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刑事法律对证券人保护的有关规定及变迁的回顾,对当前我国证券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当从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完善对证券人权益的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刑事法律对证券人保护的有关规定及变迁的回顾,对当前我国证券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当从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完善对证券人权益的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3.
证券投资安全问题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证券活动的监管,将其作为防范金融风险、保护证券投资安全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加大司法惩治力度,提升证券市场的监控技术,才能利用好境外资本.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历史机遇,促进证券市场健康成长,从而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证券投资咨询行业市场功能,发展历程和现状。在研究《证券法》及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本着放松管制、加强监管、鼓励创新、促进发展的理念,提出了相关立法思考和监管建议。为保障证券投资咨询行业生存之本和基本权益,维护证券投资咨询行业正常的执业环境,应解决现有法规制度缺陷问题,为证券投资咨询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唯有如此,方可推动证券投资咨询行业发展和壮大,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证券业和社会发展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我国群体性证券诉讼制度存在着零乱与滞后问题,尤其在诉讼安排与前置程序设定上难以适应投资者利益保护的需要,应当用开放的心态和理性务实的态度进行改革。美国证券集团诉讼对完善我国的群体性证券诉讼制度有诸多借鉴价值,可以在"明示退出、默示加入"规则、风险代理的胜诉酬金规则等方面吸收其合理因素,推动我国相关制度的渐进变革,但务必要克制法律移植中的盲目与冲动,谨防法律移植中的"一刀切"做法。  相似文献   

6.
应该说,在海商法领域,提单的法律性质已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相关著作亦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但时至今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就此仍未形成统一见解,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很大程度上承继了大陆法系立法体例和思维方式的国家,这一份有着深厚英美普通法渊源的文件更是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困惑。但是,正如著名海商法学者杨良宜教授所言,有关提单的法律与实务,是国际贸易与国际航运最为重要的法律与实务①。因此,正确界定提单法律性质,虽有诸多困难,但却势在必行。惟就比较法理论而言,其定位基础当是我国的现行法律规定,盖法律为一有机体,部分应与整体调和,始能实现其规范之功能。若个别法规定之基本概念,皆因循其所继受国家之法律理论,而不设法使之与整个体系相配合,融为一体,则法律秩序之崩溃,可计日而待②。对此,笔者深以为然,故欲不揣陋见,试就提单的法律性质作一浅论,以求教于诸方家。  相似文献   

7.
证券内幕交易、泄露证券内幕信息罪侵犯的是国家对证券市场的正常管理秩序和投资者公平交易的权益。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在涉及证券的发行、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的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方面为一般主体,除自然人外,单位也可成为本罪的主体,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才能构成,行为人因过失而泄露证券内幕信息,不构成本罪。确认主观方面应用客观归责的原则。判处罚金刑时,应正确确定违法所得。  相似文献   

8.
证券课税在微观上具有影响证券市场的规模、结构、流动性和效率等效应,在宏观上则影响储蓄的规模和资本的形成。我国现行证券税制的内在缺陷影响证券税收功能的发挥,这要求我们按照税收中性原则、弹性与稳定原则、公平原则、国际化原则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证券税制。  相似文献   

9.
现行《公司法》、《证券法》立法仅规定了违规审核人员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而未涉及侵权责任问题 ,存在立法缺漏。违规审批、核准证券发行的行为完全符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一般而言 ,违规审批、批准证券发行的侵权责任应由该证券发行审核机构承担 ,但审核人员犯滥用管理公司、证券职权罪的 ,应自己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违规审核证券发行的侵权责任的范围应从投资人的实际直接损失为限。投资人可选择单独诉讼或者共同诉讼方式 ,通过行政侵权诉讼或附带民事诉讼的途径 ,追究违规审核证券发行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中有些规定不合理.应将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人范围扩及专业中介中服务机构的直接责任人、证券监管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行政处罚决定和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不应作为人民法院受理有关民事赔偿案件的前置条件.利空的虚假陈述也会导致投资者的损失.在证券发行市场虚假陈述的赔偿范围应扩及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11.
非传统安全研究给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思考带来了许多新的关注领域。文化安全在当代,主要指各国人民都不希望自己所属的“国家一民族”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特性会在全球化大势下逐渐消失或退化。这种被普遍渴望的“安全感”保障,需要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局观视野,一种尊重国际文化关系以及国家与社会文化关系复杂性和联动性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保安人员在执行勤务中遭受伤害甚至牺牲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制约保安服务业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当分析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发现问题,以便制定相应对策、减少保安人员伤亡、保障保安服务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条件,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实基础。现阶段,金融安全问题,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安全问题,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公平公正问题,以及和平发展中的外部风险问题,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创新提升综合国力,为保障国家安全构建良好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府所倡导的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反映了我国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全新理论和战略思考。对"中国新安全观研究"的研究主要从专著、博士毕业论文和期刊文章三个方面反映,就有关安全的概念、中国新安全观的特点、中国新安全观的形成、中国新安全观的实践及有关对新安全观的质疑五个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要进一步深化中国新安全观研究,就要从对"中国新安全观"所涉及概念的明确和进一步界定,搞清楚"新安全观"研究与"中国新安全观"研究的关系和构建"中国新安全观"理论体系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保安服务向社会企业和个人开放的有序进行,对保安服务市场的监管成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又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保安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国家安全观的内容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安全观是对国家安全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态度和观点,它随着国家发展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内涵。新世纪以来,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并呈现出新特点: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但并没有取代传统安全问题;国家的外部安全依然重要,而国内安全更为重要;人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最终目的,而国家安全是人的安全的前提;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但单纯的经济发展并非必然带来安全。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观应是全方位的系统安全观。  相似文献   

17.
公安部2007年曾表示,保安已经成为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当前保安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安全服务需求。保安员培训是保安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面临着岗前资格培训不落实、培训机构设置不合理、培训内容不合规定等诸多问题,影响了保安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和改进保安员培训工作,提高整体素质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由于种种原因,保安人员在执行勤务中遭受伤害、出现伤亡的情况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保安队伍的稳定,严重制约了保安服务业的发展。应当构建切实可行的保安人员安全保障体系,降低保安服务活动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保安人员的战斗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伤害,确保保安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关于构建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影响国家安全的问题和因素很多,就国际形势而言,我国与西方大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所面临的安全环境日趋复杂;从国内情况看,社会变革在给我国发展带来强大发展动力和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相应地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传统安全威胁依然重要,但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中国必须适应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确立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观,构建相应的国家安全战略,立足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实际,在强化自主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安全合作,积极防范传统安全威胁,有效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挑战,同时注意避免安全"泛化"倾向,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0.
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部因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安全包括内和外两个方面,是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统一。影响及威胁、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也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对于当前中国国家安全来说,“内忧甚于外患”,保障国家安全的重点不在外部而在内部。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威胁我国国家安全之“内忧”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此外,还需要全方位认识和研究国家安全问题,确立能够统合内外两方面的系统安全观,制定包括内外两方面的真正的国家安全法和完整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设立能够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领导和管理国家安全事务的权威机构,构建能够包容内外两方面的国家安全理论和国家安全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