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循证矫正实质上是一种矫正方法论,基于这种方法论指导下所形成的罪犯矫正的一整套运作体系,我们可以称其循证矫正模式。从方法论角度,循证矫正在方法论上有自己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
罪犯张某,抢劫、盗窃罪,共同犯罪,多次作案,恶习较深。经犯因性问题分析技术诊断,错误幸福观、自主性缺失和侵占贪财行为是该犯的犯因性问题。矫正中,通过全面贯彻循证矫正的原则,运用消除认知曲解技术、行为矫正综合性技术,以及其他心理、认知和行为方面的矫正技术和方法,对其犯因性问题实施了系统性矫正,取得了较好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3.
循证矫正即遵循证据的矫正,是“Evidence—based corrections”(“以证据为本的矫正”)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后的意译词。其源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20世纪末该理念进入矫正领域并在美、加等国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2012年9月,我国司法界正式引入这一理念。在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社区矫正起步晚且存在着社区矫正管理的粗放性、矫治方法的主观化、矫正工作者的本位化、监狱与社区的错位性等诸多不足。借鉴西方的循证矫正理论,对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循证矫正的理论依据、基本原则、实践模式,完善社区循证矫正这一新的司法改革模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循证矫正本土化需要研究方法的科学化和多元化。质性研究作为有效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异于量性研究的价值趋向。质性研究是挖掘本土化矫正证据的有效方法,其成果有助于循证矫正本土化证据与矫正实践的衔接,有利于培育本土化循证矫正土壤。重视质性研究在循证矫正本土化中的价值,能够推动循证矫正本土化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开展循证矫正的理论与实践中,矫正方案的设计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设计更有效的循证矫正方案需要遵循风险—需求—反应原则,对矫正效果的评估需要使用有针对性的、具有良好信效度的评估工具,实现矫正方案在矫正实践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矫正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证据是循证实践之魂。循证实践是以证据为本的实践,循证矫正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寻求利用并循环利用最好证据矫正罪犯的操作模式和具体方法。循证矫正证据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理念上的以证据为本的实证属性和科学工作模式,而且在于其本身即是循证矫正实践框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中国监狱开展循证矫正,应当依据高危险性、高价值性、高匹配性三原则和多种方法确定对象,运用测试、观察、访谈等多种方法评估矫正对象犯因性缺陷等问题,善于寻找、鉴定和精选最佳证据,在此基础上,结合矫正对象的特点和意愿制定矫正方案,才能确保循证矫正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循证矫正是一种科学性、精确性矫正,要求循证矫正的运行流程必须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按照矫正工作的原理,借鉴循证医学、心理学的运行流程,一个完整的规范的循证矫正的运行流程应该由提出问题、检索评价证据、决策应用、效果评价、循证矫正总结、撰写循证矫正案例报告等六个先后环节组成。  相似文献   

9.
借鉴、吸收、融合有关循证矫正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循证矫正本土化的需要,将循证矫正的基本特性归纳表述为三项,即技术性、有效性和协同性。  相似文献   

10.
从个案的角度对社区矫正教育方法进行探析,社区矫正教育需要以"个性化"为前提;以集中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思想教育要有针对性,并联系家庭情况展开;心理矫治是本质教育;组织劳动教育要适度、合理。  相似文献   

11.
12.
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是社区矫正适用对象的特殊类型,与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相比,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矫正工作者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实施主题不同的思想、法制、道德和文化教育,并根据其心理状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以有利于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身心发展,并达到预期的刑罚目的和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论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工作是司法制度改革发展的新生事物.是社区与对非监禁人员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结合的良性产物。犯罪分子被判刑后,不送进森严壁垒的监狱,而是走进社区相对自由地接受教育,这就是社区矫正,就是与监禁行荆方式相对的非监禁行刑方式。  相似文献   

14.
矫正项目的出现与发展源自于监禁教育刑思想。作为监狱系统专门用来实现罪犯某个具体矫正目标的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可操作性的干预措施或课程,矫正项目在罪犯的教育改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矫正项目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多学科性、规范性、整合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是教育改造罪犯比较先进的一种新型手段和有效载体,对于创新教育改造具有重大借鉴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具有刑罚执行和矫正二重性质,单一地从刑罚执行或矫正的角度思考社区矫正的理念都是片面的。必须超越和整合社区矫正的二重性,从有利于社会稳定、公众安全、与社区特性相符合的原则出发选择社区矫正的理念,明确社区矫正的目标。在这样的原则下,监管、矫正罪犯的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等都不是社区矫正的理念,只有促使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才是社区矫正的理念或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法官自由裁量权一直以来成为人们诟病量刑不公的把柄,而且传统的"重定罪、轻量刑"的观念也的确给法官的审判活动定下基调,因而,量刑问题始终是中国司法改革比较棘手的问题.量刑纠正机制的建立前提是量刑从定罪中独立出来,它是通过各方参与并对量刑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事中救济的量刑一体化活动.当然,量刑纠正机制得以建立并顺畅运行尚离不开程序与制度之维.  相似文献   

17.
社区矫正制度的发展状况,反映了国家刑事法制建设文明与进步的程度.我国的社区矫正尚属起步阶段,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只有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才能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现代化法治理念的社区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8.
社区矫正在平安建设中有重要意义,对此展开研究是有意义的。我国现在正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分析其价值是必要的,社区矫正体现人道主义,反映公平正义,节约司法成本,所以在中国建立社区矫正制度是应该的。平安建设中进行社区矫正要树立法治理念,加快我国社区矫正的立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建和谐社区;要重视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法对行政纠错行为所作的规定较为原则,本文从行政纠错行为的内涵、方式、特征、利弊、限制、诉讼救济等角度对行政纠错行为予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之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行刑制度,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实行,并在国内也越来越受到认可和重视,不仅是因为其有着牢固的现实基础,更在于其有着深厚的价值意蕴。社区矫正体现公正,保障自由,维护秩序,表现了它的价值之所在。对社区矫正的价值进行分析,有利于推动该制度在我国的实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