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论语>、<中庸>、<荀子>为基本文献考察孔子、荀子的政治思想,认为二者的政治思想中有一个中心范畴,即"礼",而"礼"在理想层面能够造就一种和谐的政治秩序.但孔子、荀子的达致和谐之法有所不同,前者注重个体修身,后者注重制度规范,但从根本而言,两种路径都是"人治",即都主张以为政者为原点推动理想政治秩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梁韬 《传承》2010,(21):74-75
《论语》中,仁爱是实现人际和谐的最高理想,知义是实现人际和谐的第一要义,礼让是实现人际和谐的处事方式,明知是实现人际和谐的重要原则,笃信是实现人际和谐的根本方法,内省是实现人际和谐的现实要求。学习《论语》中这些人际和谐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报上读到了这样一则报道:保安谭景伟,在工作之余潜心钻研<论语>他不但登上了北大讲坛讲述他的<论语>心得,而且出版了他耗尽5年心血写成的相关书籍<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书的销量不错,家庭经济拮据的他却把出书获得的版税全数捐给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美育专项基金".  相似文献   

4.
<思维论>是田运长期以来研究思维理论的结晶,也是我国当代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分析了<思维论>体系结构上的特点,对书中提出的思维三规律、思维信息论、智慧开发论等方面的观点进行了评述,肯定了<思维论>对发展思维科学的理论意义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儒家以"仁"与"礼"为内核构建了和谐论.它是处理中国古代社会人际的重要准则.它将"天"、"人"、"社会"整体统一起来,将自然系统的和谐、有机体系统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极强的价值意义.然而,其忽略个人主体性的倾向,注重齐一而忽视了关系的多样性的特点.维护封建君统论的导向,构成了自身无法回避的历史局限性.对传统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实现一种具有现代理念的和谐.建构辩证的、理性的、动态的和谐,成为儒家和谐论在当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由进路.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滑坡和缺失的现象日趋严重,虽说这一现象是在诸多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而从小缺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的熏陶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论语>中以儒家创始人孔子为代表的荣生,孝生、道生、仁生、乐生以及养生的生命价值观对于今天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正确引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罢孟"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 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消费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现程度.必须高度重视解决当前影响和谐消费关系构建的因素及法律缺陷,一是完善<消法>,为实现和谐消费提供法律保证;二是建立积极的消费纠纷解决社会救助机制;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等的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语>不仅集孔子思想于一体,更是以孝德思想为特色.本文分析孝德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产生、发展的历程,探讨孝德思想的局限性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际交流在当今社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际交流的原则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巴金作品<家>中人物的对话分析,阐述了语境,权势与亲疏对人际交流的影响.遵守这些交际原则将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反之则影响人际交流的顺利进行.因此每个人在交际过程中都要考虑这些原则,以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上接本文第一部分<原文及注、译、按>之174,载本刊2008年第6期) 二、综论 学人的治学活动是一种典型的、集中的理性认识活动,因此治学思想应当是认识论的一种提炼和提升.研究<论语>的治学思想,当然就是研究孔子(及其弟子)的治学思想,也是在更高的层面上探究孔子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2.
<孝经>中有大量的引<诗>,其引<诗>并非是<诗>本义的使用,而是经过自身的择选与阐释,在"孝"论的思想体系下,形成自己的<诗>学思想.其思想包括"孝'即是德"的<诗>学主题的提出,包括对社会各阶层"孝"德的<诗>学规范,包括对"孝教"这一治国途径的<诗>义理解,包括对"忠谏"的"事君"思想的<诗>学阐释.<孝经>已经形成了"孝"论体系下的独特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知者之乐"与"仁者之乐"的区别 在<论语>中,"仁者之乐"与"知者之乐",无论在内容与性质上、在表现和效用上,还是在动机与类型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方亦雨 《创造》2007,(10):80-81
一年来,央视<百家讲坛>火了,于丹热了,<论语>热了,传统文化热了…… <百家讲坛>以自己的方式,紧扣人文历史,突出民族文化,最大限度地亲近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需求,让学术文化走下神坛,走进普通人的身边,缩短了人们和那些经典文化的距离,让每个普通人真切感受文化,接受文化熏陶,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康宇 《长白学刊》2008,(5):20-23
儒家以“仁”与“礼”为内核构建了和谐论,它是处理中国古代社会人际的重要准则。它将“天”、“人”、“社会”整体统一起来,将自然系统的和谐、有机体系统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极强的价值意义。然而,其忽略个人主体性的倾向,注重齐一而忽视了关系的多样性的特点,维护封建君统论的导向,构成了自身无法回避的历史局限性。对传统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实现一种具有现代理念的和谐,建构辩证的、理性的、动态的和谐,成为儒家和谐论在当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由进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抗日战争中党的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刘少奇在延安马克思列宁学院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从提高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着眼,论述了党性修养的必要性和党性修养内容及其实现途径.这对于党的先进性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君主论>对于现今的政治领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蕴含丰富的政治领导艺术,如政治领导应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能够鉴别人才;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掌握激励下属的能力;具有辩证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并且能够以史为鉴,认识到人民的重要作用.从政治领导的角度看,对<君主论>不能采取"拿来主义",而活用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刘海龙 《前沿》2009,(2):50-53
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于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利于人际和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贵和的价值追求;仁爱的修身理念;诚信的处事原则;宽厚的待人态度;礼让的交往方式。这些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对于实现人际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精神解放与文章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解放,不仅是近代史上文章变迁的重要原因,也是两千年来历次文章变迁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可以算是一条规律.最早而又最突出的事例就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文章的发达,在两三千年的历史范围内,简直是空前绝后的.产生于这个时期的文章,两千年来始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清人章学诚所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不是随便说的.诸子百家之文确实做到了百花齐放.不但<老>、<庄>不同于<论>、<孟>,韩非也不同于荀卿,<战国策>和<左氏春秋>也各有特色.体裁不同,风格多样,在几百年间,文章之盛,至于如此,这是历朝历代都不曾有过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它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加强共产党员修养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党员修养的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中国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提供了科学指导.刘少奇既是中国共产党修养理论的伟大探索者和创立者,也是共产党人修养的伟大践行者.<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发表至今70周年,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