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疾病.历来医家多宗"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之说,多从肺脾肾论治,而从肝论治者较少.笔者临床注重调肝理肺,收效满意,现谈谈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2.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 WD)是铜毒内蕴所致,铜毒是内生外受之邪,铜毒致病具有病位广、症状杂、病势可危急的特点,铜毒贯穿于WD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整个病变过程.以"肝豆汤"为代表的系列方剂,具有疏肝利胆、通腑利湿、健脾扶正、化瘀解毒的功效,体现了WD从铜毒论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根据肝与肺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肺系病症可以从肝论治。论治原则 :木火刑金重在清肝火 ;气郁痰聚注重条达肝木 ;肺病气伤重在柔肝敛肝 ;养肝益阴以固肺气。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指出,癃闭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膀胱、三焦,与肺、脾、肝、肾、督脉有关。热邪客于膀胱和膀胱气化不利,针刺京骨、委中;从三焦辨治,实则泻之,注重调肝,针刺三焦下合穴委阳;从肺辨治,"当资化源,以助金气";从脾论治,当分虚实,虚责之于中气不足,实责之于湿;从肝辨治,以疏肝、柔肝、泻肝为主,佐金平木、泻心补脾为辅;从肾辨治,也分虚实,针刺可选择足少阴肾经大钟穴;从督脉辨治,可选任脉之曲骨和阴交,轻者取督脉"脊背之骨穴",重者取任脉"腹间之肉穴"。针刺治疗癃闭,应遵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原则,以选取肝肾二经、膀胱经、督脉的穴位为主。  相似文献   

5.
于庆生认为,胆石症的病机特点是在肝阴不足或肝失疏泄基础上形成的气滞血瘀、湿热阻结,主张采用中药治疗或手术联合中药治疗,提出从肝论治、从胆论治的标本兼治的理念。对于胆囊结石,主张保胆取石联合中医疏肝利胆或养阴柔肝法;对于肝外胆管结石,主张腹腔镜微创取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联合中医清利湿热、利胆排石或泻火解毒、利胆排石;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提出肝胆管切开取石联合术中胆道镜取石及术后中药治疗的三联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6.
陈宝田认为紧张型头痛是症状学诊断,等同于中医风湿头痛。紧张型头痛的病机为湿、风、瘀、虚、郁五者杂至,合而为病。临床上应从肝论治,以除湿、祛风、活血为主,兼以补虚、安神。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徐经世认为,痛风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痛风非风,病在肝脾肾,责之湿痰瘀”;应采取分期分型相结合的方法辨证论治,活动期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活动期的湿热痹阻型和慢性活动期的痰瘀互结型,缓解期以脏腑阴阳为纲,分为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两型进行论治;尚应辨证辨病用药相结合,久病配合使用虫类药物,治疗过程中注意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胃肠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临床以腹痛、腹泻、便秘、大便习惯改变及伴有其他神经衰弱表现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发于中青年,在我国女性略多于男性.中医认为本病多与脾、肾、肝诸脏失调有关.治疗多以抑肝扶脾补肾之法.导师张小萍教授根据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着重从肝脾论治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9.
《医贯》是明代医家赵献可的代表作,其中《消渴论》篇可反映其独特的中医学理论和临床思维。认为消渴病虽涉及肺、胃、肾等多个脏腑,但肾在诸脏腑中最为关键,肾虚是消渴病的关键病机,治疗消渴病应以治肾为主。对五行生克理论也有独特的发挥,认为五行生克是“相通”的。在前人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命门学说,在临证中极为重视命门先天水火,注重先天水火互济。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真心痛”、“胸痹”、“厥心痛”范畴。病位在心,但与肝(胆)的生理病理关系甚切。笔者经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认为从肝(胆)论治往往收效良好。现总结如下八法,聊共同道研讨。 一、疏肝理气,畅通心脉法 适用于肝郁气滞、心脉不畅证。症见:胸胁闷病,心悸,气短,性情急躁,舌质稍紫或隐现瘀点,脉弦细。心电图正常,或ST段改变,T波轻微倒置。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相似文献   

