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方现代艺术美学思想在上世纪初随着西方造型艺术的传入而涌入中国国门,一直以来西方艺术史学研究理论的发展形成影响着中国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开启了近百年的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的民族化转换历程。本文从传统审美哲学的引入、地域文化的渗透和语言技法的中国化三个方面,来论述西方现代艺术美学语言民族化转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吕波  龙华 《思想战线》2011,(Z1):351-352
茶艺表演肢体语言具有较强的形体美学特性,它是以手势与面部表情为中心的有限形体运动,从整体上看,茶艺表演肢体语言的美学特性,具有动静、虚实、情境结合的诗意形态,因此通过对中国茶艺表演中肢体语言的美学特征和审美情趣的探析,旨在探讨茶艺表演的美学价值,以达到弘扬民族茶文化精神,为茶艺表演的创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梁海钢 《思想战线》2002,28(5):111-113
后期维特根斯坦借助语言分析 ,打破了传统美学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他以审美活动为美学研究的起点 ,使其回归于生生不息的生活之流 ,从而揭示了其特性所在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困扰传统美学的审美魅力、审美普遍性问题 ,为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美学的发展史上,现代西方美学以存在为核心,而后现代西方美学则以语言为核心。[1]海氏美学思想一方面确立了存在的本体地位,从而标志现代西方美学的完成;另一方面又开拓了语言释义学的存在领域,从而又标志着后现代西方美学的开始。如果说康德美学问题(人的二重性问题)之解决标志着近代西方美学的终结和现代西方美学的开始,那么海氏思想工作的终结也标志着现代西方美学的完成和后现代西方美学的开始。[2]海氏的存在本体论美学与语言释义学美学就像两盏明灯照亮了美学的未来之路。一作为现代西方美学完成形态的海德格尔美学思想近代西方美学…  相似文献   

5.
广告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而且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广告语是集经济、文化、宣传、美学为一体的艺术性语言。广告语的翻译不同于一般的传统文体翻译,从审美心理认知角度,广告语的翻译应着重选用仿拟、夸张、元翻译等能够产生强烈的心理美学效应和经济效应的不寻常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6.
从诗歌语言变异看诗歌的诗性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艺术中的皇冠,一切纯文学都蕴涵诗的特质。为了更强烈地表达主体的感受,诗人常常通过诗性思维,对常规语言变异,诗歌语言的变异给诗歌蒙上一层陌生、新奇、迷离而又特别的美学面纱。本文分析了诗歌语言变异的美学功用,以及变异的两种情况:句法的变异和词汇的变异,并将这两种变异归结为诗人对传统思维变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政治主体表达权力意志,必然依托语言实体。语言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治理、民族复兴等议题发表了若干重要讲话。这些讲话内容以政治语言学的学科研究范式看待,表现出复归儒家传统经典与接续时代民众口语的两大鲜明特色。深入剖析习总书记治国理政语词的政治语言意图,有利于认清我党摈除语言"暴力美学"流毒,并从"辞章美学"阶段通达"义理哲学"阶段的切实努力。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决定了不同语言之间总体上是可译的;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又分别与绝对不可译和相对不可译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利用语言主要是利用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语言的文化功能和美学功能是伴随语言的认知表达功能得以实现的,因而是局部的。因此,绝大多数语篇总体上是可译的,但同时也是存在着局部的不可译性。因此,不可译翻译不仅要译出原文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9.
正以往我们很少讨论艺术理论批评的语言问题,其实要表达好对艺术现象和作家作品的观点识见,理论批评的语言是不能忽视的。其中美学的尺度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艺术理论批评语言的基本尺度之一,这与我们研究和评价的特定对象本身相关联。从美学角度看,艺术理论批评语言可重点关注四个"度":一是精准度,二是晓畅度,三是温度,四是力度。"精准度",要求理论批评要把话说精确、说到位,因为我们表达的主要是观点和思想,一旦表述不精准,就会产生误解,理论批评的效果自然也不可能达到。精准要靶向明确、靶点到  相似文献   

