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测定宣木瓜总三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为宣木瓜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5%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550 nm处测定总三萜含量;齐墩果酸、熊果酸用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参数: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255∶45∶0.1∶0.05),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25 ℃。结果 不同农家品种的6批宣木瓜样品总三萜含量为2.46%~3.96%,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含量为0.449%~0.581%。结论 香草醛比色法和超高液相色谱法分别适合宣木瓜总三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测定,可同时用于宣木瓜药材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木瓜药材及饮片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Shim-pack CLC-ODS(M)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20℃;流动相为甲醇-水-冰乙酸-三乙胺(265:35:0.1:0.05),流速0.6 ml/ min;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齐墩果酸在0.162~3.310 μg范围内(r=0.999 8),熊果酸在0.195~3.910 μg范围内(r=0.999 4)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齐墩果酸平均回收率为97.7%,RSD=2.0%(n=9),熊果酸平均回收率为98.4%,RSD=2.5%(n=9).木瓜药材及饮片齐墩果酸含量为0.248%~0.454%,熊果酸含量为0.103%~0.508%.结论 所建立的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不同产地木瓜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覆盆子中三萜类成分(山楂酸、科罗索酸和齐墩果酸)的测定方法,为中药覆盆子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色谱柱:WondaSil C18-WR(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9∶1),等度洗脱,柱温为25 ℃,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205 nm,进样量10 μL。结果 山楂酸、科罗索酸、齐墩果酸分别在0.156~3.900 μg、0.102~2.55 μg、2.04~51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0%、91.7%、93.8%,RSD分别为2.59%、3.25%、2.86%。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行,可作为覆盆子药材中单一三萜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桔梗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 μm),以乙腈-0.5%磷酸(35∶6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40 nm,柱温25 ℃。结果 木犀草素和芹菜素质量浓度分别在11.20~67.20 μg/ml(r=0.999 6) 和12.25~73.50 μg/ml(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木犀草素和芹菜素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3%、99.71%,RSD分别为0.77%、1.38%(n=6)。结论 HPLC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中药桔梗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醉鱼草果实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建采用Welch Ultimate AQ-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60∶40∶2)系统,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为25 ℃。结果 木犀草素进样量在0.0432~0.432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8.15%;RSD=1.87%(n=6)。结论 建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醉鱼草果实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杏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绿原酸、芦丁为对照品,建立薄层色谱以鉴别药材。采用紫外波长转换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药材中阿魏酸、芦丁及异槲皮苷的含量,色谱柱为YMC-Pack ODS-A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磷酸溶液(125∶105∶770);阿魏酸的检测波长为322 nm(0~25 min),芦丁与异槲皮苷的检测波长为255 nm(25~70 min);流速:1.0 mL/min;柱温:30 ℃。结果 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阿魏酸、芦丁及异槲皮苷分别在1.452 2~14.521 7 μg/mL(r=0.998 9)、27.366 7~273.666 8 μg/mL(r=0.997 2)、1.649 9~16.499 0 μg/mL(r=0.999 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6%、99.70%、100.03%;RSD分别为0.9%、0.8%、1.2%。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稳定、可行,可用于杏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骨疏灵颗粒中淫羊藿苷和β-蜕皮甾酮含量的方法。〖JP〗方法 采用Waters BEH130 C18色谱柱(250 mm×4.6 mm,3.5 μm);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 淫羊藿苷和β-蜕皮甾酮分别在0.012 5~0.125 mg/mL(r=0.999 8)和0.005~0.15 mg/mL(r=0.999 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9%和100.16%(n=6),RSD分别为1.69%和1.43%(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骨疏灵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ela Venusil XBP C18(L) 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0.05%磷酸水(70%∶30%)等度洗脱;柱温:30 ℃;流速:1.0 mL/min;白术内酯Ⅰ、Ⅲ检测波长:220 nm,白术内酯Ⅱ检测波长:276 nm。结果 白术须根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260%、0.0379%、0.0633%。结论 在白术须根的综合开发利用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可作为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奈韦拉平片中有关物质及其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ODS-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25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20∶8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0 nm。