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历史悲剧,人们希望日本能够走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发挥积极、良好的作用,因为亚洲人民曾有过血的教训。人们都说,历史不会重复,但历史可以重演。但愿历史不会同日本开玩笑。  相似文献   

2.
判断一:没有结束,但既不会恶化,也不会恢复,肯定还会重演。 判断二:情况直线下降不会有,动荡还会有,危机每年都会发生。 判断三:危机没有过去,不会有大规模的剧烈动荡,亚洲经济恢复期将很漫长,但不会再爆发金融危机。 判断四:还没有过去,是否再度重演没有深入研究过,不能随便判断。 判断五:没有过去,有可能会重演。 判断六:亚洲经济有回升。但亚洲金融危机没有过去,短期内不会重演。 判断七:已经结束,三年内不会重演。 判断八:危机还会进一步恶化,随时有可能爆发。 判断九:危机因素并没有消除,所以危机还没有过去,还在积蓄别的攻击,同时亚洲不具备对抗能力,只是靠货币贬值。新一轮冲击是否产生主要看美国,如果美国经济不行了,危机就可能再度爆发。 判断十:没有完全过去,已经有几个国家好转,如泰  相似文献   

3.
他成功地主持申办“襄樊学院”,改写了我市无本科院校的历史; 他巧妙地实施“联合办学”,盘活了政府和国企两大教育资源,缓解了市民瞩目的“入学难”; 他力主“中考五统一”,净化了纷争不息、散乱如麻的招生市场; 他倡议“对口扶贫援建”,加快了山区“普九”进程; 有人说他“不会吸烟,不会喝酒,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只会工作,不划算”。然而他的同事、他的部下、全市中小学教师拥护爱戴他。一位青年干部动情地说:“在我十几年的频繁岗位调换中,还未遇见过这样的好领导。”一位老干部说:“现在像他  相似文献   

4.
淮水滔滔,流不尽千古奇冤;涂山巍巍,诉不完历史沧桑。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日本军国主义在怀远县孝仪乡的黄柏郢大屠杀,是南京大屠杀在淮河流域中国土地上的又一次重演……  相似文献   

5.
博览之窗     
大国心态危害中国 一位社科院研究员应邀去某大学演讲。在他问到“谁将是下世纪世界领导者”时,70%的学生举手说是中国,这种与生俱来渗透在中国血液中的大国心态,在近代史上曾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国人今大若不深刻认识其危害性,历史恐怕会重演。 鸦片战争时,英国虽只有2000万人口,但其国民生产总值折白银20亿两,而中国当时仅有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是在“否定之否定”中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任何力量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向。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历史现象周期性的重演,这种现象被政治家、史学家们称为“历史周期律”。四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就反复思考过中国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律”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每个村干部的重要工作任务,会不会抓村级集体经济,是村干部能不能胜任其职的重要条件。可以说不会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村干部,就不是一名称职的村干部。一、选好班子,建好队伍,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必要前提选配经营性村班子,选用懂经营、会管理的村干部,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所在和组织保证。在选人、用人方法上要实施“能人战略”,敞开“五条路子”,选拔“四种人”。“五条路子”即:采取“两推一选”方法,从村  相似文献   

8.
阳父 《党史纵横》2004,(4):10-14
存从事历史研究和写作的几十年中,屡次听到有人说:其实历史很简单。而实际上是说这些话的人,把历史看简单了。许多历史的真相,即便亲身经历者,往往也会由于“只缘身存此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否则,历史就不会留下那么多谜,亦不需我等有癖者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地稽考追索而乐此不疲了。  相似文献   

9.
“说”是一门艺术,善于语言表达的叫有“口才”,“口才”是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之一;同样,“听”也是一门艺术,会听、善听,也应是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说,与人的心态有关,虽有一个想说不想说、敢说不敢说的问题,但根本上还是个知识、能力、素质问题,是个会说不会说的问题;听,与人的素质有关,虽有个会听不会听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在于心态,在  相似文献   

10.
飞夺泸定桥     
光荣的任务五月二十五日,红一师第一团在安顺场胜利地渡过了大渡河。但是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需要数十分钟,数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不知要花费多少时日。同时,蒋介石正在命令四川军阀杨森等部坚堵大渡河,并命令薛岳、周浑元部衔尾猛追。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就是在安顺场被清兵最后消灭的。蒋介石也梦想着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当时,很多爱国进步的人们也都在忧虑:红军会不会走石达开的道路?历史的悲剧会不会重演?  相似文献   

