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工作在形式、内容和方法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高校必须根据网络时代的特点、传播途径和变化规律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探索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吕新云 《传承》2011,(12):86-87
本研究采用社会学的调查与统计方法,对广东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现状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存在网络道德失范和法律意识不强的思想及行为;同时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和社会网络管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社会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督管理,培育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3.
李建红 《前沿》2004,(8):130-131
高校网络教育中存在着重网络技能轻网络道德的现象 ,由此也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严重。规范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要“两手抓” ,既重视网络技能也要重视网络道德。可以通过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进网络、进校园的方法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4.
《湖北社会科学》2016,(4):195-198
网络时代下,人们不仅交往沟通模式有所变化,传统思维模式也在转变,社会道德呈现出了多样化趋势,其中网络道德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更显得错综复杂。而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生力军,其网络道德教育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教育客体的矛盾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教育过程的相对可控性。我们应当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形成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开展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5.
向元琼 《前沿》2012,(22):191-192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道德的内涵,从网络所具备的虚拟化、隐蔽性和全球性特征出发,对加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等方式实现大学生网络道德提升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武才娃 《北京观察》2007,(11):26-28
作为"社会良心"的大学是引导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力量,故大学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上责无旁贷。而今天,大学生的道德现状令人担忧,因此,高校的基础性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李晓梅 《前沿》2013,(10):182-183
随着时代变化,社会转型,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变化愈来愈使道德教育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目前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各种不良的诱惑等因素,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操守。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和对策,是每一个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段满江 《前沿》2013,(10):63-64
人类社会的生态问题就是由于对自身认识的不足而导致的行为失调。生态道德就是对这一威胁人类生存发展问题的科学回应。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教育保障措施机制,保证大学生生态道德培养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杨维东 《人民论坛》2013,(17):242-243
现实社会中的诚信失范问题也深深地反映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作为网民中的主要群体,也存在着网络诚信缺失问题。基于对重庆地区高校大学生进行的关于网络诚信的调查报告,文章概括了大学生网络诚信的主要问题,剖析了网络诚信问题的原因,并从加强诚信道德教育等方面提出构建大学生网络诚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志坚 《求索》2005,(8):109-111
当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着道德教育内容的确定、道德教育方式的定位和道德教育效果评价的选择三道难题,这三道难题使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陷入了困境。困境的突破口在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道德自由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行抉择道德行为,并勇于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后果。道德自由教育的理念符合道德本质的要求、时代背景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生态道德教育是社会公德建设的"基础工程",而传统德育教育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来展开,忽视了人对自然的义务,也忽视了自然环境存在的道德价值.我国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逻辑起点,在于走出传统德育教育的盲区,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人格为目标,确定教育的基本内容、原则和方法,为构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框架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雪燕 《前沿》2014,(1):147-148
大学是道德教育由他人导向型向自主导向型转变的起点。在经济全球化、媒体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及其行为。文中以青海高校为例,在对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三所高校部分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家庭、集体、职业、社会四个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现状,并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陈永光 《传承》2014,(1):138-139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期的新时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平需要引起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视。我们应从大学生底线道德教育的角度进行思考,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呼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底线道德教育,强调基础,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来自多方面。在教育内容方面,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模式和内容已显滞后;在教育媒介方面,新媒体的兴起对于高校道德教育带来广泛深入的冲击,而新媒体自身伦理的缺失更是凸显出"反道德"色彩;在教育对象方面,大学生道德观念养成的不稳定以及媒介行为的含混性更使得高校道德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因而高校积极探索新媒体语境下道德教育的新对策则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人们的交往、沟通与合作离不开网络,而计算机互联网知识与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已经融入到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他们的思想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在此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一些弊端诸如道德沦丧、诚信缺失的现象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社会中诚信道德教育等问题的深刻思考.本文试从网络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揭示网络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找出解决网络社会中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问题的相关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巨变的复杂的网络环境,激增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性都对网络制度的有效供给提出了迫切需求。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与制度伦理有机结合,利用网络制度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弥补传统道德教育的缺陷,有其必要性。同时,利用制度伦理培育大学生网络道德不可因循守旧,要坚持严肃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张传民 《青年论坛》2005,40(6):41-4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社会矛盾的日益加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德育工作者应以敏锐的职业触角去捕捉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教会学生道德选择,承担道德责任,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道德修养,以期提高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诞生延展和拓宽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场域和实践领域,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图景和新动力,同时也催生了网络空间道德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中坚力量,是网络空间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其网络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乎其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积极推动和完善网络立法机制,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创新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正向的网络道德意识,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水平,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应然面向。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作为一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的网络文化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人格的形成。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表现出某种畸形状态,其表现是道德人格的双重性,偏离性和异化性,从而导致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侵蚀。在两种道德意识形态相交锋与碰撞的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及其道德人格的生成,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文化方式,提高他们的文化和道德素养,从而形成符合时代需要的、健康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道德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道德教育应与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密切结合;与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密切结合;与学校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密切结合,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同时,应加强大学生道德实践,使之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