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冲击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波及到全球。当前关于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形势中有几个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借此机会,想谈一谈我们的一些看法。一、东南亚金融危机未引发全球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近10余年几次金融风暴(...  相似文献   

2.
作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始发国和重创国,泰国金融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程度备受关注。本文在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对泰国金融业的影响,并探索对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东亚货币合作及中国货币政策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对于许多亚洲国家来说是一段痛苦的回忆,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大地。顿时,俗有“亚洲奇迹”之称的东南亚国家变得满目创伤。痛定思痛,许多亚洲国家认识到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难以抵挡住金融危机的,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是它们的最好选择。近年来,亚洲金融合作步伐在不断加快,许多国家政府领导人在不同场合提出了许多构想。特别是东亚货币合作问题被许多国家提上了议事日程,从而进一步加速了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一、东亚货币合作的背景与动因1997年7月,首先在泰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很快在亚洲的许多国家蔓延开来,随后又波及到俄罗斯、巴西…  相似文献   

4.
1997年夏天开始,东南亚国家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其来势之迅猛、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出乎人们的意料.我国虽然未受到此次风暴直接的冲击,但是作为地处东亚的不断开放的国家,不可避免地也受到这场危机的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1997年7月以来,以泰铢的大幅贬值为导火索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东南亚地区,导致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汇市大乱,币值狂泻,股市暴跌.刚刚加入东盟的越南、老挝和缅甸虽因经济尚未全面融入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系统而未遭到这场金融风暴的重创,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震荡,出现汇率下跌、货币贬值、外汇储备下降、消费市场疲软等问题.紧接着,危机扩展到东亚、东北亚,香港联系汇率几度遭受冲击,股市急剧下挫;韩国货币贬值50%,一些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相继倒闭;日本的金融问题随着一系列银行、证券公司和企业的破产也日趋严重.受亚洲股市的弱势带动,美国、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股市也一度下挫.进入1998年,亚洲金融市场动荡仍未结束.可以说,东南亚金融危机是90年代以来继海湾战争、苏联解体、北约东扩后又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历史事件,其震撼力之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度之深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目前,这场危机的余波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6.
1997年第二季度那个引起世人关注的戏剧性金融事件,向整个东亚和全世界提出了有关现代经济运转的一些大问题。尽管在世界各国的重要新闻中一直采用“亚洲金融危机”这个词,但在1998年2月,把“危机”这个词局限在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等国也许更加准确,虽然某些经济(例如越南)显得比其它经济更易于陷入进一步的困境。本文探究这次危机的起因以及它在1997年是如何发生的。本文还探讨最近发生的事件对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革以及经济思想可能产生什么后果。  相似文献   

7.
1997年,亚洲爆发了一场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这次危机中有一个国家是比较特殊的,这就是菲律宾。在过去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菲律宾的经济增长落后于它的亚洲邻国,因此被戏称为“亚洲的病人”或者是“亚洲的拉丁美洲”。然而,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这个“病人”比它的邻居更有活力①。为什么菲律宾在亚洲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处于金融危机重灾区的菲律宾却能够避免严重的经济衰退。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试图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下同)的监控与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关系层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之日起,已历经半年多金融风暴,期间引发了东盟其他国家及韩国、日本的金融危机形成大规模的亚洲金融风暴,由此泰国经济陷入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近期泰国经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导下表现如何世人关注,本文试从近8个月泰国经济困境的主要问题、政府应对措施及近期经济前景作一全面分析。金融危机中泰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泰镜自7月2日贬值后汇率一直波动不止,以秦铁汇率为指标,其后的经济形势基本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2日到10月中危机初始期,这一阶段素昧汇率保持在29习5铣/美…  相似文献   