11.
肝、胆、脾、胃等相关脏腑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肝脾同居中焦,关系密切,在结构上相互靠近,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紧密勾连。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肝脾建中”理论强调,辨治疑难杂病当从中焦出发,将肝脾作为一个整体,治脾不忘肝,调肝不忘脾,肝脾同治,以期达到中焦如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杨慧麟老师临症治疗内伤杂病,特别是处治胁痛、脘痛、眩晕等病时,常举一贯煎加减,每获奇验.蒙其教诲,师其化裁,我亦每每学步而小有心得,今经过复习,结合具体验案例证谈点体会,请同道们不吝指教。 一、方剂来源 “一贯煎”为清代名医魏玉横所创制,见于《续名医类案》心胃痛篇内高鼓峰、吕庄生二氏脘痛治验的按语中。高氏治一妇人胃痛,力辟前医从火从寒论治之谬,改从“肝病”处理,以滋肾生肝饮收功,魏按之曰:“此病外间多用四磨、五香、六郁、逍遥,新病亦效,  相似文献   

13.
周宜轩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注重临床思维的创新,临床诊治中善于总结;强调认识疾病的整体性、治疗疾病的综合性、预防疾病的主动性及收集四诊信息的灵活性;重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辨证舌脉相结合,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中药传统理论与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相结合,治疗、预防、养生相结合的"五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14.
论证了肝藏与生殖的密切关系,基于肝藏的生理解剖基础是平滑肌系统这一认识,对"肝行肾气"、"女子以肝为先天"两个中医学理论进行了讨论,指出肝藏在生殖方面所发挥作用的生理解剖基础是生殖系统的平滑肌.肝藏与平滑肌关系的理论在生殖方面得到了逻辑统一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盗汗是指寐而汗出、寤则汗止的病证。历代医家多从阴虚论治,目前教材亦独论阴虚。但临床上盗汗并非全属阴虚,如仅仅从阴虚论治盗汗,则无异于以偏概全。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论述,盗汗总体上是以“营卫不和”为主。临床上通过滋阴、清热、和解少阳等治法,营卫可达到“和谐”的状态,则盗汗自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外科秘授著要》的版本、作者、成书时间、现有整理概况进行考证,认为其作者为清代新安医家程让光,成书时间应不晚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外科秘授著要》在医学理论、医案和方剂上均对前人论著有所借鉴,在学术思想上又受到其他新安医家的影响,论治疮疡重痰,注重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杨骏运用"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症论治"三条治则治疗周围性面瘫.其将周围性面瘫分为风寒外袭证、风热侵袭证、风痰阻络证、气血亏虚证4种证型,对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患者,常浅刺、少刺;对于恢复期或者后遗症期患者,则选用滞针提拉刺法、透刺、健侧平衡对刺等方法,并辅以闪罐、电针等治疗.  相似文献   

18.
慢性湿疹患者的易感体质类型是特禀体质、湿热体质,慢性湿疹的病机要点为血分湿热毒瘀,有湿毒、热毒偏重之别,有瘀热、血热之异。在治疗上运用辨体治本、辨病治标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分期论治,即进展期以辨病治标为主,治以清透湿热、解毒散瘀之法,并辨别湿毒与热毒、瘀热与血热之偏重;静止期以调体治本为主。从特禀和(或)湿热体质与血分湿热毒瘀论治慢性湿疹时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建扬从医30载,师从于全国名老中医钟一棠先生,为浙江省宁波市名中医,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对于从肝论治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审因论治思想是中医学诊疗疾病的主要思想之一.病因是疾病的始动因素,正确、全面地审察病因,探究病源,是治疗疾病的关键.《黄帝内经》中关于审因论治思想的论述颇为丰富,倡导诊病要知其始,以求其本,这是认识疾病的一般规律;辨明病因类别是审因论治的前提,明确病因之常与变是审因论治的关键环节;"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多维遍历"为临证之重要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