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缅甸政府与民族地方武装频发军事冲突,中缅边境安全问题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中缅两国因经贸往来、基础设施等合作,已在边境地区形成了一种"安全相互依赖"的格局。对中缅边境而言,"安全"不再是一个单维度概念。厘清其"不安全"的扩散机制,需从"安全复合体"角度审视中缅边境。在中缅边境这一"跨境安全复合体"中,军事、政治、社会、经济、环境各安全领域通过各自的发展互动形成了消极的安全外部性,并透过中缅边境向两国扩散了跨境的安全影响。目前,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虽已开始执政并加速民族和解进程,但尚有民族地方武装尚未签署全国停火协议。当军事、政治冲突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应对中缅边境在经济、社会及环境方面的安全影响就显得极为重要。中缅边境现存的边境联络官办公室机制,不仅在治理领域整合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元议题,更取得了不俗的治理效果。随着未来边境安全问题的复杂化,中缅边境亟须治理领域更广、制度框架多边、治理主体多元的治理机制来应对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印度提出"东向政策"后,缅甸作为印度东出的"大陆桥"便成为了东向建设的关键所在,两国不仅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密切了官方层面的交往,更在经贸领域不断推动双边经济合作达到新的高度。本文以区域一体化作为研究框架,以印缅两国经济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作为观察视角,剖析印缅经贸关系发展的新动态,从而为我"一带一路"在南亚、东南亚的顺利推进提供更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对于缅甸来说,1995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由于政府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实行较为务实的政策,使缅甸在朝着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1995年适逢缅甸国防军建军50周年,著名高等学府仰光大学建校75周年,缅甸电影事业75周年,政府为此举办了相应的纪念盛典。此外又举办了全国第三届歌舞、音乐、演奏创作比赛,给前进中的缅甸带来了喜庆和欢乐。1995年缅甸在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功地解决了16支反政府少数民族武装问题,基本实现国内和平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原因,缅甸1948年独立后,居住在边境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拥有武装,不间断地开展反政府武装斗争。几十年来,反政府武装为维持生计,筹措购买枪支的经费,大都在他们活动的区域内种植罂粟,提炼毒品,武装贩毒。反政府武装和毒品问题,长期影响着缅甸政局的稳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与缅甸两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双边经济关系的措施。在这种背景下,两国商品贸易快速增长,印度在缅甸对外贸易中的比例提高;印度对缅甸直接投资增多,但数量依然较小;印度还对缅甸的一些项目进行援建,提供了一些发展援助。但两国的经济关系发展依然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预计今后两国经济关系会加强。  相似文献   

5.
印缅关系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与缅甸关系的发展,是印度开展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以来,印积极调整外交政策,在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同时,尤其重视与缅甸的经济和军事合作。尽管受到国内反对派和西方国家的压力,印缅关系仍不断发展。印主要是出于获取经济利益、满足本国能源需求、维护其东北部地区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考虑,同时也有抵消中国在缅甸影响,与我进行能源竞争的意图。缅甸也乐于借此摆脱西方的制裁。这将使我与缅甸的经济合作受到一定影响,并使南海地区的安全局势复杂化。但从地区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大视角看,印缅关系的发展对我有弊亦有利,中印缅三国之间仍有合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韦健锋 《东南亚》2013,(2):67-75
印度和缅甸在史前时期便有了往来。在19世纪英国吞并缅甸并把它纳为印度的一个省之前,印缅文化交往密切,贸易、移民活动时有发生。两国间的交往使印度文明对缅甸宗教、语言、文字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印度文明也成为推动古代印缅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印度文明是贯穿古代印缅关系的一条主线,是推动古代印缅交往的思想发动器,并为这种交往提供介质和平台。  相似文献   

