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充分调动和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四川省委提出的实现三大转变,用新思想新观念推动发展新跨越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才资源转变为人才资本,将直接作用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观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本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更为突出。基于这一考虑,本文着力研究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人力资本配置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梁贵红 《求索》2013,(1):222-224
鉴于传统经济理论主要强调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试图建立计量模型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东部地区1995-2011年宏观统计数据对人力资本财政投入、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研究显示:人力资本财政投入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区域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比较明显,较高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就业率相对较高的结论。据此,应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高人力资本产业配置效率,拓宽教育经费渠道,并充分利用社会投资以激发人才潜能,服务社会就业与社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课题组 《桂海论丛》2004,20(4):41-43
我国已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2003年GDP增长9.1%,属于正常状态,但也存在个别行业投资过热现象。经济强劲增长主要是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长拉动起来的。在2003年经济高增长中出现若干不协调现象,主要是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不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等。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增长,必须注重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按照科学的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注重搞好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4.
投资环境是指在投资的一定区域内对投资所要达到的目标产生有利或不利影响的外部条件,它包括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基础设施、服务等。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加快投资项目的建设进度,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增加投资产出,提高投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投资者总希望资金投向最有利的地点,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环境优越则可增加产出,降低投资成本,因而一般情况下,投资总是流向环境优越的区域,优化投资环境也就成为吸纳投资的重要手段。投资环境在现代经济中日益突出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争相改善投资环境,以期吸收更多的投资,发展本国经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了中央地方企业等不同层次的多元经济主体,与此相应地形成投资主体多元的新格局,同时,由于不同经济区域有自己的产业特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经济区域必须经常与其他区域进行能量交换才能促进本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吸引这些技术和资金,各地区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形成了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我国GDP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总量多年来一直位居世界第二位,且与美国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需求角度分析,内需与投资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投资呈现疲软趋势,内需成为拉动GDP增长的第一动力,而提升内需的关键在于提升城镇化率。从产业角度分析,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受产能过剩影响,要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GDP占比和产业的供给质量来拉动GDP增长。从区域经济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形成了东部地区GDP总量大于中部、西部、东北三大区域GDP总量之和以及南强北弱的局面,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促进中部、西部和北方地区GDP增长,同时,积极构建环渤海南北经济带加快东北地区GDP增长,积极构建横贯南北的沿海经济带加快北方地区GDP增长。  相似文献   

6.
人才价值是人的才能和智慧满足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人才价值的实现过程,实际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过程,是人才作用得以发挥的过程。人才价值的实现与否是影响组织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区域经济总体战略实施以来,区域公共投资有了迅速增加,与此紧密相连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区域公共投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表现在公共投资的产出弹性普遍低于私人资本,就当期影响而言,区域公共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是不对称的。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以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投资力度。实施"投资差距"政策,使中西部地区的公共投资远大于东部及东北地区的公共投资,政府要合理界定投资领域,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公共投资。  相似文献   

8.
《人大研究》2013,(12):F0002-F0002
甘州区是张掖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塞上江南""湿地之城"之美誉,是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绿色生态示范城市。近年来,甘州区委、区政府坚持发展生态经济不动摇,全力打造以宜居宜游为重点的区域首位产业,以新能源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新兴产业,以现代农业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2013年,全区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47.5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5亿元,增长36%;大口径财政收入12.7亿元,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1亿元,增长1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58元,增加2487元;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 ,城镇劳动力的自然增长 ,以及持续通货紧缩的严峻形势 ,城镇下岗职工和登记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势头 ,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实行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它不仅能直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而且能通过发展农村经济 ,改善城市投资环境 ,间接促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因此要努力开展区域经济合作 ,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增强企业竞争力 ,促进企业间人才合理流动 ,加快再就业工程步伐  相似文献   

