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案人戴手套实施犯罪活动留下的手套印痕,因不同材质的手套留下的手套印痕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因而可根据现场发现的手套印痕确定作案人所戴手套的材质、结构和种类,从而缩小侦查范围,提高侦查效率。为了能完整客观地找到关于手套印痕的检验方法,特对常见不同材质的手套在不同客体上留下手套痕印进行实验,研究各类手套印痕的形态特征,以便确定作案人戴何种手套作案。  相似文献   

2.
犯罪作案人的手印有时遗留在胶带表面,例如:案犯欲破窗玻璃入室,怕玻璃落地发出响声,在玻璃面上贴上胶带;案犯在作案时怕受害人呼叫,用胶带封住受害人的嘴等等。这些案犯在使用胶带时必须不戴手套,才能揭开胶带头,因此不可避免地留下作案人的手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戴手套作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刑事技术人员在刑事案件现场提取犯罪指纹越来越难。在当前的形势之下,足迹作为犯罪现场重要的痕迹之一,它的发现和提取显得尤为重要。依据提取的有价值的足迹不仅可以直接认定犯罪,还可以在案件没有明确对象的时候刻画作案人的个人特征,如作案人数、年龄、身高、体态、性别等,为侦查破案提供方向和线索,在命案侦破工作中足迹的此点作用更为突出。对于现场足迹的发现本人有几点体会:1中心现场足迹的发现应细致、全面对于室内现场地面足迹的勘验是地面勘验工作的重点,应该用大功率线性光源作掠入射照明加…  相似文献   

4.
《创造》2012,(9):90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种新型"教学手套"可以下载著名网球球星的动作,教授人们如何模仿练习,有助成为未来的温布尔顿网球明星。该手套被形象地称为"幽灵手套",是由振荡垫和传感器协调手臂来操作完美的预制动作,从而有效地提高网球技能。"幽灵手套"还可以预先下载著名网球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5.
新生活     
《小康》2017,(9)
<正>触觉手套让异地情侣可以近距离接触对于异地恋情侣们来说,仅用社交媒体联系是远远不够的,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研究者们就研制出一种Flex-N-Feel手套,能够向戴着它的人传递手的触感。这款手套的每根手指处都装有微控制器、传感器和一个WiFi组件,当其中的一只手套的手指弯曲时,就会将信号通过WiFi传送给另一只上的传感器,来传递握手时的触感。  相似文献   

6.
案情香港商人王某以“香港东源公司”名义将一批手套发至越南后,2003年5月通过张某(另案处理)找到时任广西边防某边境检查站副站长李某(正营级、中校军衔),要求其帮忙将这批手套运入我国境内。李某即找本案另一被告人黄某商谈此事。6月,张某又找到本案的又一被告人陈某,委托其在越南找一家进出口公司代理,将这批手套运到宁明县某镇中越边境处。由于这批手套无法办理边民互市手续入境,李某、黄某和陈某集中在黄某  相似文献   

7.
足迹是痕迹检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场勘查的内容之一,它在揭露和证实犯罪的斗争中起到过一定的证据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日趋智能化。有的作案时带手套;有的作案后在现场洒水、汽油、石灰、六六六粉或扫地等方法,破坏足迹;有的鞋外套袜、脚上包棉花,或换穿他人的鞋,以此进行伪装;甚至有的案后毁掉作案时用的物品以及放火破坏现场,这就给全面采痕取证和进行检验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8.
论犯罪学的内部学科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学内部学科结构由犯罪现象研究、犯罪原因研究、犯罪危害研究、犯罪对策研究、犯罪学研究工具、反思犯罪学等六类学科组成。犯罪现象学研究犯罪现象 ,包含犯罪行为学、犯罪比较学、犯罪史学等学科。犯罪原因学研究犯罪原因 ,分为犯罪人类学、犯罪生物学、犯罪生理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环境学、犯罪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犯罪危害的学科应称犯罪危害学 ,含有犯罪被害人学等学科。犯罪对策学研究犯罪对策 ,区别于刑事诉讼法学等的犯罪对策研究 ,犯罪学的犯罪对策学科有犯罪预防学和犯罪矫正学。犯罪分类学和犯罪统计学是犯罪学的工具性学科 ,而比较犯罪学、犯罪学史则是犯罪学的反思性学科。  相似文献   

9.
链条化犯罪是超越特定犯罪个体和团伙在社会范围形成分工—协作体系的犯罪现象。犯罪碎片化、犯罪协作化、犯罪链接机制非接触化、犯罪高效化、犯罪跨区域、犯罪链条易恢复、犯罪低风险是链条化犯罪的主要特征。根据相应的标准可将链条化犯罪分为单链犯罪、长链犯罪和犯罪网,或者分为社会层面的和组织层面的链条化犯罪。实践中,单一环节打击、全链条环节打击和关键环节打击是针对链条化犯罪的三种基本打击模式,其效果各有利弊。链条化犯罪的侦查对策应从妥善选择打击模式、扩展情报来源、优化大侦查格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网络经济犯罪日渐突出,严重危害到市场经济秩序。网络经济犯罪呈现犯罪组织虚拟化构建、犯罪客体的远程化侵犯、犯罪工具网络化获取、犯罪手段向信息化延伸、犯罪资金电子化流转等特征。应建立社会综合防治管控体系、创新惩治网络经济犯罪模式、完善惩治网络犯罪立法,以有效打击网络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1.
周天柱 《台声》2007,(3):54-58
李茂盛有一个圈内人公认的雅号:“手套教父”,这可绝不是随意杜撰或刻意拔高。在当今数字社会、信息社会,最有说服力的依据是事实。随着现代医学、教育、食品、家庭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对天然或人工合成塑胶手套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最值得炎黄子孙骄傲的是,现今中国生产的塑胶手套已称霸世界,全球总产量的95%以上是中字号产品,其中上海翔茂公司出品及技术指导的各种款式的手套至少占了70%。在此你不妨看一看这一连串激动人心的数据:1996年“翔茂”刚到上海投资设厂时,各种塑胶手套的年销售量仅4亿只,而才过了10年,该公司的销售量就跃升到46亿只。换一句通俗一点的说法,10年不到,原先的1个“翔茂”转眼就变成了10个,平均1年增加了1个“翔茂”,这该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巨变!  相似文献   

