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权力体制与行政区划体制是行政管理体制中两个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因素,厘清行政权力关系及其内涵,科学设计行政区划体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在历史传统的基础上,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从现实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是探索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行政主导体制是基本法对特区政治制度的高度概括,特区政治制度实际由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两个层面构成,而每一层面又可再划分为不同方面。行政主导体制在这些不同方面具有不同作用与功能。在"一国两制"的宪政体制框架下,行政主导体制存在传导、主导与领导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3.
崔裕蒙 《岭南学刊》2008,3(2):45-50
当下,许多看似科学民主的决策,其结果却出现了重大失误,致使科学发展在实践中屡屡受挫。其失误症结在于决策权力的高度集中。决策权未能科学分解,诸多决策环节在实践中往往成为执行"长官意志"的工具。必须认识到:决策分权是决策立法的前提;生产力和民主政治是推动决策权分解的内在动力。行政决策过程涉及确定议题、方案拟定、方案听证和方案的不可行性论证四个基本环节,按照行政决策运行的内在规律,利用本土政治资源,构建"四权配置"的行政决策体制,既是行政决策立法的基础,也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毛劲歌  陆小成 《求索》2007,(11):55-57
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视角分析,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行政体制改革思想的深入考察,构建和谐型行政体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创新服务型政府是构建和谐型行政体制的重要目标;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是构建和谐型行政体制的重要任务;建设法治型政府是构建和谐型行政体制的根本保障;注重双向互动是构建和谐型行政体制的重要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臧公余 《传承》2010,(18):132-133
行政不作为虽然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关注程度较少,但其危害性与行政乱作为的危害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行政腐败的重要表现,侵害了行政对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因此,从加强行政立法的角度而言,通过完善立法体制,促进立法公正,对行政不作为作出明确界定,促进监督体系的健全等,从而标本兼治,防治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6.
“入世”的中国不仅面临着外来的压力,而且自身在转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种种问题和挑战。我国的行政体制可以实现官僚制行政体制和民主制行政体制之间的互动性结合,创造出适合自身的新的行政体制模式。  相似文献   

7.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推进政府职能转换.我国行政许可法的颁行,改变政府过去无所不包的管理方式,可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对完善政府监督体制,降低行政成本起着重要作用,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行政不作为虽然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受关注程度较少,但其危害性与行政乱作为的危害性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它是行政腐败的重要表现,侵害了行政对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因此,从加强行政立法的角度而言,通过完善立法体制,促进立法公正,对行政不作为作出明确界定,促进监督体系的健全等,从而标本兼治,防治行政不作为.  相似文献   

9.
田博 《小康》2007,(2):4-4
“市管县”体制有着明显倾向性,它主要是为市里服务的,县(市)成为了地级市的“附属行政单位”,市里依靠行政权力,侵占县及农村地区利益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0.
雷娟 《前沿》2007,(7):149-152
市级建制是我国行政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无论是在宪法规范中,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矛盾,我国宪法对市的地位界定不明确,现行的行政建制又突破了宪法的规定,设置了一些不符合宪法规定的市级行政建制。今后的行政区划改革可采取以下措施:变一些地级市为直辖市,同时将余下的地级市变更为县级市,行政级别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
行政成本过高,已成为影响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行政成本控制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行政伦理失范必然造成行政成本扩张。目前我国行政道德责任缺失和伦理失范的现象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的行政成本偏高、增长过快。我国行政伦理失范的最主要的现实原因在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制度缺陷和价值观转变。加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路径:一是逐步使公职人员道德要求法制化,二是要加强自律养成,三是努力营造以善为导向的积极的行政伦理氛围,四是改善公务人员生存和发展环境,五是建立行政伦理的社会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2.
浅议行政垄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垄断是行政权力滥用的结果和体现,是一种超经济性垄断,它严重危害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运行的重大障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行政垄断形成的历史背景、表现形式以及危害,提出解决行政垄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范式和范式转换是20世纪社会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规范和主要的方法论。库恩的"范式"理论为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责任行政范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规范分析方法和理论视角。第一,责任行政是当代公共行政基本的价值信念,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授予、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是责任行政秉持的最基本的价值信念。第二,责任行政在行政活动实践中有着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权责一致、责任法定、公共取向就是责任行政所遵循和恪守的行为准则。第三,责任行政的实现途径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已经发展出许多有益的构想与尝试。  相似文献   

14.
廖海莉 《前沿》2006,1(5):160-163
行政权力是国家对社会事务进行公共管理的权力,是现代国家权力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对行政权力进行全面的监督是人民主权和搞好行政管理、搞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保证行政权力的高效运行,必须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目前,我国已形成的监督体制仍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权力监督体制。  相似文献   

15.
降低乡镇行政成本的体制性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镇行政成本过高,是农民负担过重和乡镇投资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也是乡镇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行政成本是在一定的政府体制框架内发生的,其高低因行政体制的优劣而不同。导致我国乡镇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不仅取决于行政体制,还与我国的政治体制、党政领导体制、和财政体制相关。此外我国现行的农村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备程度也直接关系到乡镇机构人员分流的顺利与否,从而也与行政成本相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审批制度改革与行政体制创新,首先对审批制度和行政体制等相关概念必须阐明。从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和运筹学等学科中,或孤立的或交叉、渗透等综合性角度的任意切点去研究上述概念,均将溯及久远的历史甚至上古时期,  相似文献   

17.
李雪峰  刘宝强 《前沿》2007,(7):127-130
当今社会,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行政不作为、行政效能低下、滥用职权等政府腐败现象都十分严重。政府是为公民提供服务的,而服务是通过行政机关极其工作人员的活动来完成的。如何杜绝行政腐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行政问责机制是可行途径之一。我国自行政问责建立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其中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要提高我国政府的廉洁程度,缔造和谐社会,就必须加强和完善行政问责制。根据我国问责机制中的问题,要想行政问责行之有效,就必须明确行政问责的"谁问"、"问谁"、"问什么"以及"问后的处理"。尤其是问后的处理工作,笔者认为是完善行政问责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战略行政学”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内在需要和需求呼唤学术界必须对"行政战略"进行思考。"行政战略"是一个自古有之的行政现象,且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但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行政战略"概念的提出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行政管理学研究领域。专门研究"行政战略"的学问就是"战略行政学"。  相似文献   

19.
"省管县"体制改革:动因、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操世元  姚莉 《前沿》2007,(8):86-88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正从减人、减事、合并机构的行政职能调整,开始扩展到"减少层级"的行政改革,省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正是暗合了这样的趋势。省管县体制改革是由于要去除原有体制的弊端、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需求等因素推动才出现的,但是要克服地方层面原有体制的惯性与利益因素和中央层面对政治统治有效性的疑虑的障碍,所以,中央政府必须加大推动力度,适度增加省级政府的数量,主动调整县级行政区划,以及合理维护现存的地级市的利益与电子政务的跟进才能使这一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曾望军 《前沿》2009,(3):160-162
由于政府治理模式的变迁,类行政组织逐渐承担起公共管理的职能。在现行的行政法律体制下,类行政组织并不必然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由此导致相对人行政诉讼权利的缺失。在界定类行政组织的基础上.从类行政组织权利来源、性质。类行政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可行性和必要条件两个方面可以推导出类行政组织在公共管理中具备行政组织主体资格,从而使类行政组织的公共管理行为具有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