9.
准确地解释亚洲危机产生的原因对设计最适合的反应和阻止未来类似的危机在亚洲或其他地方出现是很重要的。这场经济危机使泰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的经济损失惨重,并对亚洲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有关这次危机的主要表现在世界上发生过相同危机的其他国家中也有出现过,而不仅仅局限于亚洲。特别令人记忆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后果及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7月以来,泰国爆发金融危机。这场危机很快席卷东南亚,导致东南亚国家,特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四国的货币大幅度贬值,股市狂跌,经济大滑坡。这场危机产生的严重后果大大超出人们的意料,目前,金融危机仍在肆虐东南亚国家。法国经济学家指出,东南亚出现的事态,“不是一场金融危机,而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这就是说,我们不能只看金融上的问题,而应从广角度,深层次来看待和分析这场金融危机,并从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摆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印度尼西亚政府以制定竞争法作为承诺之一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援助。尽管印度尼西亚竞争法仍然存在不少缺陷,但它的颁布标志着印尼政府建立自由和公平的竞争体制的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华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华人经济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发展为主线,对1997~2008年期间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和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对印度尼西亚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危机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印度尼西亚经济的影响 早在2007年2月,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发布盈利预警,3月宣布濒临破产,4月4日就申请破产保护.  相似文献   

14.
The Korean economy has suffered two major economic crises over the past 15?years — 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fter analyzing both the changes in policy environments and Korea’s policy response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ongoing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provided a welcomed opportunity for Korea to increase its regional and global influence. Korea’s regional leadership has been strengthened especially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issue in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forums and in establishing a more effective crisis-prevention framework in the Asian region. As the host country of the 5th G20 Summit Meeting in 2010, Korea initiated a number of global issues, such as “development”, “global financial safety net”, “green growth strategy”, and has been successful in fortifying its position in the global arena. As a result, the global profile of Korea appears to have been raised both substantially and substantively.  相似文献   

15.
东亚经济复兴与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模式曾经受到广泛赞扬,成为众多落后国家争相效仿的楷模.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洗礼,东亚模式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更新.这次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在金融风暴中展示出的一些优势,是抵御冲击的有效措施.因此,有必要再辨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特征,探讨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构建以及目前面临的能源和通货膨胀新挑战,为东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台湾所推动的南向政策为一观察点,探讨近20年来台湾在印尼的投资情形,认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印尼政局不稳和排华暴动,台商蒙受了巨大损失,对印尼的投资急剧衰退,印尼不再是台商南向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赵放 《东北亚论坛》2004,13(3):8-12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使东北亚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 ,其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会对该地区的分工协作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 ,除日本以外 ,东北亚各国和地区受贸易和投资的牵引 ,经济获得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贸易与投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东北亚各国和地区具备开展分工协作的坚实基础 ,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作为东北亚惟一的发达国家日本 ,也正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力争在今后本地区的分工协作中掌握主导权 ,但发展的现实和趋势说明 ,日本的这一企图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8.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机制及其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的约14年里,东亚的货币:金融合作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现今的东亚货币金融合作机制是在传承和发展原先的金融合作安排,并加入了新元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方面,原先的合作机制仍在发挥作用,并从“松散”和“非正式”的基础上向较为“紧密”和“正式”的方向发展,有的还扩大了规模并增强了功能。另一方面,新的合作机制不断涌现,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以“10+3”为核心的相关机制,取得了较大和具有实质性的进展。本文还讨论了东亚现有的货币金融合作机制的特点,并对东亚货币金融合作先于贸易投资合作的合理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63年1月印尼因反对英国主导下的马来西亚计划而发起"印(尼)马对抗",在国际冷战背景下相关大国陆续介入,其中美国为防止印尼倒向共产主义阵营以及避免因《澳新美安全条约》而卷入军事冲突,在继续对印尼援助的基础上力主由亚洲国家自行调停解决,但美国政府的继续援助措施遭到包括英、澳、新(西兰)、马等国以及美国国会的强烈反对;英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在支持马来西亚成立和维护西南太平洋地区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坚决反对印尼的对抗政策;日本在美国支持下积极重返东南亚市场,因此希望该地区保持稳定并提出池田斡旋计划;而苏、中两国从两大阵营对立和反帝反殖角度,分别从物质和舆论方面支持苏加诺的对抗政策。通过对印(尼)马对抗爆发期间大国角力问题的探讨,显示出东南亚地区冲突中所包含的冷战与非殖民化、革命与发展、东西方对抗与地缘政治矛盾等诸多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