美上的和谐,淡化人体特征而凸显精神气韵。西方服装美学注重"美"与"真"的共同点,求真务实地强调人体曲线,以探求表现人体的本质美为审美理想。如何承袭中国传统美学智慧,又借鉴西方服装美学求真精神,创造出中国服装独有的时代语言,是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们面临的一个意味深长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3,29(1):80-84
在深入反思 2 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学术局限的基础上 ,新世纪中国美学至少可从以下三个方向谋求深化与自我拓展 :走出哲学美学的观念研究之路 ,以具体深入的实证专题研究完成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回归本民族传统审美文化资源 ,挖掘对人类审美意识史有普遍意义的因子 ,将中华传统审美智慧融入人类美学知识谱系 ;走出艺术中心论 ,深入发掘自然审美、工艺审美和生活审美的当代人文价值 ,丰富大众审美生活 ,拓展审美形态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田杰 《青年探索》2010,(1):11-18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最紧密的联系。它承续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政治革命的传统,经历和参与了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部过程。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它成为现代性风险社会中的一种政治仪式,并在自己的各种文化表达和诉求中实现对社会政治和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同时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和思想品格。在建国后的30年中,青年文化具有单一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色彩,是社会一元文化系统的附属物。政治紧张中的文化焦虑一度成为青年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巨大矛盾。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青年文化发生根本转折的重要契机,红卫兵以自我燃烧的方式宣告一个青年文化时代的终结。改革开放后的30年,是青年思想解放、自我解放的30年,是青年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和自由表达权利,在新型青年文化与青年社会运动中实现新的民族/国家认同的30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增长、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形下,青年对社会以及民族国家的认同将出现某些新的问题,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联系亦将形成某些新的格局。因此,中国青年文化的发展首先仍属于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文化认同问题,或文化认同过程中的社会政治问题,且其中蕴涵着诸多的风险和机遇。  相似文献   

5.
当代审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美学自身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即审美活动成为人的重要生存方式,成为人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的重要评价尺度和追寻目标。美学的这种发展逻辑又是由人的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决定的。美学的发展历史从审美层面映现了人的解放的步伐和程度。在影响当代审美文化的各种社会因素中,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规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言恭达 《群众》2013,(8):80-82
30多年的当代“书法热”无疑带来群众文化的繁荣,精神需求的重组。也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休闲情趣的寻求,以及“民粹文化”的膨胀……表现出某些书法文化民族立场的转移,传统艺术价值体系的颠覆和审美评判标准的缺失。因此,当代书法界最急需的是思想的滋润与审美的纯化,让书法回归心灵!同时,还需要书法文化社会身份的重塑与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书法艺术现代人文精神的重铸。从而推动书法艺术当代经典的文化创造,以艺术的审美自觉唤起全民族对文化的觉醒,完成书法艺术家书法文化的时代担当!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对立或批判思维模式,中国传统美学更偏重于在自身与外物之间寻求平衡点,以实现和谐共存。当今时代,如何在日益丰富的物质条件和亟待传承弘扬的优良文化传统、民族主体精神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我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承继优良文化传统和民族主体精神,不仅要加强美育教育,还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多元审美体验,以更达观、更包容的态度去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尤明慧 《前沿》2011,(13):160-163
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是在比较中显现的,壮族与鄂伦春族由于所处地域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模式,通过对他们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普遍性内容,即主要涉及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内涵的分析,揭示壮族与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具有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意识和心理品质的普遍意义的现代价值,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显示出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这对于建构适合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当代社会人文素质的养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和文化保证。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生活中,当代青年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方式十分独特。这主要表现在审美方式多元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趣味不争论等多方面,其审美实践和审美趣味及审美方式也是在前辈的视野之外形成的。对当代青年的审美实践,我们应该有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怀,准确把握青年多样化审美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其在实践中存在的文化原创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社会青年化”的时代,美学研究要紧密地贴近青年审美实践,及时提炼青年探索“美的规律”取得的新的阶段性成果,有效地指导青年审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结构、解构与重构:当代中国美学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解构与重构:当代中国美学的逻辑李建盛当代中国美学是如何兴起的?各学派的美学体系是如何结构起来的?各种强制结构起来的美学体系又是如何弥散和解构的?当代中国美学作为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理论意识为什么难以为中国人的意识所接受所拥有所认同,化为中国人的审...  相似文献   