12.
成岚 《今日广西》2012,(12):64-64
在亚马逊河的SatereMawe部落,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就必须过“戴子弹蚁手套”这一关。参加成人礼的男子必须戴上一双装有子弹蚁的手套。而所谓子弹蚁就是被它咬的疼痛就如同被人射中一枪,这种疼要比被马蜂咬痛30倍。在成人礼仪式上,手套至少要佩戴10分钟,  相似文献   

13.
论社区犯罪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是最重要的犯罪控制阵地,社区犯罪控制的成效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好社区犯罪控制可以减少犯罪侵害、维护社会稳定.目前社区犯罪控制还存在组织保障不到位、物质技术保障不到位、社区犯罪控制资源闲置和浪费等问题.要坚持综合治理、优化整合、群众路线等原则,重视社区犯罪控制,加强社区犯罪控制研究,构建社区犯罪控制体系,切实做好社区犯罪控制.  相似文献   

14.
郑海  师索 《甘肃理论学刊》2012,(3):135-140,1
风险社会中,犯罪不应再被认为是社会病态现象,而应被视为日常风险产物。为了更全面的研究犯罪现象,而不仅仅将犯罪研究拘于原因论当中,应在犯罪规律、犯罪演进、犯罪趋势等已有犯罪现象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犯罪运行的研究再次解读犯罪现象。犯罪运行机制是犯罪如何存在于社会、作用于社会并与社会进行互动的规律性与非规律性同在的运作形态,在犯罪生成状态与最终状态之中承载着过渡功能。风险视野下的犯罪运行具有其特殊的主体构造,来自内部与外部的运行动力,运行动力系统具有风险变量、表层与深层的运行模式,以及犯罪延续、犯罪异化、犯罪循环、犯罪消灭等四种最终状态。犯罪运行机制的研究转换了犯罪学研究的原因论思维,扩宽了犯罪学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15.
犯罪学中犯罪形态的界定是为揭示犯罪现象,研究犯罪原因,寻求有效的犯罪调控对象服务的。犯罪形态的进化是一个多维度、立体式演进过程,既包括纵向演进,又包括横向分化。犯罪的现代形态具有相对稳定性,主要体现为财产型犯罪日益加剧、流动人口犯罪不断增长、青少年犯罪和女性犯罪明显增加、有组织犯罪迅速增多和高科技犯罪日新月异,入世后,犯罪形态的现代化演进将呈现国际化、组织化、高科技和暴力恐怖化趋执,并且生态入侵和环境污染问题将使我国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犯罪情报分析研判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情报分析研判是我国公安信息化的关键环节。近几年的犯罪情报分析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犯罪情报分析的概念、犯罪情报分析的原理、犯罪情报分析的原则、犯罪情报分析的方法、犯罪情报分析的技术等方面。综观理论研究成果,我国的犯罪情报分析研究正从理论思辨发展到强调实践应用性、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从人工分析发展到智能分析。同时,我国犯罪情报分析研究在犯罪情报用户需求、犯罪情报分析人员思维方式、犯罪情报分析要素和指标体系、犯罪情报分析机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犯罪本源理论是犯罪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终极性、一般性、不受限定性、指导性等特征。犯罪内因是犯罪本源研究的主攻目标。犯罪行为是由犯罪动力推动所形成。犯罪动力可划分为犯罪原动力、犯罪内动力 ,犯罪外动力 ,这三种动力实质上就是犯罪行为的动力源 ,它解释了犯罪产生的源头和形成过程 ,所以称其为犯罪动力论。犯罪起源于无阶级社会 ,母系社会就有了犯罪雏形 ,父系社会犯罪已相当严重。犯罪本质可一般性表述为犯罪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害统治秩序的最极端行为 ,其政治特征是阶级性 ,其事实特征是危害性 ,其人身特征是危险性 ,其社会特征是关系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犯罪动机概念内涵不清、应用混乱的状况,文章对犯罪动机概念提出本质和界定方面的质疑。犯罪动机是犯罪行为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内部起因;预期的犯罪目的是犯罪动机的根本属性;犯罪动机不是犯罪行为的共同属性,而应该是犯罪心理学的通用概念;犯罪动机概念应修订为犯罪的动机,可划为犯因性动机、一般性动机、无意识动机和有意犯罪动机、模糊犯罪动机、无意犯罪动机两大类。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上海》2011,(2):4-4
作为台湾著名的“手套大王”,李茂盛看好大陆的改革开放,相中上海这块风水宝地,1995年在金山朱行开设翔茂公司以来,目前其实业已发展为跨手套制造、新能源、水产、苗木、房产、医疗、加油站、集装箱、汽驾培训、生化科技等10个行业的集团联合体。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与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树华 《公安学刊》2000,12(3):15-19
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问题是青少年犯罪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界定的有两个方面问题 ,即青少年犯罪中青少年的刑事责任年龄的界定问题和青少年犯罪中“犯罪”范围的界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社会学或犯罪学用语。青少年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岁不满26岁的青少年所实施的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上限为18岁 ,下限为6岁开始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