7.
谢磊 《南亚研究季刊》2020,(1):20-28,I0002
跨境恐怖主义是影响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机制化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可以被借鉴地运用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跨境恐怖主义威胁评估中。通过考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跨境恐怖主义的活动强度,可以发现中缅边境的跨境恐怖主义风险相对较低,孟印边境的跨境恐怖主义风险很高,缅孟、印缅边境的跨境恐怖主义风险则处于中等状态。以双边合作为基础,尽快建立和完善多方参与的安全合作机制,特别是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成果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区域落地生根,将有助于本区域跨境恐怖主义问题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8.
经济短波     
建民 《东南亚》2004,(3):30-30
● 2 0 0 4年 9月 3日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同缅甸能源部下属的缅甸石油与天然气公司共同签署了开发缅甸D区块陆上石油气的产品分成合同。这是继 2 0 0 1年中国石油在缅甸参与石油开采后的我国企业投资的第二个石油气开采项目。● 2 0 0 4年 7月底 ,缅甸与印度签署协议 ,印度将向缅甸提供贷款 ,帮助修建铁路和建立两国直拨电话网。印度进出口银行将向缅甸提供 5 60 0万美元贷款 ,用于仰光和曼德勒之间铁路线的改造。同时印度还将提供 70 0万美元贷款用于修建两国直拨电话网 ,在仰光和曼德勒安装新的电信设备 ,在缅印边界的Ta…  相似文献   

9.
广西中越陆地边境口岸资源丰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与越南边境经济合作领域宽广,涉及边境贸易、跨境旅游、跨境运输、商品展销、劳务合作等多领域。通过开展陆地边境口岸经济合作,增进两国边民的友好往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有利于促进中越友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一段时期,泰国和缅甸不断传出消息,臭名昭著的前“金三角毒王”坤沙获得缅甸政府的许可,将返回老家安度余生。 曾经横行一时 现年67岁的坤沙出生在缅甸掸邦当阳地区莱莫山寨的一个土司家庭。在坤沙降生的时候,英国殖民统治者不仅使缅甸陷入叛军并起、武装割据的内乱局面,而且使东北部掸邦等大片地区沦为罂粟种植的乐土。 为躲避部族仇杀,坤沙很小便离家出外闯荡,少年时代曾当过兵,1953年返回家乡拉起了自己的贩毒武装。1976年,坤沙武装南下至缅甸与老挝、泰国交界的“金三角” 安营扎寨,并很快将这片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带入毒品生产和贩卖的黄金时期。 进入80年代,缅、泰两国军队对“金三角”多次进剿。在频繁的战乱中,坤沙非但元气未伤,反而于1985年将其武装扩编为“掸邦联军”(又称蒙泰军团),并在缅甸毗邻泰国的荷美村成立了所谓的“掸邦独立国”。老谋深算的坤沙采取了军养毒、以毒扩军的策略,滚雪球般地扩充毒品生产与武装力量规模。为掩盖其罪恶实质,他还一再宣称,“掸邦联军的宗旨是为掸族人民的独产自由而斗争,贩毒是为革命运动筹措必要的经费。”在丰厚的毒品红利诱惑下,这些口号竟长期得到掸邦反政府者和无知百姓的拥护。至80年代末,处于鼎盛时期的坤沙集团已拥有配备美苏先进武器的军  相似文献   

11.
姐告边境贸易区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城区东南 4公里处 ,面积 2 4平方公里 ,处于滇缅公路和印缅公路的交汇点上 ,是中国西南通往东南亚、南亚国际市场的陆路咽喉 ,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口岸环境。它东北南三面与缅甸北部商业重镇木姐市相连 ,西临瑞丽江 ,隔江与瑞丽城区相望 ,具有天然的封闭管理条件 ,是设立边贸特区和实施特区管理难得的理想之区。1 988年 ,开辟了姐告经济试验区 ,姐告开始成为中缅两国贸易的“中转站”和“集散地”。1 991年正式批准成立了姐告边境贸易经济区。中外投资者和商人纷至沓来 ,使…  相似文献   

12.
缅甸是一个位于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间的东南亚国家。在经历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军政府管制后,缅甸开始了民主化进程。由于中印两国在缅甸都有重大战略利益,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印对缅甸的举动都会引起彼此的高度关注。本文将利用SWOT分析方法解析中印两国各自在对缅外交能力方面的优劣以及共同面临的外部环境,以期论证中印两国在缅甸事务上采取合作政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宗教、民族等原因,印度东北部地区存在多支反政府武装组织,这些组织过去主要以从事民族分裂活动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近年来这些组织逐渐向恐怖主义组织转型,越来越依赖恐怖主义的手段表达其主张,它们的活动对印度的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影响。印度东北部地区的反政府武装组织是带有浓厚民族分裂主义性质的恐怖主义,或民族分裂主义型的恐怖主义,而不能简单地界定为单纯的恐怖主义或者民族分裂主义。  相似文献   