10.
王猛  俞燕 《今日浙江》2014,(15):18-18
正转出新优势今年上半年,诸暨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5%,位列绍兴市首位;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累计312亿元,增长26.6%;全市新增各类内资市场主体10570家,同比增长43.4%。在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半年红"的背后,是诸暨上下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实施"创新驱动、招商突破"两手抓,真抓实干,强势推进产业、市场、电子商务、创新载体、人才等"五大集聚"工程。作为一个"巨无霸"的市场集群,诸暨国际商贸城区域面积达4.55平方公里,此前已有联想科技城、越美国际商贸城、港龙国际装饰城和港龙国际食品  相似文献   

11.
王树华  宋颖弘 《群众》2020,(3):21-21
投资历来是江苏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保持江苏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稳投资是关键性因素。特别是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的攻关期,更需要投资发挥“稳定器”作用。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于稳增长贡献重大,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领域的薄弱环节加大投资力度,不仅有利于保持江苏经济稳定增长势头,而且也将助力补短板、惠民生。要从实际出发,对薄弱环节和短板领域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有效投资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当前,以城市为载体的枢纽经济竞争成为新一轮区域竞争的核心。要着力加快建设苏北、苏中高铁和沿江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积极打造南京禄口机场国际枢纽、苏南硕放机场区域枢纽和淮安淮河生态经济带航空货运枢纽,强化省际高速公路衔接互通,完善“两纵五横”干线航道网和“一区三港”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孙蕾  郭恒 《中国发展》2010,10(3):82-85
辽宁沿海经济带因其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资源禀赋加之区域内雄厚的工业实力和发达的交通条件,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前景广阔。该文就提供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增长动力的相关因素,即各方面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显示:辽宁沿海经济带相关地方政府应适当增加地方项目投资;中央项目的投资应向第二、第三产业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应向第三产业倾斜,这样才能够使经济增长动力得到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也已进入攻坚时期。在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要想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需要优化政府投资机制,引导区域经济互补性增长;构建城市群互动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竞争性增长;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推动区域经济规模化增长。  相似文献   

14.
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虽然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公共投资对地方经济的增长是否有绩效、有多大贡献等问题,则是一个有争议的议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一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政府公共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一直占有较高的比例。广西在经济区域上属于西部地区,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广西的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广西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双核驱动战略",公共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在这种情况下,探讨公共投资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作用,就成为亟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揭示公共投资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做好人才工作作为推进转型跨越的基础工程,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机制优先创新,为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建设民生幸福孝义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2011年,全市GDP预计完成326亿元,增长16.3%;财政总收入完成60.02亿元,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13亿元,增长23%,取得了转型跨越的初步成效,居全国百强第66位。  相似文献   

16.
陈新华 《湖湘论坛》2004,17(5):59-60
湖南在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中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使湖南人才队伍人才总量不断增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队伍初具规模。同时 ,也存在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比重偏低、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紧缺等问题。湖南人才需求将在人才构成、产业和区域分布上发生变化。加强湖南人才队伍建设 ,要注重抓好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解决“就业难”与“人才荒”的矛盾要从“促就业”切入。促进中低端的相对充分就业与兼顾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会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荒”的压力。依赖附加值提升的产业价值增长与产品创新的科技附加值增长,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形成培育培养人才的土壤及氛围,完善人才开发机制,实现创新人才及中高端技术人才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8.
金维立 《浙江人事》2007,(11):34-34
近年来,宁波市江东区紧密结合区域实际,搭建六大引才平台,并积极发挥其作用,加快了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截止2007年6月底,全区人才总量达到38013名,高层次人才567名,人才总量和高层次人才分别增长近10%和20%。  相似文献   

19.
《政协天地》2011,(2):22-22
调整投资目标,将“增长优先”的投资目标转向“就业优先”目标,向有利于创造就业岗位、有利于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领域倾斜,向改善民生、产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区域协调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  相似文献   

20.
城乡关系事关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保障要素在城乡间的互相流通又是建设和谐城乡关系、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城乡间流通的要素以人才、资金、商品为主要内容。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变的历史事实表明,科举取士、儒家文化分别是人才流通的制度支撑和主观动机,土地是资金流通的价值支撑,产业地位则是商品平等交换的坚实基础。基于此,从优化理念、完善制度、培育文化、打造产业等方面着手,更好地保障人、财、物等因素在城乡间双向“动起来”,从而维系和谐的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