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局部空转"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影响着国家治理效能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局部空转"现象折射出当前一些地方制度运行效率低下、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短板,反映了一些党员干部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的心态。有效治理"局部空转"难题,要提高制度执行力,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解决不作为、不想为和不敢为问题,提高干事效率效能。  相似文献   

2.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局部空转"现象导致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使政府部门行政效率低下,改革"最后一公里"无法打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党和政府将面临严峻考验。"局部空转"是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背离,其直接风险是导致公共政策的失效,进一步则会影响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最终阻碍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局部空转"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局部空转"的表征来看,象征性治理使基层治理陷入踢皮球式的空转怪圈;选择性治理则对那些"于己不利"的制度表现出明显的弱治理能力;规避性治理常见策略主要有忙而不动、隐瞒信息、模糊因果关系、转移视线;"变通性"治理往往遵从并衔接原有制度原则,通过正式程序中的非正式程序搞"变通"执行。  相似文献   

4.
陈朋 《群众》2023,(2):70-7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大抓基层”既是对基层治理重要性的正视,也提出了基层治理必须坚持的导向。然而,由于基层事务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再加上一些问题的突发性和外部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当前有些地方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出现了“局部空转”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朋 《群众》2020,(6):71-71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其治理状态既是检验国家治理能力的微观窗口,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水平的发挥。但是,在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基层治理难免呈现不同景观、出现不同问题。当前,一些地方出现了“局部空转”问题,正在消解基层治理效能,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局部空转",根源在于各式各样的官僚主义,表现为五花八门的形式主义,本质上是"资源空耗、体制空转",反映的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脱实向虚"。在由广大干部队伍构成的庞大政策执行体系中,"空转"现象暂时是局部的,但若不对其进行及时有效治理,局部的"改革空转"就有可能演变为体系性的"政治失灵",其危害性不可小觑,值得高度重视与深思。  相似文献   

7.
一些地方基层在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方针政策时,暴露出一些新的形式主义问题。其中,“比照性”执行问题表现尤为突出,给政策落实造成了障碍,把对上与对下、对党与对群众等简单割裂开,带来了许多显性与隐性危害,亟需加以警惕并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超群体",不是一个或两个群体,而是指三个或以上的多个群体形成的共同群体。"局部空转"的制造者往往表现为超群体行为特征,在"局部空转"中存在"超群体违规"现象。超群体违规行为的产生与法不责众、超群体的匿名化等有关,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现有的监督机制,并且超群体在行为上往往保持一致,成为了导致政策"局部空转"的重要因素。要对"局部空转"中出现的超群体违规现象保持警惕,多措并举做好治理,保证政策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9.
从根本上看,改革政策执行"局部空转"是由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的幽灵附着于官僚体系所带来的后果。应对改革"局部空转",要强化对官员队伍的正向激励,加强不同层级不同领域政策之间的协调,减少"文件打架",加强政策执行部门之间的统筹,拓宽由下至上的信息沟通渠道,进一步为基层官员松绑减负。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不同的中央—地方关系模式中,二者的行为逻辑具有显著的不同,进而影响到地方治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我国形成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通过持续推动制度创新,我国逐步找到解决治理困境的出路,促进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不同的中央—地方关系模式中,二者的行为逻辑具有显著的不同,进而影响到地方治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我国形成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治理模式。通过持续推动制度创新,我国逐步找到解决治理困境的出路,促进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某些地方领导通过放狠话来推动政府治理,这使得我国在地方政府管理中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狠话治理"。"狠话治理"的蔓延源于地方制度的不合理,一些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为人民服务的政绩观和为人民服务的纪律观等的扭曲。要矫正"狠话治理"的不足,就需要健全地方政府的集体决策制度、干部监督制度,构建地方政府制度与责任清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并在干部晋升任用中重点考察服务积极性、政绩观、纪律观等要素。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的有力推动下,各地都建立了容错机制的政策文本,以力求释放激励效能。但是总体来看,其有效落实情况并不乐观,"局部空转"已成其客观现象。政策文本边界范围模糊、部分"一把手"缺少担当或不能准确把握政策标准、上位支撑不足极易陷入"地方粮票"、公众认知有偏差等,是其陷入局部空转的诱发因素。对此,应优化容错程序,用明确规程消除当事者顾虑;明细容错标准,清晰容错边界范围;坚持系统推进,多方协同打好"组合拳";强化"一把手"的责任担当和研判能力;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归集整理及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完善"文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就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属于结构性问题,国家治理能力则是功能性问题.文章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着重分析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三个主要关系的结构及其功能,助力国家顶层制度设计,提高地方政府行为效能,不断地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持续优化,使得文化和旅游两者都齐头并进获得可持续发展.由此,我国各民族不但可以增强文化自信,而且可以一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文化影响力,而且可以跟世界人民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根基。在日益复杂化的基层治理中,一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生硬理解政策,机械执行政策的"工具化"倾向,这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源于公共服务动机缺乏以及能力不足等。破解基层干部"工具化"倾向问题,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培养积极进取、敢于担当、善于工作的基层干部,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在压力型体制下,乡镇政府常常出现对上负责、任务导向等目标替代、"镇—村"组织"共谋"与非制度理性等行为,使得社会政策执行表现出非规范化特征。而社会政策本身所具有的"绩效非显著性",以及在"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中呈现的"资源性"特征,构成了乡镇政府在社会政策执行投入力度与执行导向上出现偏差的内在原因。破解乡镇政府社会政策执行偏差,需要完善政策设计,加强政策执行透明度与群众参与度;需要挖掘社会资本,引导传统乡土治理资源的现代转型;需要强化法治保障,通过技术性创新促进法律和政策执行。  相似文献   

