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实践观,实践的观点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文章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划清了界限。一种崭新的马克思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到了认识论中,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2.
陕大海 《理论月刊》2005,1(5):21-23
科学发展观加深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概念的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基于对生产与生活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之科学研究而形成的科学实践概念,是对人类全部实践活动本质的最高抽象和哲学概括。它所揭示的实践本质,存在于人类实践的全部历史进程之中。科学发展观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为最深刻的哲学理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实践观同马克思历史科学视域中的实践观完全同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实践观被公认为是科学实践观。科学实践观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本质意蕴包含四个方面:实践是人与动物的异质点,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的关联点,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的分合点,实践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4.
正义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占据主题性地位。在理论上,马克思通过提出科学实践观,奠定了批判自由主义正义思想的坚实基础,其运用科学实践观批判正义思想的过程与科学实践观的形成是同一过程。在唯物史观视野下,马克思肯定了正义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追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扬弃正义,在制度和观念耦合的社会生成方式下审视剥削阶级正义观,进而将正义置于人类自己创造历史的过程中予以认识,使我们看到正义的生动展现。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与诉求蕴于现实实践中,因为只有在具体历史视界中正义才有尺度,而正义是贯穿自然-人-社会统一关系的价值红线,是过程性和发展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楠  高燕宁 《前沿》2010,(7):36-38
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充分体现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凸显马克思实践哲学在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确立出发,梳理了马克思扬弃传统实践观,建立科学实践范畴的理论发展过程,阐释了马克思实践哲学所具有的世俗性、批判性、历史性的理论特点。任何理论的价值都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马克思实践哲学体现着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深刻把握,体现着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探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价值,能够更好地以理论的方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五个阶段。大学时期,他钻研黑格尔哲学,形成了理性实践观。《莱茵报》时期,他感到了理性与现实的矛盾,促使他把目光转到现实的客观关系中来,试图用政治法律和道德来解决现实的社会问  相似文献   

7.
袁方 《理论月刊》2006,1(2):24-26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科学实践观,并以此为基石构建了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提纲揭示了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和客体、神圣与世俗、理论与实践等矛盾关系的生成、展开以及扬弃过程,孕育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为随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逐渐成熟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实践是马克思恩格斯“新唯物主义”即科学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历史观的“立足点”,是“新唯物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根本标志,也是其哲学社会功能的旨归。坚持实践唯物主义就是要求坚持科学实践观和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的重要理论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其有密切关联。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基础,同时我国也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自由思想经过漫长的演进,最终确立起科学的实践自由观。科学实践自由观视野下的自由范畴中内含了自由实现的三个维度和两个层面。从这样的立体思维出发重新思考和整合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分工、劳动的异化和扬弃、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进步、自由时间的增长以及自由人的联合体等问题的相关论述,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人类自由实现的具体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论证了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阐述了"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考察社会历史的出发点和前提,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物质动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为我们科学地认识社会历史现象、分析和研究社会的基本矛盾及运动规律性提供了可靠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的基础和立足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和首要的观点,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提出的实践概念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这就是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再到实践唯物主义,这几个发展阶段,集中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实践观的确立过程。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具有客观性、能动性、革命性、历史性、社会性的基本特征,正是实践所具有的这些基本特征,才使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有别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实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理论传承和实践创新,当今我们党全面深入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实践观的精髓实质,科学地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充分发挥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使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彰显出强大的当代中国价值。  相似文献   

13.
谢安国 《前沿》2014,(21):7-8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对马克思哲学进行了近代哲学式的解读,马克思实践观的生存论存在论的维度完全被遮蔽起来,掩盖了实践观的本真意义和丰富内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存在方式,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原初关联、人与社会的内在关联等。从生存论存在论的角度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才能更加深刻地揭示和阐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意义,进而实际地形成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之间有意义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共产主义观长期以来被当成乌托邦来理解,致使其深刻的意蕴被遮蔽。摆脱这种境况,澄明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哲学意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哲学意蕴体现在实践性、批判性和历史性三个重要维度,既是说,马克思共产主义观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社会实践是批判的、历史的。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立足于实践性、批判性和历史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之中,它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而且还具有超越性。无疑,阐明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哲学意蕴,才能领悟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真实意蕴及其意义。很显然,深入研究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哲学意蕴及其当代意义,对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黑格尔实践观中关于人类劳动的能动性思想、实践的中介性思想、实践高于理论的思想以及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实践的思想,都对后来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认识论的创立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成为“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6.
当代美国科学哲学家约瑟夫·劳斯以实践科学观批判了作为理论的表象主义科学观.但是,劳斯依托实践阐发自然科学的权力之维以及由此展开的科学实践的批判并没有得到学界的重视.在本文看来,劳斯竭力阐释自然科学的权力之维带来了两个方面积极成果,其一,以实践为视角理解自然科学,建立起科学认识论和政治学的联盟,开创了“知识即权力”新的理解模式;其二,科学实践的权力之维不仅是对传统政治权力的补充,而且开辟了科学实践批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邓明波  向绪伟 《人民论坛》2012,(20):228-229
马克思"实践"概念先后经过了提出、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最早是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实践"概念的初步设想,但其在历史领域里仍属于唯心主义。直至马克思把社会生产看作实践的基础之后,其"实践"概念才从唯心史观,过渡到认识论意义上的一般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并最终转向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  相似文献   

18.
李荣华 《前沿》2010,(12):40-42
理论界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有多角度的解读,但从人文主义层面的解读却很有限。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核心在于它的人文主义精神,它强调实践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存在,这是马克思实践观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对人的本质的体现,这是哲学实践观的一大突破;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的科学性使其成为人类未来走向全面自由的思想指针。  相似文献   

19.
张银 《传承》2010,(3):48-49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是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是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