10.
千年枇杷     
正到了莆田涵江,我才领略枇杷的真正滋味。谁又能陌生枇杷呢?我生活在北方时,从那些国画的画面上,也已经知道它美丽的姿影。不少的画家对枇杷情有独钟,选取枇杷果作为画面的内容,一对对果子和它们的枝叶,从形状到颜色,如此体现点线面和色彩浓淡的美学效果!那时就勾起我对这种植物特殊的联想……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类用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美的语言能荡涤人们思想的尘垢,净化人们的灵魂,孕育人间的真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研究政治语言的美学特征,追寻政治语言的美域设计,以达到增强思想政治课战斗力的目的。于此本文拟就政治语言的美域设计谈点自己的看法。政治语言的美域设计实质上是指政治教学语言能够形成美学艺术特征的构成要素或领域。这种语言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为内容,以学生为施教对象,以规范化的语六为传播媒介的专业语言。因而它是一种涉及教育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多媒体的综合语言。这种语言既有其内容…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言之美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之一,撇开政治、历史等原因,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便是英语语言富含一种独特的美学意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从形象、和谐、时空、意境等哲学角度探讨英语语言的美学价值,可以看出英语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由网络文化事件引发的"寂寞"话语实质上是当前社会私人化所造成的"大众孤独"现象.当下"大众孤独"现象的出现,正是当代中国美学忽略自身根基意识而停滞于市民美学倡导的必然结果.当代中国美学历程,呈现出从人民美学到市民美学的历史主体意识变迁.重审这一根基衍变,反思当前文化症候.走向公民美学应是中国美学研究进路的新方向.公民美学是对人民美学与市民美学的否定之否定.它要学习在张力中保持个体意义和共同体意义的和谐共生.美国学者阿克曼和罗蒂的宪政与哲学思想为构建公民美学提供了一种新人形象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游戏概念古已有之,康德和席勒将物质性的游戏提升为精神性的游戏。但在西方现代美学中,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分别创制了语言游戏和艺术游戏的概念。他们将游戏与日常语言运用和艺术真理(意义)解释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游戏焕发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同时,维特根斯坦通过语言游戏"治疗"了哲学和美学;伽达默尔则通过艺术游戏"理解"了艺术的存在方式——他们都以"游戏"为切入点开启了自己的哲学、美学新篇章。他们的游戏观既有相似,也有不同——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考索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5.
杨晓阳简介,生于195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政协委员、画家"三五人才"、全国青联委员。他创作的国画《沸腾的黄土地》获西德纽纶堡"第四届国际素描杰出三年优胜奖";国画《黄巢进长安》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并长期陈列在古代战争馆;巨幅壁画《丝绸之路》陈列在北京八达岭"中国长城博物馆",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全周画;国画《黄河的歌》获秦佣杯国际书画邀请展"金杯";《终南竞秀》陈列中南海。他的作品《高风图》、《愚公家族》、《黄河艄公》、《波斯迎亲》等曾引起社会广大关注和反响,作品造型严谨,构图宏大,色彩瑰丽,笔墨功夫扎实深厚,用写实手法表现浪漫题材,注重不同人物性格的刻画,体现出广泛的文史修养和独特的美学感受。  相似文献   

16.
西方美学进入现代以来,从古典美学的三面(美学本质、审美心理、艺术)转向了现代美学的三面(语言分析、审美心理、艺术),由于否定了美的本质,因此,新三面是一个无中心的三面。西方美学呈现为新三类美学:学院美学,因学院而产生;派流美学,因思想对话而产生;文化美学,由各种边缘性的美学问题而产生。  相似文献   

17.
古城西安画坛,向来有成就者颇多,奇人奇作也时有所见。画家马海舟就是这样一位颇具个性的国画创作实践者。 马海舟今年61岁,年逾花甲于人生而言,已不能算作年轻,但于艺术创作尤其是国画创作而言却正值盛年。数10年间,马海舟在国画艺术王国里纵横驰骋,收获颇丰,源于他对国画艺术长久的追求和执着的探索,源于他对国画艺术真谛精到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彭富春尝试构建当代中国美学的新形态.彭富春美学理论实现了四重创新——美学理论开端的创新即“生活世界”,美学理论结构的创新即“生活世界欲、技、道的游戏”,美学言说方式的创新即“思想语言之道的思想”和美学时代价值的创新即作为“无家可归时代的深思”.这些创新使得彭富春美学理论切中当代中国社会的虚无主义、欲望主义、技术主义困境的要害,从而成为“新的中国美学”.  相似文献   

19.
李德润简介李德润,1944年8月生,山东省莱州市人。自幼酷爱绘画,从临摹传统到面向自然写生五十余年,自学成才。其独具特色的花卉草虫国画,在国内外大展赛中多次获金奖、银奖。1992年10月应日本书画界邀请赴日举办个人书画展。展品中书法十二条屏、墨竹六条屏,由展馆收藏。1995年应中南海和钓鱼台国宾馆邀请进行国画创作,作品被收藏并陈列。1996年、1997年其作品《国色天香》、《百  相似文献   

20.
火光 《前进论坛》2008,(12):57-57
2008年10月28日,秦宝春应美国美中文化教育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前往美国休斯敦中国人活动中心举办《秦宝春国画精品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