17.
各式各样的"局部空转",根源在于各式各样的官僚主义,表象表现为各式各样的形式主义,本质上是"资源空耗、体制空转"。此类种种痼疾,相延已久,积弊难改,绝非一乡、一镇所能撼动。只有通过统一的"顶层设计",通过坚决的制度体制改革,推进"上级政府"精兵减政,基层政府"赋权赋能",同时壮大基层的民主法治基础,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权利,"局部空转"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8.
施雪华 《人民论坛》2012,(21):36-37
在财权与事权倒挂的"压力型体制"下,地方政府不得不在执行中央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时从自身利益出发,替代、曲解中央制定的政策,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减少其事权压力障碍九政令不畅25.6%的受调查者选择"政令不畅",该项得票率列科学发展十大障碍第九位表现:近年来,中央制定了不少好政策,然而,很多政策付诸实践后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症结:主要在于政策执行阶段出现了偏差,即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用自己的一套政策替代既定政策,对符合自身利  相似文献   

19.
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执行力出现弱化倾向,执行走样、执行不力、执行打折、各自为政的现象时有发生,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20.
香港国安法是"一国两制"制度建设的典范性立法,是中央管治权与香港自治权有机结合的制度尝试。国家安全属于中央事权,香港本地23条立法迟迟未能完成造成香港国家安全法律漏洞不断扩大,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利益及香港繁荣稳定。中央直接立法是中央对港"全面管治权"的体现,也是负责任的国家制度保护行为。驻港国家安全公署体现了中央事权本质,依法承担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责任与特殊情形下的直接管辖责任,对香港特区有关国安执法机构进行监督和指导。香港国安法在立法和执行机制上均考虑了与香港本地法治和人权标准的兼容性,授权并信任香港本地机构承担大部分案件的管辖责任。特首指定法官制度不同于基本法上的法官任命,也不损害香港司法独立,既是行政主导的体现,也是国安司法机制建构的需要。香港国安法将为香港带来法治、民主、融合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面上的光明前景,是香港繁荣稳定及"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制度奠基石,是香港基本法秩序的有效扩展与丰富,也是全面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