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国律师》2013,(3):8-10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以及其他相关规定,结合法律援助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正确适用法律,统一确定案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正确审理旅游纠纷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4.
为正确审理外商投资企业在设立、变更等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5.
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莉 《中国司法》2011,(10):91-92
一、农民工法律援助问题分析 (一)农民工法律援助相关规定的不足 虽然《宪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以及《法律援助条例》都有对法律援助的规定,并确立了法律援助的基本原则、范围及条件.但是还存在下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电子知识产权》2008,(3):66-66
为正确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7.
王卫国 《中国法律》2008,(2):28-30,91-9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於2007年10月1日实施以後,有一系列的配套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待制定。其中,正在制定中的有关城市房屋拆迁的行政法规。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物权法》颁布後,国务院於1991年发布、2001年修订後再发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由於与《物权法》的有关规定不一致,已於2007年10月停止执行。为此,全国人大2007年修订《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授权国务院就徵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房屋与拆迁补偿先制定行政法规。毫无疑问,这个行政法规必须坚持以《物权法》为依据,而不能因袭《拆迁条例》中那些已经过时的规定。因此,有必要对《物权法》的相关规定及其法理作出正确的解读,并对《拆迁条例》中的过时规定加以清理。  相似文献   

8.
许勇 《中国律师》2006,(3):85-85
如果单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农民工应当与城市职工平等地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既然《劳动法》对适用的主体已规定的如此明确,既然《劳动法》并没有以身份区别劳动者,为何我们在适用《劳动法》时对来自农村的劳动者仍然区别对待?显然问题不在《劳动法》本身。《劳动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具体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宪法》中应享有的劳动方面的权利。《宪法》的规定中我们找不到以身份或地域划分劳动者的规定。我们在《宪法》中是以公民的概念规定相关的权益。《宪法》对公民劳动权利的规定,从1982年修订的《宪法》到2004年的《宪法》规定都是相同的。但是,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有企业积极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已经完成了公司制改革的国有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的规定设立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并按照《公司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决策;尚未进行公司制改革的国有企业仍然依据《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下简称《企业法》)规定的厂长(经理)负责制的有关规定进行决策。有人认为,“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与《企业法》、《公司法》赋予企业领导人员依法行使决策权的规定互相冲突,为此,我们对相关党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为正确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1.
以稳定财产关系和家庭关系为己任的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的重要业务之一。其办证依据主要来自《婚姻法》、《继承法》和《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物权法》实施后作为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无疑也应成为办理继承公证所依据的重要法律。因此,正确认识《物权法》与《婚姻法》、《继承法》等在调整财产关系的分工和角色作用,正确认识《物权法》规定的物权登记、物权变动、物权优先效力等对判断被继承人遗产的影响和作用,必然也就成为继承公证实务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为正确审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民事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3.
刘乙  袁野 《中国公证》2007,(3):52-5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分别规定了提存的两种功能。《合同法》第101条规定,债务人有法定情形的出现,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同时第91条又明确规定了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这一功能即通常说的以债的清偿为目的的提存。而《担保法》中则规定了以担保为目的的提存。  相似文献   

14.
《判例与研究》2005,(4):59-6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践,对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监察》2008,(17):54-54
为惩治违反信访工作纪律的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实现信访秩序持续好转,2008年6月30日,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印发了《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7月4日中央纪委印发了《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本刊在刊发《规定》和《解释》全文的同时,特约请有关同志对《规定》和《解释》进行解读,供广大读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实践中,常出现一些刑事犯罪行为侵犯国家、集体财产权益的情况,此类案件有的因无明确的代表国家和集体主张民事权利的主体,有的因一些单位负责人的顾虑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就不主张其享有的权利,致使国家和集体民事权益蒙受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有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7.
应松年 《中国法律》2010,(3):3-4,58,59
新的《征收和补偿条例》与原来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相比,在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 一、在适用范围上与《宪法》和《物权法》相统一 宪法规定,对土地进行征收或征用必须是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物权法》也规定,国家征收或者征用财产都要以公共利益作为支撑点。而2001年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并没有涉及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审判公开原则.规范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工作.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9.
刘彤海 《中国律师》2008,(11):75-77
我国《合同法》颁布实施已近10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笔者感到《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一些规定,对正确执行《合同法》有互补的功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证人保护的现状我国对刑事证人保护的立法依据,表现在《宪法》、《刑事诉讼法》、《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多是宣示性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新的《刑事诉讼法》修订实施十多年来,总体上看,对刑事证人的保护并不乐观,问题集中表现为证人出庭作证率偏低,对刑事证人各项权利的保护不很完善,证人不愿作证、不敢作证等现象仍相当普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