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近日,辽宁省文化厅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辽宁道光廿五集团董事长张广新凭借道光廿五满族传统酿酒工艺而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2.
胡宏雁 《学理论》2012,(32):189-191
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蒙古族、满族和汉族等人民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诸多传统民间文化活动,赋予了黑龙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赫哲族的伊玛堪更是浓缩的赫哲族历史精神与文化精华,是赫哲族的活态史诗。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赫哲族渔猎生活的变迁,伊玛堪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赫哲族没有文字,伊玛堪口头传统表达形式的特点,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并结合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给予保护,以期黑龙江的赫哲族的这项民族史诗能够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今全球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正席卷而来。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既是对原生态本质的保护,也是对其进行善本再造,使之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发展中寻求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活性载体,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人和传承的文化,是生命的文化和生活的美化。我们要全面定位民间文化、民间文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地位,要把这份珍贵的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使它与其他文化遗产一样真正与其"半壁江山"的文化地位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4.
尹忠华 《侨园》2020,(2):36-37
珍珠球,亦称"采珠球",初名"扔核",满语"尼楚赫",是满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传说珍珠球这项运动产生于满族劳动采珍珠。每逢采珠季节,采珠人到江河湖泊中打捞蛤蚌,投入放在岸边的筐中。再用开水烫开蛤蚌壳,取出珍珠。在捞蚌、投蚌过程中,采珠人之间相互竞争,哪伙采珠进度快,就会得到珠轩达(采珠领头人)的奖赏。为了练抛蚌技巧,采珠人分两队,以牛毛毡为球,互相往筐里投掷,投中多者为赢方,预示采到更多的珍珠。为了表示采珠的艰难,在各队中设二名"蛤蚌精",双手拿着形似蛤蚌壳的拍儿,专门拦阻对方投入筐中的球。这是满族人民在重大节日或农闲时必玩的竞技活动,于是,攻夺兼备的民族球类竞技项目出现了。  相似文献   

5.
《侨园》2018,(Z2)
正大连市满族联谊会成立于1989年,是全国颁金节的倡导者。现已出版了《八旗源流》《满族风俗史》等多部书籍。大连满族同胞约有33万人。联谊会每年都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民族特色活动,弘扬满族文化,得到广大族胞的真心拥护和热情支持。大连市满族联谊会针对许多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事已高的现状,把抢救、整理高龄非遗文化传承人珍藏的古文献与口述历史摆在了优先位置。通过对传  相似文献   

6.
高乔子 《学理论》2010,(24):137-138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制定是为了协调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和谐共生。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制定时要考虑到悠久的传统文化,各城市各地区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文化的多样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侨园》2012,(1):66-69
锦州道光廿五白酒,是目前国内唯一沿袭着古老的满族酿酒技艺酿造的白酒.道光廿五满族酿酒技艺,传承了北方山林民族传统的制酒工艺和独特的酿酒习俗,是一份珍贵的保留着北方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锦州道光廿五白酒,是目前国内唯一沿袭着古老的满族酿酒技艺酿造的白酒. 道光廿五满族酿酒技艺,传承了北方山林民族传统的制酒工艺和独特的酿酒习俗,是一份珍贵的保留着北方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之一,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是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等内容,全面回答了新时代保护传承什么样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等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杨雯雯 《学理论》2012,(33):144-146
龙现村是浙江省著名的侨乡,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定的世界上几个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基地之一。"稻鱼共生系统"这一特色生产方式与民俗文化密切相关,由于受到侨乡经济和侨乡文化的影响,稻田养鱼的物质生产功能不断地弱化,只有部分老人将其作为一种传统生活方式保留下来。文章从民俗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稻田养鱼的传统方式,分析其面临的传承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保护稻鱼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文明的飞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包括满族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局面。古老的满族文化如何应对时代变迁,将延续了几千年的满族历史文化、生活习俗、民族精神保存和传承下去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事业管理中的一项课题。网络传媒的出现为挽救濒危的满族文化提供了契机。民族文化事业管理和有关方面应当正确依托和使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挖掘、涵养、增强健康的满族文化的生命力,以开放的视野融入全球化大潮,实现民族文化的振兴。  相似文献   

12.
刘霞 《学理论》2012,(17):163-164
昌黎民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的河北文化.它是昌黎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出的艺术成果.我们不仅要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将活跃、新颖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融入昌黎民歌文化,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使其保持旺盛与长久的活跃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张少玲 《学理论》2012,(30):148-15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地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不断传承、创新和积淀的成果,它既是文化多样化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更是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华县皮影文化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是不言而喻的。通过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征、法律保护所面临的问题,等等,以华县皮影文化为典例来阐释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所面临的现状,以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提供些许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6)
满族是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其先祖女真人生活在长白山林之中,擅长狩猎、骑射,以武力统一东北地区,进而推翻明朝统治,统一全国。在发展武力的同时,也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建设,逐渐形成了满族文化。但是随着政权的壮大和生活地域的迁移,不断面临先进的汉族文化的冲击,"国语"和"骑射"为代表的满族传统文化也随之被封建化的浪潮所渐渐淹没。从具有代表性的"国语"和"骑射"两方面来探究满汉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正由民进辽宁省直工委策划,民进辽宁省直工委直属五支部和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承办的"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担着为残疾学生提供职业培训的任务,全校60%的学生是残疾人。省直工委多次组织会员到该校开展公益阅读、企业进校园等活动,为了给这一特殊群体送去温暖和关怀,践行文化传承与文化惠民的双重宗旨,策划组织了此次非遗展示活动。  相似文献   

16.
石少涛 《学理论》2010,(14):122-123
本文在传统节会与现代节会的比较中,发掘了作为一个重要文化现象的现代节会的特质,并由此出发探讨了节会活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以及举办节会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杨浩 《各界》2007,(2):19-21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古国,中国的历史变换莫测却从不间断,渊源流长的同时也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因为中国不仅是一个世界上少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也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任务异常艰难繁重的国家.当然,我们在从事遗产的保护和研究之前,首先要科学精准把握它的特征和价值.如果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把握以及价值的界定,缺乏科学而可操作性标准,就会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形成"泛文化遗产论",这极其容易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泛滥成灾,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更使文化遗产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流俗趋时,淹没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所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保卫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在发展中完善,逐渐形成了增强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化场域和整体性保护的中国方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石。随着我国文物保护体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和传统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多元化形态和价值凸显,新形势下适应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的目标及其创新发展诉求,从文化遗产本体价值-关联价值-转译价值出发,基于价值链逻辑,阐释文化遗产的时空脉络和文化内涵,即文脉价值;针对现实矛盾与发展困境,从多头管理的现实出发,建构以历史文化价值保护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保障;从人与遗产环境的共生关系,认知其社会价值,并适应于社会经济需求和价值约束,实现文化传承与复兴发展,即从固守到“守正适变”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为各种民间文化组织参与保护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众色彩。非物质文化产生于民间,也主要在民间流布,与由官府和文化精英创造、居于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有显著区别。其次,与大一统的主流文化风格不同,非物质文化带有深深的民族和地域烙印。以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资源性,来源于其社会性、传承性、流动性、价值客体性等特性,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关系到未来世代的福祉。图书馆得天独厚的资源收藏、整理、典藏等条件,使得其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文化资源保存开发事业之中甚有必要,有利于活态文化的开发式保存。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及社会教育等职能,决定了图书馆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其保护范围包括文化遗产本身,相关实物、场所,人三部分。收集整理和宣传展示是图书馆重要的保护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