11.
当代审美文化的反美学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审美文化的反美学本质肖鹰当代审美文化的反美学本质,大家所披露的,多归结于当代审美文化的以丑为美,审丑或媚丑的心态。以丑为美,不过是当代审美文化的一种畸趣,一个非常外在的特征。而且,以丑为美,也并非就是反美学的。在传统美学中,丑也是一个基本的审美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审美现代性之路:历史与现实的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后发达"国家,但其审美现代性思潮却往往直接套用西方先发达国家的模式,这种移植与中国既有的审美传统以及自身的社会现实都有一定的隔膜.理论阐释的有效性不大,导致中国审美现代性走入困境.实际上中国传统美学在解决"现代病"的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而且审美现代性是在社会现代性之上的必然产物,所以,要走好中国的审美现代性之路,我们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理论与现实以及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丙珍 《前沿》2013,(2):110-111
在西方美学史上,审美文化的概念存在了220年;在中国文明史中,审美文化起源于各民族的远古时代,并且与生态理念紧密相关联.当下,美学从抽象走向日常生活、从中心走向边缘、从小区域走向大生态,在批判与继承中建构着当代中国生态审美文化,这不仅是文化研究与生态美学的转向,而且结合与拓展了两者研究的思路与维度.  相似文献   

14.
主持者言     
随着当代工业化程度的日益加剧,一个被西方学者称之为"后现代"的时代已经来临.在这样一个文化时代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的对立性被迅速放大为整个文化的内在精神症候.  相似文献   

15.
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掌握文化、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活动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递、生活实用等功能,体现着启迪、教育人民群众,增强人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价值。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个动态化的流程,其存在和发展要求我们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科技进行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6.
张胜冰  魏云 《思想战线》2001,27(6):67-71
由于少数民族社会的现代转型造成文化传统的失落与神话思维的崩解,其审美文化的原创性面临着破坏与消解的危险.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在现代化背景下所面临的"保存与发展"的困境,应首先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应以民族文化活动为基点,以集中体现民族审美意识的民族艺术为中介,在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广泛运用民族心理学、民族伦理学、民族语言学、文化人类学以及民族社会学等相邻学科的方法,建立艺术哲学的比较视野,以取得该学科领域的新突破,拓展美学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传统美育与当代美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济喜 《思想战线》2001,27(5):67-71
中国古代有悠久的审美教育传统,它从礼乐文化派生而来,体现出深厚的人文精神传统.中西方美育传统之一致在于对人的综合素质之培养.如果没有人文关怀,当代美学与传统美学之间的精神纽带就会断裂.当今中国美学出现的低迷状况,主要由人文精神迷失所致,美学未能从工具论的价值观中走出来,当代美学建设应积极借鉴我国传统美育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苗族是中国较大且“亚族群”最多的少数民族.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进步,苗族绚丽多姿、美轮美奂的服装纹饰艺术已作为该民族文化的一种有机载体和象征存在.因此,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一种专属的艺术形态,它应蕴含更深的民族情怀和独特的审美文化.这里的审美文化,主要是指存在于苗族族群中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化现象,它既有精神层面的内容,也涵盖了一定的审美形式和民族性格、审美意识等.  相似文献   

19.
在特定的审美趣味模式影响下,当代青年的审美心理指向具有审美的变动感型特征、对审美对象类人本质的审美欲求特征、对审美活动的新文化象征意识的肯定特征.这些已然反映出,当代青年的审美心理建设与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其审美趣味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当代青年审美趣味的自组织过程,来探讨其审美心理的修整(建设与发展)问题.所谓"自组织",在这里是指当代青年审美趣味内部各个变量之间自动发生、无需审美趣味以外的力量加以干预的组织过程.当代青年的审美趣味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它的内部集合着各个层次的变量,如主体的社会意识、价值观、定向性审美心理、审美心境等.因此,当代青年的审美趣味可以  相似文献   

20.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文化以更为明显的消费性和娱乐性的姿态出现,在青年中出现了一种亚审美现象,青年的生活学习、社会文化心理由此受到了深刻影响.对亚审美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从美学的角度予以分析和把握,才能揭示出其产生、流行的原因,寻求解决或正确导向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