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完善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公共服务,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通过就业服务机构,帮助劳动者获得就业岗位和提升就业能力,帮助用人单位寻找合格劳动力的一系列服务性工作的总称。就业公共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特别是政府提供的就业公共服务,是政府履行公共事务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目的在于解决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双方的均衡协调,包括: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提供就业咨询服务、就业指导服务、职业介绍服务、就业培训、就业委托服务和就业管理服务等。建立健全就业公共服务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创造…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政府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政府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三农"问题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找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为的同时,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过高的转移成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阻碍,提出了政府提供更佳的公共服务是促进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则是我国实现充分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仍是当务之急。一般来说,城镇化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发展与失衡问题,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后,应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寻求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面对城乡劳动力的供给压力、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县域经济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减弱等问题。文章探讨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面临新的问题和形势,政府应改革创新就业机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矛盾,积极处理好"三大关系",以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政策,顺利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公共选择理论、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合作国家理论、公民参与理论、社会协同理论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针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需结构失衡、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呈现非均衡化、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错位与渠道单一的现状,为了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应该从传统的国家单独供给向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与社会化的方向改造,形成由政府、市场及社会构成的多中心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是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而以项目为主体的供给方式是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模式之一,它能有效调动政府、市场与乡村社会的参与力量。以主体互动视角去探究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制供给的有效性可以发现,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互动、地方政府与农村的资源互动、承包商与农村村庄的行动者互动,项目制供给实现了国家与社会对农村公共服务有效性供给的助推作用。但即便如此,项目制在助推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同时,亦引致农村社会内生化结构性障碍。  相似文献   

8.
正宁政办发[2016]177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现就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机制各市、县(区)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重要任务,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府效能考核目标,加大考核力度,督促落实农村劳动力创  相似文献   

9.
李新 《江西政报》2008,(19):45-47
就业是政府的“一号工程”。近年来,丰城市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签订二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落实五项激励政策”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就业,尤其是向本地企业、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转移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劳动力就业达5729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9789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10.
城镇结构性失业分析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城镇的结构性失业,其主要原因有劳动要素流动滞性,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迅速转移,就业分布不均衡等。治理这种结构性失业,主要采取调整劳动力供给结构、调整就业需求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流动结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第二次转移农业劳动力统计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摸清转移农村劳动力现状和底数,为2008年制定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建立劳动保障部门独立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统计制度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吉林省就业服务局从2007年12月20日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转移农村劳动力统计调查工作,2008年1月15日已经完成数据汇总工作并上报劳动保障部。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还存在认识上有偏差、培训任务重、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只有确立平等就业理念、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培训针对性并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平台和社会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度环境,才能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3.
广东完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互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仁寿 《岭南学刊》2012,(4):108-112,116
以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视角,通过分析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存在主要问题,探索性地指出了建立与完善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互动机制的思路与建议,即加大产业转移政策力度,提升转出地与转入地良性互动效应;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的良性互动效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效应;加大“双转移”的投入与考核力度,提升政府有型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4.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整体性政策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公平对待农民工,逐步形成惠及农民工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进一步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赵瑞琴 《前沿》2012,(4):124-125
本文首先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出发,阐述了就业中存在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导致就业难度大及就业市场不够完善有缺陷等问题,接着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思想观念和所处的地位三方面因素寻找影响就业的因素,最后从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转变就业观念和政府完善就业市场九个方面进行探索,争取提高农村就业率。  相似文献   

16.
谢新德 《湖湘论坛》2004,17(3):49-50
据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近4 8亿人。按照不同的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我国农村仍有1 1亿到近2亿处于隐蔽性失业或不充分就业状况的剩余劳动力。预计到2 0 10年全国农村将新增劳动力6 35 0万左右,农村劳动力将处于新的供给高峰。庞大的富余劳动力队伍能否转移安置,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要害所在,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促进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当前一个重大的课题。  一、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转移  农村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虽然基本健全,但是一直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后,农村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集中表现在:在农村公共服务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基层政府因动力不足、自上而下的公共服务决策机制等原因不能有效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同时农民缺乏有效的需求表达机制,导致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18.
郭渐强  杜金穗 《求索》2013,(7):232-234
目前我国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碎片化"现象,导致协调成本高,行政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的困境。"整体政府"理论中的协同理念及政策主张对破解公共服务中"碎片化"困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整体政府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成功经验,从大部制改革、服务流程再造到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现象,实现公共服务协同供给。  相似文献   

19.
李秋芳 《中国妇运》2001,(11):16-19
我国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就业压力持续加大,不仅城镇新生劳力和下岗失业人群在增加,而且中西部农村剩余劳力转移流动不畅的隐蔽性失业问题也凸现出来。“十五”计划期间,每年将有千万左右的新生劳力进入劳动力市场,目前城镇已经存在的下岗失业劳动力有待消化,农村有上亿剩余劳力需要转移,总体上劳动力供给是持续过剩的。为此,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正式提出,“采取非全日制就业、季节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提倡自主就业”,以促进就业。我国在实践中推行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20.
劳务输出,已逐步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条促进农民增收的快捷途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在富余劳动力就业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通过加强政府对劳动力输出的引导和组织;加强对劳动力输出的宣传,创造优良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健全信息网络,健全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学习培训等措施,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