11.
薛志平 《唯实》2001,3(2):3-8
法国伟大的文学巨匠罗曼·罗兰说过 :“创意是历史永远有效的契机。”这句话道出了创新的永恒价值。人类迄今已有数千年的文明史 ,其间的历史事件不可胜数 ,然而真正能载入史册、永远留传的 ,只有那些称得上是创新的事件。事实上 ,人类的历史进程 ,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哪个时代不重视创新 ,那个时代的社会发展就极为缓慢 ,甚至会停滞 ;哪个时代高度重视创新 ,那个时代社会的发展就会加速。所以可以这样说 ,历史可以省略一切 ,但不可以省略创新 ;人类的历史 ,就是一部创新史。一、创新是历史发展不竭的动力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劳动 ,…  相似文献   

12.
三 1938年8月,黄慕兰以《译报》董事长身份离开上海到香港募捐。 香港,对她来说并不陌生,8年前她就在这里战斗过,只不过今日旧地重游,“兴亡感慨,情绪不同”。她被朱学范和杜月笙的公子杜维藩从码头接到六国饭店的一套临海房间住下。从骑楼上远眺,九龙对岸的浅山影影绰绰,宋皇台依稀可见。 “啊!看到那由几块巨石堆成的宋皇台,使我想起当初宋、明两朝都是在这里送终的,难道现在又到了那个时代了?”慕兰不禁感慨一声。 朱学范连忙说:“黄大姐,历史不会重演。香港虽是小小岛市,可载而归的。”  相似文献   

13.
历史的进步     
倒退三十年,像马玉盈这样的人肯定不会当先进典型。他不会说大话,不会喊口号,只会说大实话,不高兴了还口出能成为典型——反面典型。 然而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当年的典型铺天盖地,层出不穷,国民经济却到了崩溃的边缘。这是对历史的反动,所以不要小看马玉盈这个典型,这其实是历史的进步。马玉盈不说大话,不唱高调,但在他当书记的短短十几年里,东三道村由一个饭都吃不饱的穷山沟变成了有上亿资产的富裕村;马玉盈“不讲工作方法”、还骄傲,有时甚至有点“狂”,可村民们还是趁他上山栽树时一致选举他连任党委书记……群众的冷暖在马玉盈心间,而马玉盈,则在群众的心间。马玉盈不说想当典型,曾很不客气地赶走不少记者。然而是不是典型,这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套用一句当年的话说,这叫“历史之必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母亲——孟母“断机教子”和“三迁择邻”,造就出孟珂这一代“亚圣”;岳母刺“精忠报国”四字于子背,塑就了岳飞这一位民族英雄;于母训子“无论官做多大一定要爱民如子,不可胡作非为、欺压百姓”,成就了于成龙这一绝代廉吏。因此,后人总结说:“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两位伟大的女人——一位是妻子,一位是母亲。”俄国大文豪高尔基也说:“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母亲,就不会有诗人和英雄。”伟大的母亲造就、塑就、成就了名垂  相似文献   

15.
这里所说的“狱中意见”,是指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两座监狱的共产党员们,通过脱险同志向党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总结历史经验,仰望黎明的曙光,寄希望于未来,寄希望于党: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意见”共提了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说过,不要割断历史。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是互相联系的。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当我们学习了建国以前二十八年的历史,弄明白了为什么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以后,就会有助于我们懂得,为什么今天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现代化的中国。当我们从建国以前二十  相似文献   

17.
“说”是一种艺术,能说会道的叫有“口才”,人们常把某个干部的口才好坏作为衡量其素质高低的一个标准。事实上,不仅仅是“说”,“听”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否“会听”、“善听”,也是一门重要的领导艺术。在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千部听的本事就不高,不会听。其主要表现:一是爱说,不爱听,只练“口才”,不练“听才”。说起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习惯于“我说你听”,往往是居高临下,爱打官腔、唯我独尊、唯我正  相似文献   

18.
列宁曾深刻指出:“一支军队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或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斗争手段和方法,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为了保卫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使中华民族近百年来遭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历史不再重演,为了打破少数国家的核垄断、核威胁,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体系,发展自己的核能科学技术,拥有尖端核武器。为此,我国三代中共中  相似文献   

19.
快乐大叔 《党课》2010,(9):100-102
如果说现在还不会用电脑的人算是“文盲”,相信很多人不会站出来反对。但是如果一个人不会理财、不了解用电常识、不懂得教育孩子,甚至不太遵守交通规则,小心也会有人说你是“文盲”哦!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最先进入头脑的,通常是已有经验、既定方案、成功或失败的例证.仅仅依据这些因素开展思维,得出结论可能省时省力,却往往不是最佳.问题不会简单重复,历史也不会简单重演,这就是为什么刻板地依照历史经验制订的战略计划,往往难以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