结果 线性范围为5~100 μg/ml(r=1.000 0)检测限为0.9 ng,样品在24 h内稳定性、精密度良好,RSD=0.2%,平均回收率为100.36%。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专属性高,适用于奈韦拉平片中有关物质及其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山茱萸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山茱萸配方颗粒中马钱苷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茱萸配方颗粒中马钱苷含量。结果 薄层色谱法能定性检出马钱苷,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马钱苷质量浓度在5~8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12%,RSD为2.46%(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行,可用于山茱萸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建立木瓜齐墩果酸、熊果酸等三萜酸薄层色谱分离鉴别方法。方法 将点于硅胶G板上的样〖JP2〗品点浸入1%碘 二氯甲烷溶液中预处理,以环己烷-丙酮-乙酸乙酯-甲酸(9∶2∶1∶0.2)为展开剂。结果 木瓜中熊果酸、齐墩果酸以及3-O-乙酰熊果酸能够被很好地分离和检识。结论薄层色谱法简便、可靠,使木瓜鉴别更具客观性和专属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藤黄酸的含量。方法:采用ALLTIMA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1.0 m l/L磷酸(9∶1),流速:1.0 m l/m in,检测波长:360 nm,进样容积:20μl。结果:该法的专属性强,用于新藤黄酸含量测定,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藤黄药材中总藤黄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新藤黄酸为对照品,在360 nm处对藤黄样品中的总藤黄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JP2〗新藤黄酸浓度在5.304~26.520 mg/L范围内,与吸收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53%(RSD=0.21%,n=9)。〖JP〗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藤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回流提取新藤黄酸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新藤黄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溶剂的浓度对提取量有显著影响,其次的影响因素为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的量。结论:提取新藤黄酸的最佳工艺为:12倍量的甲醇,提取3次,每次3 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清热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绿原酸在0~1.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2.9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自然界选出不同类型的菌种,并筛选可以转化刺囊酸的菌株.方法 用微生物对刺囊酸进行转化,筛选出能转化刺囊酸的菌种,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转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梅花中绿原酸含量,为梅花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Shimpack VP-ODS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4%磷酸水(13∶8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30 ℃。结果 绿原酸在0.040 7~0.814 0 μg(r=0.999 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8.60%,RSD=1.68%。结论 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可靠、简单,可作为梅花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和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影响。方法 样品用50%甲醇溶液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同一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himadzu VP-ODS,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 ℃)下对亳菊3种成分同时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干燥条件下各成分的含量。结果 不同加工方法对亳菊中3种有效成分含量有明显影响,对亳菊花的色泽、气味、质地有明显影响,胎菊和菊米无明显变化。结论 微波和蒸制干燥可作为亳菊规模化生产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协同仑伐替尼对肝细胞癌的抑制、促进肝细胞癌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H22肝癌细胞建立H22移植瘤小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GNA组(20 mg/kg),仑伐替尼组(10 mg/kg),GNA(20 mg/kg)+仑伐替尼(10 mg/kg)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2周,每日1次;比较各组小鼠的肿瘤质量和体质量,观察GNA联合仑伐替尼对肿瘤生长的作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GNA联合仑伐替尼对移植瘤模型小鼠各脏器的影响;TUNEL染色检测移植瘤模型小鼠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模型小鼠肿瘤组织中孕烷X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PXR)、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t protein,BCRP)、细胞色素P450 3A4酶(cytochrome P450 3A4,CYP3A4)、P5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Bax)、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GNA+仑伐替尼组肿瘤生长得到明显抑制(P<0.05),并且优于GNA组和仑伐替尼组(P<0.05);给药后小鼠的主要器官(心、肝、脾、肺、肾)均未出现明显病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GNA+仑伐替尼组细胞凋亡较仑伐替尼组更加明显;GNA+仑伐替尼组肿瘤组织中PXR、P-gp、BCRP、CYP3A4、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53、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 GNA与仑伐替尼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GNA增强仑伐替尼对肝细胞癌的敏感性,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核受体PXR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代谢酶CYP3A4,转运体P-gp,BCRP和凋亡蛋白P53、Bax、Bcl-2、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