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造》2008,(7):50-51
云南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是云南省地震灾害发生后应急指挥的重要场所,许多地震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便是在此产生。可以说,这里是地震应急指挥的“中枢”。在“云震·07”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演习——桌面推演中,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在此指挥。除了战备,平时,云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每年的例会和云南省地震局的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  相似文献   

2.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救灾应急指挥体系 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救灾工作,把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党政军领导靠前指挥、各级减灾委综合协调、基层应急救灾指挥机构具体负责、部门互动、军地联动、政令畅通、运转有序的组织指挥体系.在应对2010年"凡亚比"台风灾害中,省政府领导第一时间深入重灾区检查指挥救灾应急工作,省减灾委第一时间在信宜市成立由军地多部门组成的应急指挥部,基层党委、政府在受灾镇村设立现场应急指挥所,有效做好台风灾害应急指挥工作.此外,我省各地不断完善救灾应急指挥机构.省减灾委适应新形势,将航空、铁路等部门吸收为成员单位,指导部分地级市成立减灾委员会,救灾应急的组织协调职能小断完善,为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抗击"凡亚比"等台风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3.
佘廉  贺璇 《电子政务》2013,(6):74-79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发生突然、演变过程难以预测及危害重大等特征,对应急管理系统的应对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现场应急指挥是应急处置的核心步骤,提高其可靠性关系到应急管理的成败。从指挥主体、指挥客体、指挥环境三个核心要素解构了现场应急指挥体系,构建了现场应急指挥体系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现场应急指挥主体、客体、环境的内在属性梳理出三个子系统可靠性的因子集合,指出应从提升主体应急指挥能力、增强对客体的控制以及完善应急指挥体制机制、加强子系统间耦合等方面,提高现场应急指挥体系的整体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13,(17):56-57
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以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软硬件相结合的重大突发灾害应急保障技术系统,具备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动态决策、综合协调、紧急联动和总结评估等多方面功能,是政府实施应急预案、实现应急指挥决策的基本载体。在这方面,美国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国借鉴和警示。在美国"9·11"事件发生后,整个纽约市通讯系统全面瘫痪,政府应急指挥部门和专业机构应急救援队伍无法使用电话、手机等常规通讯工具  相似文献   

5.
2003年7月21日,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发生6.2级地震,造 成8个县l15万人受灾,72万人成灾。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 务院十分关心灾区群众的安全和灾后生活安置;云南省委、省政 府高度重视,召开紧急会议,立即启动《云南省破坏性地震应急  相似文献   

6.
专业数字集群( PDT)通信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集群技术体制,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应急指挥的需求。应急管理部门选择PDT作为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的基础体制,加以改造和完善,形成新的技术体制。目前全国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的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在各地应急救援工作中,在"应急使命·2021"抗震救灾演习中,都发挥了显著作用。PDT在应急管理行业中获得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我省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指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面协调"的重要作用,省政府决定调整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调整后的辽宁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组长:薛恒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副组长:魏俊星(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常波(辽宁省地震局局长)。成员:于国安(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于2007年10月成立,由于领导换届等原因,指挥部成员发生了变动。为加强对全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和解决应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决定对辽宁省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应急指挥部组成人员如下:  相似文献   

9.
廉思 《人民论坛》2020,(10):88-93
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很多社会群体不依赖于正式应急动员机制,通过自发行为或立足本职岗位参与危机治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些社会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事实上已经成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重要的应急支援力量.运用"支持性治疗"的社会治理理念,通过制度建设,将此次疫情中涌现出来的社会力量有序整合到国家治理体系中来,发挥他们在应急管理中的组织性和机动性,从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黄庆畅 《中国人大》2008,(12):25-26
6月8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公布实施,此时距地震发生还不到一个月。速度之快,在我国立法中还不多见。因此,有学者称此是我国应急法制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条例出台很及时,其内容如何?对人  相似文献   

11.
齐岳峰 《小康》2013,(5):40-42
"黄金72小时"是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期,雅安地震后的72小时中,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事情,各级政府应急救援机制如何迅速启动应对,本刊直击雅安72小时的应急救援过程4月20日8时02分,地动山摇。这是一个周末,芦山县县长王华此刻还未出家门。在摇晃中他立即冲出了楼房,经历过"5·12地震"的王华第一时间就对灾情有了心理判断,这次地震恐怕不亚于上次。  相似文献   

12.
张辉 《长白学刊》2014,(4):76-81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康菲漏油事件应当作为"重大环境事件",甚至"特别重大环境事件"进行环境应急处置,其应急组织体系应当由应急领导机关、应急协调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组构成。然而,康菲漏油事件发生后政府至今未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反而责令康菲公司自行处置漏油事件,最终导致漏油事件迟迟未能平息。康菲漏油事件给我们留下的不仅是环境法的完善思考,还有环境应急法制的反思以及应急法制与常态法制之间协调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瞿方业 《中国减灾》2012,(11):12-13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地震后。10月4日又发生严重的山体滑坡,致18名小学生和附近农产1人遇难。地质灾害应急专家调查结果为:田头小学滑坡灾害是由于持续降雨引发的大型高陡松散岩土体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2,(10):61-61
2012年9月7日儿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和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12时16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发生5.6级地震,地震给当地带来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7日16时把14时启动的困家叫级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相似文献   

15.
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应急救援预案设置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建立一个快速高效的应急移动通信系统,则是保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理所必须的硬件.  相似文献   

16.
陈厦 《中国减灾》2014,(15):51-53
正近年来,在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4·14"玉树强烈地震、四川芦山"4·20"强烈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中,我国的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在及时传达政令、发布信息、引导舆论、稳定人心、协助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13年12月3日,国家应急广播中心揭牌,国家应急广播社区网站(cneb.cnr.cn)同时上线,这标志着我国国家应急广播体系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是《国民经  相似文献   

17.
正8月13日、14日,云南省通海县连续发生2次5.0级地震。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按照应急管理部主要负责同志指示和要求,于8月14日上午派出工作组紧急赶赴云南通海地震灾区现场,指导和协调地方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8月14日下午3时,应急管理部工作组到达云南通海震区后,立即赶到地震受灾严重的村镇,实地查看灾情和受灾群众安置情况,赴通海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县消防支队,看望慰问一线救灾人员和消防官兵,了解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10,(2)
2008年,云南省在国家财政补贴推广节能灯的第一年,完成节能灯推广538.6万只,远远超出300万只的任务目标,开创了"云南模式"和"云南速度".在此基础上,2009年,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动向国家申请800万只节能灯推广任务.截至2009年12月底,云南省实际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000余万只,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这是继2008年超额完成任务之后,云南省在节能灯推广领域又一次创造"云南速度".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我省防震减灾工作,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指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面协调"的重要作用,省政府决定调整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调整后的辽宁省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20.
防灾减灾设施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规划建设内容之一,可通过设置安全楼、安全台等发挥防洪减灾作用,通过设置"防震棚"等实现震后避难.唐山大地震后设置"防震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应急避难活动,2003年建成的北京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是我国21世纪第一个对标国际要求的以防范地震为主的应急避难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