14.
缅甸原实行募兵制,但为了扩大兵源,以对付国内的各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于一九五九年三月颁布了“国民兵役法”,至今一直实行征兵制(即义务兵役制)。兵役法规定男性十八至四十五岁,女性十八至三十四岁的国民均应服兵役。现役的服役期为两年,预备役(即民兵)六至十年,每年集训一个月。 缅甸征兵制具有服役面广,时间短和轮换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缅甸政治转型、经济改革与对外战略调整为印度发展与缅甸关系带来新机遇。以两国高层互访为契机,双边在经贸、安全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双边经贸快速增长,边境贸易逐步提升,投资关系有所发展。出于建立互惠型防务合作机制的愿望,两国军事交往日益频繁,军事交流与合作机制化路线日益清晰,海上安全合作成为两国安全合作的新要素。印度为扩大对缅甸影响力,在硬件设施和软性能力建设上加大了对缅援助力度。加强在区域与次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沟通与合作,为两国关系的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6.
撒哈拉以南非洲反政府武装的活动由来已久。在殖民地争取独立过程中,就兴起了针对殖民政府的反政府武装。非洲国家独立后,由于各国国内不同派别政治立场的差异、民族矛盾的对立等原因,在野方往往组织反政府武装对抗政府。冷战背景下,美苏在非洲的争霸活动也催生了一批具有国际背景的反政府武装。随着冷战结束,非洲内部的政治、经济利益分配,族群对立与冲突,宗教矛盾与极端化倾向,催生出新的反政府武装,并呈现出分布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扩溢效应明显等特征。反政府武装问题久拖不决,是非洲国家和平与发展努力受挫的集中表现;而它们反过来又加深了非洲国家内部的社会危机,成为矛盾进一步复杂化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3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在金边表示,柬埔寨政府欢迎美国警方2日逮捕反政府武装“柬埔寨自由战士运动”头目春亚仕,认为这是柬美两国反恐合作的成果。据报道,今年48岁的美籍柬埔寨人春亚仕于1988年到泰柬边境活动并组织成立了“柬埔寨自由战士运动”,旨在武力推翻柬埔寨王国政府。2000年11月24日,该组织成员曾在金边向柬埔寨国防部、首相府等处发动武装袭击,造成多人伤亡。柬埔寨法庭2001年对春亚仕进行了缺席审判,以恐怖罪和组织非法武装判处他终身监禁。●3~5日,第四届亚洲安全大会在新加坡举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3日的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  相似文献   

18.
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存在给该国造成巨大损失,使其迟迟无法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根植于哥伦比亚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这支反政府武装的人数由少到多,最多时约达2万人。哥伦比亚政府曾与这支反政府武装就让其放下武器问题举行过多次和谈,但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乌里韦总统执政期间,政府军对这支反政府武装实施了有力打击,使其作战力量锐减,领导层也蒙受巨大损失。桑托斯总统执政后,在保持对这支反政府武装施加军事压力的同时,也为其开启了谈判大门。经过试探性接触,政府和反政府的代表于2012年9月开始和谈并达成协议,目前已举行了数轮谈判。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缅甸新宪法公投事件为切入点,以缅甸公投前后两个时段为轴,引用大量实例对缅甸各少数民族武装的现状及前景进行阐述和论证,指出缅甸军政府与各少数民族武装间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并结合当前缅甸国家时局对双方间的关系制衡进行科学分析,旨在解读当前缅甸少数民族武装问题。  相似文献   

20.
1996年9月初,扎伊尔与卢旺达、布隆迪接壤的东部边境省份基伍省,爆发了当地的班亚穆伦盖族(简称班族)反政府武装与扎伊尔政府军的武装冲突。几个月来,战火愈演愈烈并进一步扩大,不仅威胁扎政局的稳定,而且对周边邻国局势产生直接的影响,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